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前進與壽命(2 / 2)

居然還想給歐胖子拉回去執掌歐禾集團,這頭也太鐵了。

如今歐禾集團也是他的重要合作伙伴,甭管為了文明,還是為了自己,都得狠狠的打消歐國華這作死的念頭。

陳鋒深沉的一嘆,「歐總,不是我說你。你身子骨還這么硬朗,至少還能執掌歐禾集團好幾十年,干嘛老急著給自己找接班人。」

「再說了,歐俊朗在唱歌上是真有才華,他甚至能青史留名。他既然喜歡,又有能力。你要真想對他好,也算為社會負責,就安心的放他飛。有我帶他,他能飛多高就飛多高。歌壇需要他,音樂也需要他。」

如果是以前,如陳鋒這種年輕人與歐國華講這話,他肯定會嗤之以鼻。

但陳鋒現在已經證明自己在藝術上的造詣,在樂壇稱得上一言九鼎。

他的判斷就是權威。

歐國華沉思良久,漸漸信了,「他真這么有天賦?」

陳鋒點頭,斬釘截鐵,「是的。另外,我選擇歐禾集團作為合作對象,真正看重的其實並非歐禾集團這家公司,而是歐總你。所以只要歐總你還能在位一天,就別再與我提讓歐俊朗接班的事了。」

歐國華認命了,「好吧,只是我就他這一獨子,偶爾總擔心自己突然哪天身體不行了,又沒能提前把他培養好。」

這便是歐國華的矛盾之處,他極有社會責任感,卻又有自己的私心。

聖人亦不能免俗。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陳鋒冷不丁想起來,除了上條時間線歐國華運氣爆棚的等到了癌症特效葯之外,在另外很多條時間線中,他都在七十歲左右得上了這樣那樣的絕症,整個一人類絕症精華。

歐叔慘得不行,錢再多都續不了命。

萬一他這次得上的不是癌症,而是漸凍症呢?

咋整?

漸凍症直到2100年左右才被攻克,歐國華肯定等不到。

在上條時間線里同樣做出巨大貢獻的歐禾集團,會不會又被打個骨折?

旁邊的賴恩開始談正事,「陳鋒你在美國那邊提出的超純碳單質、無限循環電池、微波輸電這些具體是怎么回事?」

陳鋒一揚手,「等等,我又有點新想法。可能……得再加幾個醫學相關的項目。先都別打擾我,我認真想想。」

兩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考慮到這位主的思維模式異於常人,說不定他又有什么奇思妙想,迅速退了出去。

陳鋒真開始單手撐著下巴,仔細琢磨起來。

過去他一直以能源和材料為主攻方向,點對點的突破難關,再用這兩大支柱產業拖動其他產業協同前進。

既穩健又激進,取得的成績卓著,每次都能看到肉眼可見的進步。

事實證明他的策略完全正確。

過往的成功具有相當程度的迷惑性,以至於陳鋒的思路都在不自覺間被局限在了里面。

這樣好,我就一直這樣做下去,既能有功,也能無過。

這在心理學上,是每個人都會不知不覺間陷入進去的舒適區。

主動控制思維跳出舒適區的難度,與直面生死其實沒有本質區別。

陳鋒再強終究也還是個人,也落進舒適區里了。

這次因為繁星的緣故,他才想起往人工智能的方向多走一步,提前拿出量子計算機編程理念的完整框架,主動往前推一推,盡可能保證繁星誕生的前置條件。

現在看到人類絕症精華歐國華同志,又回想起投靠自己而被暫且拒絕的醫學大師拉梅內克·南丁,他的思維再次被打開了。

他頓悟了。

延長歐國華這種人的壽命,對文明毫無疑問能起到正面效果。

再比如自己、賴恩、鍾蕾、曾經晚年蘇醒的伊倫·艾爾文……

不說誇克治療儀,如果自己有分子級甚至氨基酸大分子級的治療儀,不至於早早過勞死,活到兩百多歲,多苟個一百年,還能多做多少事?

如果其他人也能至少精神矍鑠的活上一百多歲,時代又會怎樣?

原始社會里人類平均壽命為15歲,在無法抵抗自然災害、疾病、野獸襲擊的威脅時,活著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挑戰。

公元前,人類平均壽命僅為20歲。

到了公元1700年,人類平均壽命為35歲。

公元1800年,人均壽命37歲。

當文明的歷史邁入二十世紀,人類壽命出現爆發式增長,人均壽命從40歲迅速提高至61歲。

2015~2020年間,全球統計人均壽命為69.3歲。

稍微觀察便不難發現,伴隨著科技水平快速進步,當人類的平均壽命突破六十歲後,再次快速增長的根本正在於衛生條件的改善、醫療技術的革新等等先決條件。

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文明前進的需要。

但壽命的延長,本就是科技進步的前置條件之一,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臂助。

「活得久」這三個字並非表面看起來的那樣簡單,其本質的意義,是長壽有利於知識在個體身上的持續累積。

無數個更優秀的個體智慧團聚在一起,組成的龐大群體智慧便正是照亮文明前行道路的指路明燈。

拋開以前的時代不談,只說二十世紀,學者們的成果爆發通常在三十到六十歲這個階段。

除少部分超越時代,且又能保持長期健康的幸運天才,大部分學者一旦過了花甲之年,步入老年階段,其研究水平與靈感迸發能力均會出現大幅度下滑。

伴隨人的衰老,生理機能持續下滑,各種病症悄然出現,如影隨形,既折磨人的身體,也傷害人的精神與思維,從事創造性質工作的學者更是受創極深。

身體的持續衰落,對越來越近的死亡的未知恐懼越來越強烈,對生命的不舍越來越不甘,造成學者們原本敏銳的思維漸漸變得遲鈍,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漸漸消散。

需要莫大的意志力支撐,才能偉大到臨死前依然有能力主導並帶領一個研究項目前進,在遺言中交代能指引繼承者繼續工作的思路,迸發出生命里的最後一道光芒。

能做到這點的終究是少數人。

能在年輕時引領時代的,更是鳳毛麟角到屈指可數。

大部分學者辛辛苦苦學了一輩子,走過了入門、熟練、精通、融會貫通再到大成的路,卻都已是六七十歲快半截身子如土。

老人們再不甘心,也不得不面對思維遲鈍與記憶衰退帶來的傷害,眼睜睜看著自己寶貴的畢生所學從指縫里溜走。

這客觀規律將會極大程度桎梏人類的進步速度。

在過去陳鋒創造的多條時間線中,除二十一世紀規律反常之外,幾乎每次科技總體大爆發之前,都有某種程度的生物與醫療科技先往前走出一步,亦或是種族總體的基因喚醒度提升,帶來了更好的延緩衰老的基因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