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同治皇帝的小聰明(2 / 2)

晚清神捕 喬尼小樣兒 1853 字 2022-10-29

恭親王奕訢嘆道:「皇上做不到啊。本王也想把所有的兵馬操練成精兵強將。但是犯了祖宗規矩。八旗弟子兵已經形成固有的模式。本王想搬動八旗的章程。豈不是犯了天條。朝堂上沒有人會同意。那幾支軍隊均是以漢人為主。其他地方。像直隸地區招收的戰士均以滿人為主。他們一生下來就要當兵。不會干其他事。朝廷分給他們土地。也會把土地給賣了。以史為鑒。幾代人都嘗試過了。世宗爺這么有雄心壯志的人。對於那些八旗子弟兵也沒有辦法。你不讓他們當兵。而讓漢人去當兵。這國家還姓愛新覺羅的嗎。」

同治皇帝載淳狐疑道:「那照恭親王你這么說。滿人是不肯拼命了嗎。全部變成膽小鬼了嗎。」

恭親王奕訢苦笑道:「皇上。滿人還是有血性了。還是能打能拼。但一件事情有好處。總會有壞處。承襲制度在軍隊里同樣盛行。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那些小軍官、中級軍官的位子也被滿人軍官的後代給霸占了。而這些人是沒有受過血與火考驗的人。只會吹噓他們的祖宗、阿瑪。多么能打能拼。從這些人里找出將才太難了。爛也是從中間開始爛。小兵蛋子你想讓他變成什么樣。就那些軍官是什么。」

恭親王奕訢沒有道出軍隊變弱的真正原因。就算他心里清楚也不會說出來。滿漢還是有本質的區別。滿人不願放棄特權。不肯變通。不願學習先進的機制。沒有認清世界已經發生根本性改變。才是關鍵所在。

同治皇帝載淳著奕訢沒有吭聲。他已經是成年人。已有成熟的思想。爛是從中間開始爛。千古奇聞。從沒有這種說法。聽著就別扭。恭親王在懵人。不讓觸及某些人的利益。特權階層是碰不得的。軍隊改制還遙遙無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同治皇帝載淳靈光乍現。想到一條權宜之計。問道:「恭親王。既然你說直隸地區招收的戰士均以滿人為主。誰都不能改變這種局面。而老式軍隊里的陋習頗多。想改的話。中間階層的人又不答應。不如學習李中堂的做法。先從直隸地區軍隊開始裁軍。京畿地區的軍隊重新整編。一些已經到了服役期的軍人就退下來。而他們要頂替的兒子、侄子想辦法給他們重新安排差事。正好空出來的名額。再練一支新軍。先從小規模開始試點。也像楚軍一樣以一個營為編制。你行不行。」

一個營的編制。能成什么事。奕訢只當載淳在試點推行一項新政。就像善撲營一樣的皇家禁衛軍。練出一支拱衛京畿的親衛軍。兩宮娘娘也不會反對載淳提出這種小事。

恭親王奕訢不忘表揚。贊許的點頭道:「嗯。這個主意好。也只有皇上你想得出啊。」

同治皇帝載淳聽不出奕訢是在糊弄他。高興的手舞足蹈。以為辦成一件興國安邦的大事。已經不想出宮閑游。腦海里盡是讓誰來辦這件大事。太監、奴才當然立刻被他否決。讓同學、發小干這種事。好似沒人肯屈就。不由把小心思放到剛考完進士的二百多名人身上。暗思:哪個人舉得起項羽手里的那只破輪。

恭親王奕訢見載淳臉色一會兒喜。一會兒憂。神色不定的樣子。透著一份天真。不由笑道:「皇上。本王還有事情請奏。今科的殿試考題。偏得厲害。不是四書五經的試題。讓許多進士無從落筆。這件事要讓朝廷無法向那些學子交代。皇上您到底怎么想的。」

恭親王奕訢當然不能先說同治皇帝做得不對。先要讓載淳說出理由。這樣他才能有的放矢。把一件事的道理分析給載淳聽。

同治皇帝載淳早知會有今日。殿試出了一道脫離四書五經的偏題。讓三分之一的考生摸不著頭腦。不知被多少進士詬病。在背後埋怨嘀咕。不會有好話。

同治皇帝載淳有些小聰明。想好說辭。揮動拳頭砸下案幾。忿忿然道:「恭親王。朕好恨啊。像龔自珍一樣的人才為何進士及第之後還會不得入翰林。閑置在內閣中書。蹉跎京師二十年不得重用。龔自珍雖困阨閑曹。仍屢屢上書。指斥時弊。可惜未被宣宗爺采納。而得以重用。說得多好啊。『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像龔自珍這樣的人才是朕需要的人才。而且是多多益善。本朝四面受敵。不需要這么只會多吟詩詠賦。而不知道滄海政務的書呆子。朕需要那些馬革裹屍還。像周培公、施琅那樣。能替朕掃平四方的男兒。那些連世界是什么樣都一無所知的進士。恭親王你說。他們能改變本朝落後挨打的局面嗎。」

恭親王奕訢不由一聲嘆息。替龔自珍惋惜。命運多舛。生不逢時。而又不知修身養性。忍得住寂寞的人。才會被付以重任。就像曾國藩、左宗棠都是久經磨練。在底層錘煉意志。百煉成鋼。四十多歲時。才被父皇重用。龔自珍喜歡高談闊論。以為道光皇帝不中他。卻不知父皇用人喜歡用老成持重的人。可惜中年病逝。也讓父皇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