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成為一棵參天大樹,遮風擋雨!(2 / 2)

直到丹房內一聲輕響,香氣透了出來,胡宗憲下意識地嗅了嗅,精神一振,發現連身體的疲憊都大為緩解,不禁驚喜非常:「果然是高人!」

連馬寧遠都閉上了嘴,因為一道豐姿神秀,卓爾不凡的身影,從丹房內走出,稽首行禮:「兩位久等了。」

兩人立刻還禮:「在下胡宗憲,字汝貞,見過李先生!」

「在下馬浩,字寧遠,見過李先生!」

李彥微微頷首:「請!」

四人入了堂內坐下,胡宗憲再度致歉來得唐突,稍作客套之後,就開門見山地道:「胡某此來,是想對倭寇進一步了解,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李彥道:「不敢當,我在雲游時,確實聽一位朝鮮商人說過,倭國內部的情況。」

「那個島國之中,正處於戰國時代,村落規模的國家多達五六十個,彼此攻伐不休,戰爭已經持續了百年,在國內活不下去的武士和平民,往往都成為海盜,往大明而來,這是真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但相對於整支倭寇的,倭人數目並不多,不足十之三四,許多因海禁而生計艱難的海商,因海禁而破產的異國商人,紛紛加入,組成了耳目遍地,聲勢浩大的倭寇——」

「到了如今,總規模已經達到上千艘船,七八萬人之多了!」

馬寧遠變色,脫口而出:「這么多人?」

胡宗憲所知的數字沒有這么確切,但也早有了心理准備,沉聲道:「若朝鮮商人所言不差,這個規模在陸路上,都是一股可怕的力量,更別提到了海上……依先生之見,若要平倭,當如何為之?」

李彥澹澹地道:「依舊是分上中下三策,只是上策不可能為之,也不可現在為之!」

馬寧遠不解,胡宗憲立刻明白,上策就是開海禁。

這種述求其實一直有臣子上書,他原本只以為不可能為之,這位卻多了一個「不可現在為之」,但他只是稍加思索,頓時露出認同:「先生洞若觀火,現在確實不能為之……」

倭寇的產生是海禁政策逼迫出來的,每次海禁實施得越嚴格,倭寇越囂張,走私越猖狂,但現在開了海禁,是否倭寇就會消失?

顯然是不現實的,恰恰相反,海禁一開,沿海的富商大賈涌入,分薄了原本屬於走私的利潤,倭寇為了維持生計,會更加瘋狂地上岸攻擊,到時候處處烽火,千里海疆無一凈土,絕非誇張。

唯有把倭寇打服了,將當前一批最為凶悍的清剿干凈,再良性引導貿易,才是釜底抽薪,讓這些海盜再無翻身之地。

胡宗憲繼續請教:「不知中策何為?」

李彥道:「防江必先防海,水師勝於陸戰,中策是以水師攻倭賊據點,掃盪巢穴,斷其歸路,賊子當不戰而潰。」

胡宗憲低聲道:「此法朝堂之上也多有議論,只是倭賊狡猾,至今我們都不知其巢穴位於何處,想要為之太過困難!」

李彥道:「再困難,都要確定目標,否則在沿海城鎮爆發的交鋒再多,倭寇的有生力量都很難有根本性的折損。」

胡宗憲嘆了口氣:「是啊,看來先生的下策,則是強振陸兵,與倭寇正面抗衡了?」

李彥道:「不錯,下策是多募將才,訓練各軍,嚴明賞罰,大力整頓,將倭寇打疼打怕,固然持續不了多久,但至少讓東南城鎮不至於淪為任其宰割的羔羊。」

胡宗憲苦笑:「依舊是難!」

馬寧遠都沉默了。

無論什么戰略方針,都是難難難……

這說明大明才是真的難!

胡宗憲同樣不滿於現狀,卻沒有半分氣餒,起身鄭重行禮:「倭寇之亂關系到千千萬萬黎民的生計,更有無數百姓的血海深仇,胡某在此有個不情之請,我等欲平倭亂者,當為同盟,無論在朝在野,在此事上當團結一心,守望相助!」

李彥凝視著這位人到中年,依舊滿腔抱負的大明官員,起身正色還了一禮,給予承諾:「好!」

胡宗憲並不知道這份承諾意味著什么,陶隱則依稀覺得,這位似乎走大運了。

李彥這一世的目標,是沖擊仙神,攀登更高的境界,對於俗世的關心,尤其是對俗世官員的注意,其實遠遠比不上前兩世,畢竟該經歷的他都已經歷過了。

但很多事情,並沒有麻木以對。

比如痛恨的倭寇,他依舊准備以最快最好的方式加以剿滅,戚家軍也必不可少。

恰好歷史上,真正讓戚繼光和戚家軍大展拳腳的,正是眼前的胡宗憲。

沒有胡宗憲的鼎力支持,就沒有戚繼光與戚家軍,而沒有嚴嵩的鼎力支持,又沒有胡宗憲的青雲直上,卻也由此埋下了巨大的禍根,最終落得個凄慘身亡的下場。

現在這個時間,胡宗憲尚未投靠嚴嵩,反倒來拜訪,耐心等待三個多時辰,這番緣分與赤誠,進取與抱負,讓李彥都有了觸動,多加了一個小目標。

在修仙的同時,也成為一棵參天大樹,為這個時代那些下場可悲的能臣良將,遮風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