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0章 與虎謀皮(1 / 2)

討逆 迪巴拉爵士 1869 字 2023-03-25

良配?

年子悅一下就愣住了。

她並非鐵石心腸,也非對男女之情棄之如敝履,更沒有出家的想法。

從五歲開始,她就在身邊人的誇贊中長大。

美人胚子!

絕色佳人!

南周珍寶!

但凡是人,都會在這種氛圍中自視甚高。

年子悅也不例外。

而汴京自認為有資格做駙馬的年輕俊彥們也在虎視眈眈,等待若她長大成人。但年子悅卻去了長安。

在長安,不少人也覬覦她的美貌,幸而她的身份是質子否則絕擋不住那些人的搶奪。

在年子悅的眼中,男人就是貪婪的存在。

他們只是覬覦自己的容顏。

在這個男尊女卑的世界中,容顏便是資本。

但年子悅厭惡那些目光,她無法想象自己未來的駙馬也是一個垂涎自己容顏,而不顧其它的人。

紅顏易老,恩先斷。

於是,那些所謂的年輕俊彥在她的眼中就顯得格外的面目可憎。

別說是駙馬,多看一眼都不樂意。

至於婚事,在她看來寧可擱置,也不願意將就。

身邊人以及年胥問過她多次,究竟喜歡什么樣的男子,年子悅一直在推脫,實則她自己也不知道。

直至此刻張菁說道:「那人啊!我覺著,是公主的良配!」

那人!

年子悅的腦海中,一幅幅畫面閃動。

甫到長安時,長安那些男人聞風而動,堵在她駐地的外面,丑態百出。

就在她厭惡加擔心時,一個少年出現了。

一頓毒打,一首詩,把那些蠢貨都趕走了。

這個少年多半也會覬覦我的容顏…………年子悅心中警惕著。

得知少年是來保護自己的後,她也不假顏色。

直至…………

「投壺吧!」

少年笑的很是無害。

然後…………

帶著一箱子金銀,得意洋洋的走了。

在他的眼中,我的容顏竟然比不過金銀?

年子悅愕然。

她第一次發現除去父兄之外的男人能平靜的面對自己的容顏。

隨著接觸的增加,二人之間的關系漸漸密切。

平康坊那一夜,絕望中的年子悅被惡少拖入巷子中。

那一刻她發誓,誰能救我,誰便是我的…………

然後,那個少年出現了。

「公主!」

「公主?」

「啊!」年子悅抬頭,「你說什么?」

「公主可是累了嗎?」張善見年子悅神思恍惚,就想告退。

「等等。」年子悅叫住了她,「你覺著…………這場大戰會如何?」

張善毫不猶豫的道:「秦王必勝!」

「哦!是嗎?我只是隨便問問。」

年子悅擺擺手,張菁告退。

必勝嗎?

夜里,年胥在地圖前彎著腰,低著頭,死死地盯著南疆那塊地方。

燭光中,他斑白的頭發在輕輕擺動著。

寢宮中,年子悅坐在窗邊,單手托腮,一雙靈秀的眼眸定定的看著搖曳的燭火。

這一夜父女二人都無眠。

當宮女和內侍們端著洗漱的工具出現在殿外時,年胥才揉揉眼睛,回身伸個懶腰。年子悅卻在打盹。

「公主。」

「嗯?「

「天要亮了!」

「哦!」

洗漱,吃早飯。

張菁來了。

「公主,陛下召集群臣議事讓臣也去。」

「去吧!」

年子悅知曉,這是准備出兵。

張菁到了前面,群臣正在殿外等候。

彭靖和方崇站在一起,低聲說著些什么。

韓壁和幾個官員站在另一側,他的聲音很大。

「有些狗賊一心就想提拔私人,自己提拔的人出了事,只知曉拼命遮掩。滿嘴忠義,實則無恥!」這話說的是彭靖。

保守派如今在朝中勢大,彭靖的一個心腹官員前陣子升遷成功,大喜之下,收了不少賄賂。

誰知曉這事兒被韓壁得知,當即彈劾。

彭靖百般為心腹辯解,最令人無語的一段話是:百姓婚喪嫁娶都會收禮官員升遷為何不能?

這話傳到後宮,年子悅都說無恥。

但皇帝卻無可奈何…………最終只是貶官,趕出汴京了事。

保守派勢大,最多兩三年那人就能回來。

相當於出門度個假。

彭靖看了韓壁一眼,「粗鄙!」

韓壁乃是樞密使,管的是軍事,且樞密院也有些政事和宰輔們職權交叉,故而雖然是死對頭,但平日里卻少不了交往。

韓壁走出來。

「這是要開吵了。」有人揉揉眼睛,准備看戲。

韓壁走到了彭靖身前。

彭靖個子比他矮小,抬頭道:「你要作甚?」韓壁舉起拳頭。

呯!

張菁:「…………

眾人:「…………」

「陛下到!」

凈鞭聲中,年胥來了。

「陛下!」

彭靖頂著一只熊貓眼告狀。

皇帝看著很是憤怒,「誰干的?」

可熟悉皇帝的張菁卻發現皇帝的右邊眉毛微微一挑。

這是愜意,得意的意思。

干得好啊!

朕真是太歡喜了。

「韓壁!」

「無禮!」

皇帝呵斥。

無禮的責罰是什么?

呵斥!

就這?

眾人愕然。

韓壁行禮,「臣知錯。」

「下不為例!」

張菁低頭忍笑。

彭靖剛想開火,年胥淡淡的道:「王卿。」

王舉出現,「陛下!」

方崇的身體一震。

娘的!

王舉總算是回來了啊!

北征!

他的夢魘!

王舉說道:「老夫一路北上,進了北疆軍中,見到了秦王。秦王甚是親切…………」

就算是不親切,王舉也必須說成親切。

什么都能丟,面子不能丟。

這便是南周的傳統。

「老夫說了聯手夾擊南疆石忠唐之事,秦王並未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