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 霹鱷魚(2 / 2)

紅妝名捕 水紅xl 1582 字 2022-10-18

結嬰之後步入元嬰期,一旦出關,這是要引來天劫的,修仙界如此,難道在這俗世凡間的人界也是如此?

江若寧剛站起,一道雷霆之威又霹了下來,驚天動地,響徹雲霄。

第二道雷電比第一道的威力又重了一倍,她聞嗅到空氣里的燒焦的問題,毛發的焦發、皮膚的焦味,還有肉的焦味。

過了良久,她以為不會再有雷劫了,方才喘著氣爬起來,然,不待她站穩,又是一道雷劫……

不待這樣欺負人的!

她快要哭了,再這樣霹下去,她會被霹死的啊,嗚嗚!

一整晚,京城的百姓都聽到震天的雷響,一次比一次響亮,響過之後大雨傾盆。

然後,第二天早上,又一側消息在市井傳開了。

「昨兒那雷打得真響,好不容易睡著呢,又響了,怪嚇人的。」

「干旱了許久,到底是下雨了。」

「昨晚的雨下得可真大啊。」

茶肆里,都是談著昨晚打雷的事,著實是那雷聲太響,雨太大。

有人道:「昨日是鳳歌公主的頭七,買菜的吳老漢家就住在鱷魚湖上頭的山上,說是昨兒一晚上,天上都是在降雷霹鱷魚。今兒一早醒來,他兒子就發現鱷魚湖死了八條丈多長的鱷魚,早前不信,父子倆壯膽下去一瞧,鱷魚湖的中央有一個兩畝多大小的深坑,周圍有八條鱷魚被雷霹成了焦屍,還有的內臟都霹出來了,那些小些的鱷魚嚇得竄到附近的林子里了,遠遠避著鱷魚湖。」

「真的假的?」

「吳老漢一直給我家東家送菜,他今日還請求先結些銀錢,說是要送完菜去紙扎鋪子買了冥錢香燭等物,要到鱷魚湖拜祭鳳歌公主。說是鳳歌公主死得冤,連上天都不放過吃了她的鱷魚,降雷收了八條最大的鱷魚去。」

聽這人說得頭頭是道,而這小二也是個實在性子,不像是會說撒謊的,周圍的百姓立時就信了大半。

「我們瞧熱鬧去!走!走!那些該死的鱷魚,沒少禍害人,吞食了鳳歌公主,被上天懲罰了。鳳歌公主可是上善之人,從未干過壞事,還做了多少善事好事,居然死得如此慘……」

城中愛熱鬧的城中、喜瞧稀奇的市井百姓、輕衫貴氣的公子、滿臉煙火色的過客,三五成群,十人一路地去了鱷魚湖。

鱷魚湖周圍,還真是慘不忍睹:所有活著的鱷魚嚇得不敢再近鱷魚湖,鱷魚湖有一個高達十幾丈的深坑,因昨夜的暴雨里面蓄滿黃泥色的水,深坑的周圍七零八豎地散落著鱷魚的屍體,多是被雷霹焦,靜靜地躺在泥沼上一動不動,又有有三條被霹了個洞,內臟從里面流了一地,因是夏天,氣溫度,屍體易腐,空氣里都是一股焦肉的香味。正如吳老漢說的那樣,果真是被天雷給霹死的。

有人問道:「鱷魚肉能不能吃?」最大的有四五丈長,這抬一頭回去,得吃多久啊,鱷魚也是魚,還是很大的魚。

立有個老者斥罵道:「鱷魚吃了鳳歌公主,被天雷降罪霹死了,你再吃鱷魚,你不怕天雷下一個要霹的就是你?」

所有人愕然:鱷魚被霹死,是天罰鱷魚。誰都能吃,唯獨這鳳歌公主不能吃,她是個大善之人。

有膽兒大的道:「惡魚的肉不能吃,皮瞧著不錯,能不能剝鱷魚皮?」

「你用鱷魚作甚?」

「當馬車外的油紙,我瞧了一下,這皮子不透水,有了這樣的馬車,不比那油紙強,怕是管的時間最長。」

有了出了主意,立就有幾個年輕氣壯的百姓套了繩索拖死鱷魚,剝了皮子用。

百姓們七嘴八舌議論時,不遠處的小路上過來一群僧人,領首的是皇恩寺的主持方丈,皇恩寺離這里不算太遠,約有五六里路,他雙手合十,誦了聲「阿彌陀佛」,盤腿一坐,身後齊刷刷坐了十八名僧人,敲著木魚開始誦經。

百姓中的一個老者揖手走近:「大師,你們這是……」

「鳳歌公主乃大善之人,慘遭橫死,天罰鱷魚,我等出家之人特來為她超渡。」

一個中年婦人帶著十五六歲的兒子提著籃子,里面放著香燭饅頭、刀頭肉等物,她尋了個地方,擺了祭品,點了香燭開始祭拜:「鳳歌公主在上,請受小婦人拜祭,用我們村里的老秀才說你是上善之人,命不該至。是你治好我家斧頭的傻疾,孩子的病好了,而今又聰明又孝順,老秀才教他讀書識字,一教就會,小婦人不指望他考功名,就想他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你在天之靈一定要保佑我家斧頭!」

「這世道,好人命不長,還被惡人害得丟了命。公主是好人,治好我家斧頭連一文錢都沒收,還拿錢給我家斧頭抓葯……怎么這么好的人就被鱷魚給吃了。公主,上天是幫著你的,鱷魚吃了你,天老爺把鱷魚給霹死了,你在天有靈可以瞑目了……」

周圍又有陸陸續續的村民前來拜祭,站在早前的婦人身邊,各種各樣的祭品都有:

年輕的母親領著五六歲的小女娃,「春花,跪下來磕頭,我的眼睛是公主治好的,她可是我們母女的恩人啊!」

「二娃,給公主磕頭,你的病是公主治好,公主是上善之人,治好你的病非但沒收錢,還給了三兩銀子讓我給你買肉調養。」

那叫二娃的,看著周圍拜祭的百姓,微擰著眉頭,「娘,惡人害了好人,為什么不抓了惡人給好人報仇?」

二娃的話一落,年輕母親立時大叫起來:「對!報仇!鳳歌公主被害得慘死,我們要給她報仇!」

報仇的聲音此起彼伏。

僧人的超魂經還在繼續,主持方丈時不時睜眼望一眼,拜祭的百姓越來越多,可見百姓們都是自發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