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封侯是我願(1 / 2)

晚清神捕 喬尼小樣兒 1939 字 2022-10-2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晚清神捕最新章節!

慈禧太後在等慶親王奕劻跳出來反駁李鴻章的主張,可是左等右等慶親王等一幫保守派人士,沒有一個人跳出來說話的,這與平常時的朝議頗有不同,心里有些奇怪,這是為何呢?

慈禧太後聽了清流派和洋務派唇槍舌劍,幾輪下來也聽出個大致,不由嫣然而笑道:「既然你們都在說探花郎李國樓的事,李國樓,你也上前一步說話。」

「扎!奴才遵旨!」李國樓哭腔應道,跨前一步,跪在金磚地上,他心里好委屈啊!那些清流派竟然在朝堂之上說他,「私德虧欠,就是因為留洋歸來的緣故!」光明正大的金鑾殿上,清流派的人,真是太不要臉了,雙方擺道理,講事實,哪能把他的老底揭露出來?這些事情,他的檔案里都有,太後娘娘不是依然欽點他當探花郎了嘛。

李國樓大聲道:「稟皇上、兩宮太後娘娘,奴才先要辯駁幾句,關於私德豈能放在光明正大的朝堂之上亂講,私就是秘,君子難道是可以在朝堂之上,談論私生活的嗎?就算對奴才品德有法,大可以上奏朝廷,讓皇上以及兩宮太後娘娘聖裁。國家取士首先是這個人的能力,就像漢朝開國功臣陳平,史書上也寫他私德虧欠,但依然掩蓋不了他所建立的豐功偉績,最後陳平為大漢朝鞠躬盡瘁,死於丞相的工作崗位上。這是個多么值得敬佩的人,奴才就是以曲逆侯為榜樣,要為大清國建立不世之功,封侯是我願,忍辱嘗苦膽,來日乘風浪,青天耀東方。」

李國樓真有些急智,一番說辭不僅讓王公大臣對他刮目相,也讓慈竹簾子後面發出贊嘆的「嗯」的嘉許聲,而且是兩聲,連慈安太後也對李國樓充滿好感。

李國樓面露感激之色,繼續說道:「臣讀過聖賢書,也學過洋文,談論孰優孰劣,那是沒有意義的事,要大辯論,理應放在翰林院,不是擺在養心殿朝議時暢談,因為這個道理太深奧了,誰起個頭,講一天也講不完。我大清不是要用洋人的文化教育百姓,而是需要掌握一些我們聖人學說里所沒有書寫的實際操作上的技巧。俗話說的好,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所以在我大清聘請的那些洋人高級技師,他們都會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會有所保留。人都有私心,絕不是因為那些技師是洋人的關系,而是人性使然。想要打破這種格局,只有走出去,把洋人技師的所有本領學會,扎扎實實的從打地基開始,這樣才能建起萬丈高樓。讓聰穎的學童從小學習西方的使用技巧。這就像我們學習的聖人學說,十年寒窗才能有所收獲,哪有半吊子的人,成為兩榜進士的道理。奴才也呈上了折子,里面所寫的內容,就是奴才的實際體會。所謂霧里花,誰能說得清楚,要說有發言權,奴才斗膽一句,聽留過洋的學子,又刻苦鑽研過理學的學子李國樓的話,可以少走許多彎路,大清靠像李國樓這樣的一批洋為中用的人,又能融會貫通,最後的終極目的就是讓理學發揚光大,走向全世界。未來的大清國就可以屹立於世界之巔,萬邦來賀的盛景,指日可待。還望皇上,兩宮太後娘娘,成全奴才這個心願。」

李國樓皮多厚,把自己吹噓誇耀一通,讓清流派還一時對他毫無辦法,因為李國樓所說的事,萬途歸本納源,最後反而落到聖人的理學上去了。

「嗯······李國樓是忠君愛國之士,本宮欣賞你的勇氣和表白。平身!」很少開口的慈安太後出聲了,她的話語是一言九鼎。

旁邊的史官立刻記錄在案,「李國樓是忠君愛國之士」這句話是母儀天下的東宮慈安太後給予李國樓最高的褒獎,永遠記錄在史冊之上。

連慈禧太後聽了也歡喜,和慈安太後兩人互相點點頭,贊許李國樓能言善辯,不愧為她們鍾意的探花郎。一番話擲地有聲,讓洋務派和清流派都不出聲了,偃旗息鼓了。那些王公大臣都被李國樓的話給繞進去了,一時半會兒,誰都抓不出他言語中的把柄。

李蓮英從疊起的牘碟里找出李國樓的折子,遞給慈禧太後翻閱,又讓她心里一喜,李國樓是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的陳條,這樣的奴才才是貼心的奴才。慈禧太後高興的笑道:「嗯!道理是越辯越明,今天的朝會出了個辯才李國樓,講得頗有道理,關於恭親王的折子《擬選學童出洋學藝折》朝廷批准了。不過不許讓落榜的舉人去總理府學習什么洋文,考不上也可以做官嘛,左宗棠不就做到陝甘總督了嘛。再說等過二年還可以再考嘛,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道理,你們不懂嗎?」

「臣領旨謝恩!恭送皇上、兩宮太後娘娘起駕!」恭親王洋洋得意的掃視那幫食古不化的清流派,早朝以洋務派完勝而結束,打小報告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同治皇帝從頭至尾,沒有吭聲,一直翻閱著折子,從他的臉上不出任何喜怒哀樂,最後開口道:「賞李國樓,一眼花翎一根!」

「奴才,叩謝天恩!吾皇萬歲萬萬歲!」李國樓跪在地上磕頭,旁邊的大臣嫉妒的眼睛都綠了。五品官官帽上插有「藍翎一根」,而「花翎」是三品大員的所佩戴,在同治皇帝心目中,等於是把李國樓當做三品大員待,一步登天也有個度呀,李國樓登峰造極的往上爬,讓那些王公大臣瞠目結舌,「和珅」就是這么往上升的,他們都在李國樓背後把他說成是同治皇帝身邊的「和珅」。

李國樓才跨出養心殿,李鴻章低聲道:「國樓,明天和我一起去天津。」

「扎!下官願意相隨。」李國樓呶呶嘴,沒有敢反對,他老婆孩子一大堆,只能分開走了,做孤家寡人,為國為民勤勉辦差。

大臣上完早朝是不能互相交頭接耳,這是要避嫌,所謂朋黨就是聚在一起拉幫結派。所以不管王公大臣之間關系到底如何,上完早朝都是悶頭走路,直接坐轎的坐轎,上馬車的上馬車,各自打道回府,有些還要到衙門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