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給皇帝一個機會,就看他能不能把握住了(1 / 2)

北京。

紫禁城內。

嘉靖面sè紅潤,雙手展開,在呂芳的服侍下穿上龍袍袞服,又看向殿外,欣賞著天邊升起的彩虹:「朕記得,當日龍神來京,便是這般雨後彩虹,今我大明滅倭,也是一般的祥瑞啊!」

呂芳同樣滿臉笑容,透出由衷的喜意:「主子洪福,這是上蒼都在庇佑呢!」

嘉靖點了點頭,環視周遭,自言自語著道:「該回來了……」

呂芳神情不變,其他內侍的動作不禁頓了頓,難掩心中驚疑。

這個回來,是重回紫禁城的意思。

自從嚴黨倒台,徐階致仕,內閣只剩下呂本。

這位老者依附嚴嵩,偶爾與清流那邊交流,當著兩大陣營的tiáo和劑,倒是合格,但凡事讓他自己拿主意,是萬萬沒有那個魄力的。

所以親自交由陛下親自定奪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多。

以前的無為而治,是政不由己出,都交給下面的人去辦、去爭。

做對了,嘉靖便認可,做錯了,責任永遠是下面的,萬允萬當,不如一默。

現在沒了可以揣摩聖意的兩位青詞宰相,再加上朝局的動盪與變化,那方式行不通了,嘉靖重新處理政務,甚至准備回歸紫禁城。

宮中傳遞消息,暗流涌動,前朝黨派紛爭,沸沸揚揚,無數雙眼睛盯在這位道君天子身上,等待著決斷。

嘉靖心知肚明,有意無意地道了一句,兩袖一展,負於身後:「走!朕倒要看一看,那日本的天皇,是何模樣!」

上次開朝會,是為迎接龍神入京,此番行大典,則是明軍凱旋,獻俘定功!

嘉靖乘輿出內宮。

起駕時,午門鳴鍾;

到太和門時,鳴金鼓,奏鐃歌;

最終至午門,沿馬道行至御樓升座。

午門城樓矗北向南,東西兩觀對峙,是典型的三面環衛格局,不僅是古代守御城池的上佳構造,更充分展現出皇權的巍然。

後世提到午門,往往會想到午門斬首,但實際上,午門是非常重要的典禮場所,根本不可能在這種地方殺人,屬於標准的謠言。

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聯想,還真的與嘉靖有些關系。

大禮儀事件時,眾多官員在午門前哭諫阻撓,嘉靖大怒,下令施行廷杖,結果當場打死了十七人,在這庄重的地方喋血,一時間京師震動,民間漸漸有了午門斬首的傳言,意為諷刺……

現在這位一生非議原本遠超功績的天子,卻迎來了高光時刻。

在午門正樓設御座,檐下張黃蓋,鹵簿、寶象等眾多儀仗位於城樓下,兩邊排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分班侍立。

君臣齊至後,由上千名jīng挑細選的金甲紅袍將士,從遠處的官道上緩緩而來,鑼鼓喧天,爆竹聲聲,旌旗遮天蔽日,看熱鬧的百姓更是早早塞滿了御道兩側。

「萬勝!萬勝!萬勝!」

此時隨著大軍押著俘虜接近,百姓便發出震天的歡呼,由遠及近,一浪高過一浪。

「好啊!」

嘉靖露出沉醉之sè。

歷朝歷代的獻俘禮,都是極為隆重的,最能體現出皇朝威儀。

以唐朝最為出名,如李靖滅東突厥後,在長安獻俘頡利可汗,蘇定方前後滅三國,生擒其主,也在洛陽應天門外向高宗獻俘。

明朝這方面要遜sè不少,《明史》中記錄的獻俘禮,只有萬歷朝的四場,其中大書特書的也是在擊敗日本侵略者後,獻俘倭寇,斬首示眾。

現在萬歷還未出生,嘉靖儼然是大明兩百年間,第一位滅敵國,擒賊王的明君,豈能不激動?

「獻!」

正在這時,大軍已到了午門前,大都督兼典禮官陸炳開口,高亢激昂的聲音傳遍四方。

鼓樂大作,禮炮轟鳴。

諸官肅立,慶賀勝利。

「禮!」

一群早早綁上白sè繩索,被牽著走過來的俘虜,統統跪伏在地。

包括為首的日本天皇。

別說午門上的嘉靖,站在下面的大明臣子,都瞪大眼睛,努力地尋找這位敵國的統治者。

可真正看到那立於俘虜最前方的中年男子時,又不禁大失所望。

都知道日本統治者淪為權臣的傀儡,卻沒想到不堪到如此地步,不光身材矮小,其貌不揚,還毫無氣度可言,看著巍峨的紫禁城,眼中滿是震撼之余,竟是期待居多,恐懼較少。

倒也不奇怪,這位就是窮困潦倒,靠著賣親筆字,貼補家用的後奈良天皇。

戰國時期,皇室大權旁落,後奈良天皇窮困到連舉辦即位儀式的錢都沒有,還是幾位大名實在看不過去,集資為其舉辦了典禮,正式登基。

歷史上天皇死後也沒錢舉辦葬禮,又是由大名上洛,征集了民眾六百貫房產稅,才給補辦上,下葬時屍體都足足放置兩個半月了……

這傀儡天皇當真是連普通的大名都不如,根本不具備皇族的體面,以致於他稀里湖塗地被生擒後,生活水平直線上升,再看這里的屋舍,都是不敢想象的奢華。

而那位大明官員有言,只要俯首稱臣,大明天子也會網開一面,安排他住進豪宅之中,下半輩子榮華富貴,錢鈔大大滴!

後奈良天皇想著人生的改變,當然是難免期待,又害怕對方反悔,表情才顯得古怪至極。

不過等到熟悉的聲音響起,跪下的速度卻是最快的。

就見凱旋大軍中,那位給予承諾的統帥出列上前:「臣胡宗憲奉旨平定日本,所獲俘囚,謹獻闕下,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