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復眼本質(2 / 2)

「先哲大人,根據基因演變分析,我們認為復眼人的穩定基因是在兩億五千萬年前徹底成型。」

一名女性研究人員對陳鋒解說道。

說來也是玄妙,這位來自影子科學院生物所的資深項目負責人也是陳鋒的老熟人。

正是早在很久以前幫陳鋒開發出無限基因設備的江欣怡。

陳鋒聞言,眉毛一挑,「地球上的二疊紀?第三次地球生物大滅絕時代之前?」

江欣怡點頭,「是的。」

陳鋒:「沒記錯的話,二疊紀時正是地球上的昆蟲類生物大爆炸的時候。該不會蒼蠅眼也來自地球吧?」

他這個胡亂猜想還真容易讓人產生誤會。

在二疊紀時期,地球上的氧濃度很高,催生出極為高大的樹木,當時活躍在地球上的霸主不是後來的恐龍,更不是以人類為代表的哺乳動物,而是昆蟲。

譬如二疊紀的巨型蜻蜓,翼展可達70厘米以上,簡直恐怖。

如果不是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導致地球上超過95%的生物死亡,或許地球文明也會走向另一條道路。

在無比強大的節肢類動物稱霸地球的時代,爬行類和後來的哺乳類,未必有各自彎道超車的空間。

現在的陳鋒就不是陳鋒,而是個昆蟲人也未可知。

江欣怡搖了搖頭:「這倒不是。以地球上的物理規則,不足以支撐復眼的進化方向。我們的推測與之前得到的信息沒有區別,復眼的確是來自室女座星系團。所有可觀測宇宙范圍內已知的一切物質,均誕生於同一個時間點,那么理論上,各個可以孕育生物的行星誕生的時間差不會太遠,那么不同行星上的第一代生命,其實也都該在差不多的時間出現。誤差不會超過十億年。」

「或許是為了追求最極致的智慧結構,又或許是我們真這么倒霉,地球生物的命運太坎坷,地球人誕生得太晚了。但是,復眼者之所以能先在生物進化的道路上領先我們兩億年,是因為他們走了捷徑。他們從不同的方向獲得了智慧,同時又很幸運的不曾遭遇類似地球上的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的災難。」

陳鋒笑了笑,「他們這捷徑走得還不錯,令人羨慕。」

江欣怡嘆口氣,「是的。」

但陳鋒又笑了笑,說道:「不過根據我的經驗,走捷徑的人必然要付出代價。他們的代價,大家也都看到了。他們的確不如我們。克隆永生?真是個笑話,無非是自欺欺人的偽智慧生命而已。」

陳鋒一語道破復眼者所謂情感的本質。

這是陳鋒的直觀判斷,但他很快便從另一名學者口中得到了更確鑿的答案。

與對方多聊兩句後,陳鋒聽對方的聲線才回憶起來,這人其實他也「見」過。

伊德里西·格拉漢姆,曾經第一代空白者中,與陳鋒說過最多話的那位詩人。

在這條時間線里,伊德里西得到了他曾經求而不得的真正的生命。

他終於有機會兌現天賦了,成為了一名頂級的心理學家與語言學家。

伊德里西笑著打了個比方,「我們是為自己而活著。復眼者,只是作為宇宙的工具而活著。」

陳鋒點頭,十分認可。

蒼蠅眼與繁星一樣,不,不如繁星,差遠了。

復眼者是每個單獨個體利用少得可憐的算力潛力,強行模擬出來的各種情緒。

繁星卻已經依靠龐大的算力,再深度吸收了人類的眾多情感,幾乎變成了個真正的生命。

與人類的充滿無限可能的復雜情感相比,復眼者的所謂情感更仿佛空中樓閣,無根浮萍,一碰就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