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 女子作坊(2 / 2)

紅妝名捕 水紅xl 1560 字 2022-10-18

縣城大門口,穆縣令帶著當地鄉紳、商賈前來送行。

一番道別寒喧語之後,江若寧挑起輦簾,道:「大家都回去吧!就此別過,保重!」

小梅扶著碧嬤嬤立在路口:鳳歌公主與李觀兩情相悅,若二人結為夫妻,他日自來相見。孤女孤婆認作干親,也算是彼此有了個親人,碧嬤嬤很喜歡小梅,小梅對碧嬤嬤更是敬重、愛慕,她自小缺少長輩之愛,雖是干親,卻情同親生。

周二妞與丈夫站在相隔十丈外的地方,看著當地官紳道別,雖有心前來說話,到底不敢。

小鄧將一個包袱遞給周二妞:「公主賞你的,保重!」

周二妞抱住包袱,淚脫眶而出,福身道:「請公公轉告公主,二妞現在過得很好,給婆家生了個兒子,婆母待我如女,丈夫知冷知熱……」

小鄧道:「里面是公主給你的幾身衣料。」他壓低了嗓門,「另有公主賞你的一百兩銀票,拿回家置些家業。」

周二妞跪在地上,沖著江若寧的鳳輦方向重重磕了三頭。

小鄧道:「你身子重,且快些起來。你過得好,公主便會安慰,好好度日!」

穆縣令揖手道:「鳳歌公主、永興候,我青溪出了天魚,還請二位獻與皇上嘗鮮,以示我青溪縣百姓對皇上的孝敬。」

慕容璉騎在馬背上,看著那一輛偌大的木桶馬車,不用問,那里面裝的肯定是所謂的天魚,從青溪到京城,近千里路之遙,開什么玩笑,這得走多少天,待他們抵京,這魚還能是活的?

慕容璉咬牙切齒地道:「穆縣令,你什么意思?我能帶,那也是煎的、炸的能放上一月的,你讓本候帶一只大木桶回去,里頭還養著魚?」

怕是不用他們抵京,這里頭的魚就所剩無幾。

穆縣令頗是為難地道:「稟永興候,著實是我青溪縣沒有好廚子,怕做不好人間美味的天魚,帶回京就不一樣,宮里什么好御廚沒有。」

江若寧挑起簾子:「璉堂兄,帶上吧,活多少算多少。」

慕容璉指著穆縣令,「若都死了,可別說是本候不幫忙,這騷主意誰想的?干嗎不是你們去送,敢差遣本候,不耐煩了。」

穆縣令連聲應答「不敢!」

慕容璉大喝一聲「啟程」。

李觀正在與李閱一家辭行,李觀叮囑道:「二房那邊,處得來就處,處不來,你們不必理會。我們三房不比以前,你不必忍氣吞聲。弟妹也幫忙盯著些女學堂的事……」

車輪軋軋,輕紗搖晃。

小鄧走近河水柱,將一封信遞給他道:「河三爺收著,這是公主寫的親筆薦信,孝期滿後,你可持此信到容王府尋世子慕容琭。」他又壓低嗓門,「公主說你們三房過得不充裕,里面有五百兩銀票,另一百兩請以河三奶奶的名義轉贈羅家。羅家疼惜女兒,人家也不易,便是自兒個苦些,也不願女兒受氣。公主說,這樣的家人當珍惜……」

羅氏連連福氣,「請代臣婦謝公主厚賞!」

一行人出了縣城,消失在送行者的視線盡頭。

李二老爺揖手道:「穆大人,此次你立下奇功,怕是不久就要升遷了,恭喜!恭喜!」

「奉天府無數官員、商賈下獄,李二老爺一家卻平安無事,可喜!可喜!」

彼此心照不宣,穆齊能保青溪不出事,那是得了江若寧的指點,同樣的李家二房也得了指點。

縣城門口,奔來一行人,男的騎著馬,後面跟著一輛馬車。

「娘子,我們來晚了!」

「瞧城門有送行的,定是沒走遠,走!我們去追!我與公主自幼一起長大,她一定有法子救翁爹和大哥!」

二人調轉馬頭,往通往京城方向的官道追去。

來時十幾輛馬車,回去時便只余兩輛馬車:一車青溪縣的特產,另一車是天魚。

慕容璉瞥了一下天魚馬車,問李觀道:「李觀,你飽讀詩書,告訴本候,這天魚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觀想了良久,就這事他曾查了青溪縣志,「在青溪縣志里,前朝時就曾出現過魚泉,所謂的魚泉就是一處山泉里能噴出魚來。陶家村所出的天魚與那倒有幾分相似之處。」

慕容璉又道:「鳳歌?你說呢?」

「陶家村的天魚與前朝出現在青溪縣的魚泉是一回事。舉個簡單的例子,有百姓挖井,挖到一定深度,就會有井水涌出,稱之為水源。地下有暗河,一旦挖到暗河的水面,水就能從那暗河的縫隙里涌出來。暗河中生活著一些魚類,就像是陶家村發現的魚,就屬於暗河之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