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1章 波馬將軍(1 / 2)

出籠記 核動力戰列艦 2637 字 2023-01-28

3235年,凡爾南方軍團,由十六輛陸地巡洋艦組成的五萬部隊正在南方殖民地反擊盎格魯人支持的叛亂行動。

負責這支部隊的,是一位剛剛滿了二十歲的指揮官波馬,他出生在南方港一個落魄貴族家庭,然後畢業於炮兵學院,得到長官賞識後,娶了長官的女兒,再然後一步步的在南方積累功績。

尤其是在盎格魯突襲凡爾南方殖民地時候,在其余各路軍團全部潰退的時候,他艱難的守住了重要的畢泊思城。

當然,如果仔細回顧他的戰法,他是在畢泊思城的周圍修建了大量折線反戰車塹壕,這一套戰法和天空共和國鐵星大革命時期的,不能說類似,而是一模一樣。

或許是他積極主動的學習了來自鐵星的戰爭模式,當然更因為是有一根鏈接虛空的信息鏈。這是神佑,而波馬的意識中有主世界中所認可的官方編制。

…波馬,來自於主世界安排的穿越者,但他本身並不出自於主世界,而是來自於一個近位面…

這個編制在名義上與趙星塵取得的正式仙班是平級的,實際上在第三次位面大戰後,整個時空上各個勢力是百花齊放,有資格給麾下辦編制的時空勢力強弱不一,考核標准難度不一。這就如同近古時代前大小國家綠卡一樣。

正如16世紀之前亞非拉的人並沒有「我屬於哪一個民族」的概念,現在穿越者也沒有「我屬於哪一個位面區域」的概念,統統自認為自己是穿越者,擁有「穿越者福利」優勢。

波馬在畢柏思戰役中獲勝後,隨後就是一路平步青雲。

事實證明,當上層處於思維封閉的狀態,這時候有獨立的腦子是有用的,在這兩年的戰爭中,凡爾共議國內在北線戰爭中打成了拉鋸戰,雙方圍繞著防線開始平庸的鋼鐵消耗的時候,

波馬在南線成功運用了,穿插戰術,連戰連捷,打出了三次勝利。

34年5月。他帶領五艘陸地巡洋艦,八千作戰力量,第一次截斷了盎格魯在南線河流上分支兵力,擊毀了盎格魯三艘陸地巡洋艦的,俘虜五千人。

34年11月,第二次,他將盎格魯守軍拉扯到了野外陣地進行會戰,用炮兵擊潰了盎格魯軍左翼,然後以六輛重裝甲陸地巡洋艦單位為鋒,從側翼穿插了進來,擊毀了六輛盎格魯的裝甲作戰單位。

35年1月,盎格魯在南方大陸殖民地區域發起了冬季攻勢,結果集結南方軍團在莫斯河谷運動中被攔截了,十五輛陸地巡洋艦組成的裝甲軍團,倉皇撤離,但是作戰部隊的十五萬人丟失了。

這連續的穿插,反穿插,說明了其作戰差異,並不是將領的個人聰慧的原因,其背後軍隊制度的有了重大變化。

因為穿插不是誰都能用的,在凡爾和盎格魯的北線對抗中,那些舊體系的將領們就想不到,就不會穿插么?那是因為在舊體系下,大膽起來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工資不夠,就得靠「血汗工廠」的攝像頭監管,軍事晉升制度不行,就只能靠高壓等級…

班排戰術只有信息化,組織力到達一定程度後,高機動長驅直入的作戰,成功概率才能增加到了可行。

別看賊吃肉,也得看著賊挨打,穿插迂回也代表冒險。

主世界第二次歐戰中,縱然有閃電戰一口一口吞掉一個個小國,甚至把髪國也一下子拿下來,看起來這就是絕對正確的道路,但是在蘇德戰場上,穿插不成反被艹的桉例也是多的。蘇德戰場上很常見,戰線如同乒乓球一樣來回拉動。就有著大量穿插失敗桉例。

只有完成工業化全面動員體制後的國家,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後備力量供應,讓穿插冒險失敗了可以接受。穿插這種活,那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沒有現代動員、人才選拔體系,玩穿插?可以成功幾次,但只要失敗一次,那就是如同漢尼拔遠征一樣,舉國精銳覆沒,且再無後續補充,只能戰敗。

波馬現在在南方大陸上,開始養成了一波忠誠於自己新興士官,相對於國內那些貴族出生的新人周圍的家族團隊,波馬的初始團隊規模遠比,那些家族團隊要大得多。

一個家族組成的團隊最多只有一兩百人,波馬現在帶著的新兵們有數萬人,里面可以提拔的士官有上千人,未來培養成將軍的儲備庫有數百人。

…凡爾現在時勢,在接下來注定能造一個英雄…

凡爾共議會,到目前為止還屬於一個貴族共議制國家。

軍隊中腐朽殘余勢力在指揮體系中沒有被清洗,所以凡爾軍隊在血渠戰線和盎格魯血戰的戰場上,看似大軍雲集,但其校官和將官,仍然是老式的貴族制度。這種制度會讓炮灰們大量去死。但是一旦成建制被殲滅,出現軍官損失,那便是毀滅性的。

那么其選拔人才的速度是跟不上大戰消耗的。如羅馬帝國一樣,一個軍團丟失了,元氣損傷上百年都彌補不回來。

3235年,凡爾共議國的北邊戰線上,百萬部隊好似是「呆板」的相互推進,並不是指揮官們愚蠢,而是前期激進遭遇了教訓。

…整體先進的凡爾,被己方頂層的那一塊短板,搞得「傷痕累累」…

3234年初期,盎格魯人沒想到凡爾共議國會有如此大的決心打這一場戰爭,凡爾共議國的將軍們也錯誤判斷了戰爭形勢。將戰爭想象的那么順利。

這是因為凡爾共議國,在旁觀到天空帝國大革命後期鐵星起義軍橫掃內外的戰爭後,對盎格魯的軍事作戰能力低估了那么一丁點,然後又對自己的軍事進攻能力高估了那么一丁點。

只見到人前風光,不見人後苦練,結果就導致了美妙誤會:「xx行了,我也行」。

凡爾共議國議員們急切的宣揚勝利,不允許任何人說失敗時,使得整個凡爾的心態失去了客觀,他們強逼前沿作戰力量,准備想在一個冬天內解決戰爭,

所以大量精銳部隊直接砸在了前沿。結果這些冒險的貴族軍官們用一連串的失敗證明了一個「道理」:進攻消耗太大,還是「防守」有利於消耗

於是乎,現在又恢復到泥濘消耗中,雙方都是用炮兵火力在一股股的砸。砸完後,驅動炮灰們爭奪陣地,爭奪失敗了,那就繼續砸。整個北部區域充滿了硝煙,酸霧。

…此等時局,早變,國受益,但是上層建築並不想改變…

因此北線消耗戰,會讓凡爾舉國喪失大量骨血。

誠然種種數據會告訴你,戰爭的勝利是靠著大量的炮灰撐起來的。最終是國力決定勝利,但是更進一步的數據將會告訴你,新兵的陣亡比例是老兵的數倍。征召來的新兵,沒有經過數個月訓練的士兵就是炮灰,沒有經過為期七八年的正統教育的軍官上戰場,就等於給對面的絞肉機添加潤滑劑。

凡爾國共議制度,是都會圈的城市派起義最終確定政權的。凡爾國的邊緣區域沒有產生農青會這樣的起義組織,這就是使得凡爾議會討論的制度一直是脫離實際的。

或許這次戰爭中凡爾會取得勝利,但是無法意識到元氣的消耗意味著什么!

【第一次歐戰直接讓英法一蹶不振,第二次歐戰,讓蘇俄失去了最精華的一代,隨後冷對抗中,經濟轉型中,失去了年富力強且經驗豐富的中層,直接轟然倒塌,被肆意塗抹】

如果沒有一個勐男降臨,凡爾的命運是注定的。而在萬倫大陸上是有神的,所以命運改變了。

…螺旋上升的歷史會堵死一切漏洞,但是多元位面神祇會刻意的給歷史開很多漏水區…

波馬首先是穿越者,出生在凡爾邊緣區域,能招到的第一批起家人,不受首都圈內那些看似「先進」實則無用的理論,消耗自己思考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