第九百五十七章 論惡心士大夫,蔡京是專業的(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從神探李元芳開始最新章節!

「回稟君上……」

蔡京徐徐起身,早已准備多時的他,很快壓下緊張感,緩緩開口道:「此等臣子所為,恐為再立霜台!」

李彥眉頭揚起,語氣中透出滿意:「不愧是蔡相,所言一針見血。」

霜台就是御史台,御史職司彈劾,為風霜之任,故稱「霜台」,而如今燕廷里面,是沒有御史台的。

他設立中書省和都督府,一文一武,與趙宋相比,恰恰缺少了這個重要的監督機構。

這點遭到了不少士大夫的詬病,暗地里議論百官妄為,我行我素,尤其是那些早年跟隨燕王的功臣。

但實際上,這群人忽略了,或者說有意忽略了,朝廷是有監察機構的。

如都督府轄下的督查部,就是詳查各軍,吏部稽勛考功兩司,也是嚴格記錄官員表現。

兩者互相監察,同時接受對方的督查。

只是這些部門終究沒有獨立出來,形成一個地位顯赫的機構。

所以此番燕廷出兵,確實是為求時機,不宣而戰,抓到這么個好機會,輿論聲勢自然造了起來。

蔡京不去爭論此言對錯,更不會僅僅局限於文武,而是道出背後深層次的目的,展現出了宰相應有的格局,又凝聲道:「言官一職關系重大,不可輕定,君上有意前朝弊政,更當慎之又慎!」

李彥道:「依蔡相之言,前朝言官有何弊政?」

兩人交談之際,起居郎正在不遠處奮筆疾書,將一言一行都記錄在桉,日後會編著為太祖的《起居注》。

聽到這一問時,起居郎的筆尖輕輕一顫,馬上知道這段對話不僅關乎到御史台的重立,更會影響言官接下來的權力與聲名,立刻全神貫注,不敢錯漏一個字。

蔡京也知道,自己真敢講出言官的壞話,後世在文官筆下就難以留下什么好名聲了,但他同樣清楚,想要坐穩宰執之位,就要配合御桉後的這位天下至尊,將其想說又不好明說的話道出:

「御史制度,古來有之,掌記朝廷動靜,糾彈百官朝儀,母憚大吏,母詢私交,位卑而權重。」

「然據唐制,御史言事需先上報御史台,方可奏報,直到前朝仁宗時,中丞劉子儀定規,御史不需上報,直接向天子上奏,又有聞風彈事,由此不可收拾……」

「台諫言官每每聽聞高官要員的傳言,不詳加調查,先行彈劾,專務陰私莫辯之事,加以中傷,兩府重臣不敢得罪,因此升官尤其迅速,此等沽名邀譽,亦無監督,自是氣焰囂張,無所顧忌。」

「仁宗見之,定奏事范圍為『不忠、不正、不孝、不義』,卻終難遏制,以致於朝政官員『聞事莫說,問事不知,閑事莫管,無事早歸』之言,行政遲緩,人人自保。」

「君上革鼎弊政,自當引以為鑒,不可令御史台再復前朝之勢!」

起居郎一絲不苟的記錄,心中暗暗驚駭,這位宰相是真的敢言語啊,而君上沒有絲毫駁斥,看來對於言官的印象也著實不好,御史台危矣……

李彥其實很平靜。

蔡京說的這些壞處,確實是他想說又不好明言的,但趙宋御史言官的優點,同樣不可否認,比如對權臣、對外戚、對宦官,進行了強有力的壓制,更能對天子進行一定權力的約束。

宋仁宗就願意接受言官的約束,他是一位沒有能力,但很有數的皇帝,有評價「仁宗皇帝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這其實不容易,畢竟擁有主宰天下的權力,很少有人能做到自知之明,所以皇帝位置上多的是眼高手低之輩。

仁宗能虛心納諫,唾面自干,執政期間又是天災頻頻,西夏崛起的年代,能平穩地將政權交托下去,就是合格的皇帝,當然坐擁那么多名臣良將,卻什么大的成就都沒達成,終究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不過御史台確實是在仁宗朝徹底崛起的。

其實御史在許多皇帝眼里,是充當耳目的幫手,更是加強中央集權的工具。

畢竟上到中央各品級官員,下到地方大員,都會被御史台的陰影籠罩,「宰相而下畏之」,只要稍有不慎,哪怕沒有證據,言官們都可以上奏彈劾。

在這樣的風氣下,天子可以利用御史,光明正大地給臣子打板子,平衡朝局。

所以在權力架構里面,這是一個必然出現的產物,李彥想要改變的是風氣,而不是真的將御史抹掉,那同樣會出大亂子。

蔡京也很清楚,御史台只會遭到壓制,不可能不復存在,而作為宰執,不能一味只說問題,也該提出解決問題之法。

他熟練地從腰間取出早已准備好的奏本:「御史彈糾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定當詳規,臣初擬《監紀九款》,請君上過目。」

李彥好奇地看了看這位的腰間,猜測里面還有幾份奏本,等到內侍將奏本呈上,展開後細細一看,頓時贊道:「好!」

相比起吳用的《僧侶考選詳規》,蔡京的《監紀九款》更加成熟,開篇第一條就很不錯:「御史出身,不限進士,三十以上者,方許赴吏部考選授職,務得公明廉重,老成歷練,不許新進初仕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