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識(2 / 2)

剛剛那首《廣陵散》氣勢實在是太足,鋪面的壓迫感讓人心臟都忍不住狠狠的跳動了幾下,如此一來,也讓人感覺曲子太過短暫,意猶未盡。

可美妙的琴音就這么戛然而止,實在是讓人欲罷不能。

老者接觸古琴細細算來也有六十多年了,可沒有一個人讓他有如此感觸。當年嵇康是否就是如此?這人能彈出這種曲子,可想而知當年嵇康又是個什么境界。這人假以時日,是否能重現當年嵇康絕唱?

這么想完,老者才發現屏風後良久都沒有半點聲音傳出。老者思考了一下剛剛的言語,並沒有唐突的地方,即使是古琴大家,也總不能一言不發。

這個時候,一旁的中年男人才試探著開口:「......老師,里面好像沒人了。」

老者因為年紀的原因,眼睛多多少少沒有當年那么好了,所以他也沒看出屏風後的情況。聽中年男人這么說,他才走到了屏風後去一探究竟。

古琴寂然,席坐早已空無一人。

老者臉上閃過愕然,然後有些惋惜道:「竟然已經走了。」

一旁的另一個男子開口了,赫然就是魏峰,他並不知道剛剛在這里坐著的是白茵,他沒什么猶豫的開口道:「要不我去找茶樓的負責人,去問問他剛剛坐在這里的是誰?」

老者想了想,然後失笑:「算了,人家是擺明不想見我這老頭子,就不用問了。」

說不定就是給剛剛那兩個人出氣的,現在古琴評判標准也只是技法、失誤率、選曲難度這之類的,哪兒還看什么意境,也就是他在這里挑剔。

不過——「這茶樓還能找到這樣的琴師,還真讓我意外。」老者感嘆。

這茶樓說起是市區里最好的,可也遠遠比不上那些百年字號的老店里的珍藏,但沒想到喝茶喝到最後還真來了個意外的驚喜。

「能讓張老先生稱的上意外,那還真是對方的榮幸。」趙立冬趕忙道。

這幾年來,他的古董店每況愈下,歸根結底是他當初倒霉,本來那一葉《永樂大典》是假的事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畢竟他還一同捐了剩下幾葉。可好死不死的是,省里博物館和文化局也沒檢驗出來,送到京市之後被那里雲集的古董鑒賞大師給看出了破綻,最後鑒定出來了仿造的痕跡,這件事讓省里的博物館和文化局丟了個大臉,所以對他也頗有微詞。

就這樣,趙立冬幾百萬算打了水漂不說,還被競爭對手看准機會給排擠的十分艱難。他也想過找白茵,可因為白茵當初已經說過了那葉《永樂大典》有問題,是他非要不聽勸告,一意孤行,趙立冬莫名的心中有些抗拒,於是就一拖再拖。

等過了半年時間,就在趙立冬幾乎要放棄堅持去求白茵的時候,事情忽然就有了轉機。這個轉機就是老者。

老者原本是張家人,系出旁支,母親是出名的戲曲大家,父親是丹青大家,所以老者當年是正宗的書香門第出身,但之後因為和本家起了嫌隙,後來就和本家斷了聯系。這么一晃都幾十年了,但因為幾年前女兒出了事,有求於本家,所以不得已得去尋摸個物件兒當歸家禮,以示低頭之意。

老者身上不止有國內十大古琴大家之稱,他還對古董鑒定和修復十分有研究,在京大當教授的時候拜在他門下的就有眼前的中年男人,而這中年男人如今也坐到了文化局局長的位置了。

因為這層關系,趙立冬將白茵那塊麒麟異符遞在老者的手里的時候,盡管老者是用原價買回的,可中年男人也不可避免的同趙立冬緩和了關系。

說實話,當時他當時被那葉《永樂大典》給打了眼的時候,真的是給他老師丟臉了。

趙立冬那塊麒麟異符在一年多以前就賣給了老者,及時和省里文化局修復了關系,但因為競爭對手的手段實在是讓他難以招架,這一年下來到底還是有些力不從心。這是老者第二次找他,問的還是作符的人的事,趙立冬幾乎都沒有怎么猶豫,就將白茵的身份告訴的對方,半點都沒有隱瞞。

說到底,趙立冬還是在肖想省里這幾年下來的扶持政策,三年前的鎩羽而歸,他到底還是不肯死心。

老者聽了趙立冬的恭維,他只是笑了笑,也沒有說什么。

忽然,老者想到了什么,他對他的學生,那個中年男人說:「你幫我給我那老朋友打個電話吧,我聽說他也來這里了。」

中年男人當然知道老者說的是誰,那可是個了不得的大人物!他不敢怠慢,一邊撥打手機,一邊問:「董老首長怎么來這里了?」

老者笑著看他:「這你就別管了,見他對你有好處的。」

中年男人眼中沒什么特別的高興,對於他來說,能在省里當個文化局局長,他就已經很滿足了。

趁著自己的學生撥號碼的功夫,老者不可避免的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那可是頭倔驢,比他可倔多了,聽說他兒子出事,他愣是撐著不去踏進張家半步,來這個不怎么發達的城市去找什么大師。他就不行了,為了女兒,不得不向張家屈服。

兒女都是前世債啊......老人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