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道別(2 / 2)

紅妝名捕 水紅xl 1603 字 2022-10-18

回憶歸來,李觀垂眸。

江若寧曾等了他三年。

有多少女子,可以這樣一等再等。

李觀深情地凝視:「若寧,你會等我嗎?」

再等他兩年。

江若寧迎視著他的目光,「我若說,待你處理完家業的事便入京與我完婚……」

李觀脫口而出「不行」,他答應了那人啊。

江若寧苦笑,「你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尚公主……旁人看重,你卻不稀罕。你想向世人證明,你擁有才華,你有本事,你可以憑著自己的能耐入仕,而不是以駙馬的身份。」她理解他,因為理解,不願為難,「好,我等你兩年!」

「觀此生,定不負若寧。」

江若寧粲然一笑。

她不想答應,可她知道自己無法改變李觀的計劃,而她更不想給李觀留下遺憾,他未曾試過,便不再有憾,一旦試了,無論成敗,都會釋懷。

她現在才十八歲,再等兩年也不過雙十年華。

雖然女子及笄當嫁,可因她自幼流落民間,皇帝與太後都曾說過要多留她幾年。

她不懼被人非議,這是太後與皇帝對她的疼愛,也沒人敢就她雙十年華而不嫁的人品頭論足。

「少游有什么打算?」

「此次回青溪縣,我不會再打理李記綉坊,這原是李家的家業,除了大房、二房、三房各三成外,族里公中占有一成,昨日我已與二位老太爺說了我的想法。他們已經同意了,我提出,願意把三房的三成份子轉讓給族人,一成二萬兩銀子。兩位老太爺各收購一成份子,另一成轉賣給二房。二房的意思,要李望與七郡主完婚後打理李記綉坊。」

十六不滿地道:「別說二房的兩位嫡出公子,就是大房的幾位公子也不是做生意的料,他們除了吃喝玩樂,一無所成,與三房的四公子、七公子相比可真差遠了。」

李觀道:「以前,我為了家業犧牲自己,現在不會了。只要三房讓出三成分子,李記綉坊便與我們三房無干。以前倒是我著相了,正因我不忍毀掉母親的心血,他們越發得寸進尺。

七弟是個本份守矩的,他有母親留下的念慈庵葯鋪,到時候再在三房擇一塊新地建個小型制葯坊,專供念慈庵葯鋪自家使用的還素膏、青霉素,就算一年不能像以前那樣賺過上百兩銀子,維持生計還是綽綽有余的。」

就李閱那個葯鋪,一年賺上十幾萬銀子還是輕松的,許多病患不遠各里到青溪縣念慈庵求診,他們相信的是念慈庵葯鋪的口碑。

朝廷要開制葯坊,李家也不必再與朝廷爭利,退一步海闊天空。

現在的他,經歷這一番波折之後,學會了如何取舍。

有時候太多的錢財未必是好事,有吃有穿夠用就成。

李觀又道:「我在京城添置了一些良田、房屋、店鋪,決定將我母親留在青溪縣的陪房下人遷入京城來。那些人都是我們三房的,我不會留給大房、二房。上次,你讓我替你瞧看院子、良田,我近來置了幾處,你瞧瞧看,挑幾處喜歡的去。」

江若寧笑道:「琅哥哥已替我買了一處宅子又一千畝良田庄子,這兩處已安排合宜的管事打理。」

李觀面容微沉,似有些不高興。「昔日為助我,你幾十萬兩的銀票說給就給。」

「好!好,我挑些總成吧。」

江若寧為了哄他高興,看了三處宅子,又看了一下田契,憶起自己的宅子便在荷花里南三巷,若再一處南三巷的宅子也不錯,離得近不說,在那個位置上也容易租出去。入京的小吏,手頭沒錢的,都是先賃座院子住下來。

江若寧挑的是一處南四巷的三進宅子,又挑了石橋鎮上的六百畝田良,早前慕容琅給她的田庄也在石橋鎮上,這兩處倒也方便打理。

李觀道:「得空時,遣人去官府辦理過戶房契、地契。」

江若寧莞爾一笑:「嘮叨!我記住了。」

「你呀……」

江若寧道:「今日一起用飯。你回青溪處理完家事,還來京城不?」

「待處理完,我帶著十六去江南游學,待兩年後的秋天我會入京游學,想來兩年後定能與你重逢。」

一別就得這么久,說是兩年,其實是兩年半。

童試,又稱秀才試,幾乎年年都有;鄉試,便是舉人試,三年一次,每次在中秋節後;會試則是進士,是在三月,在舉人試的次年;再又有殿試,與會試相隔半月到一月左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