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西行之終(十八)(1 / 2)

「你這迅雷劍似乎和哀牢山三十六劍頗有相似之處,莫非兩者有什么淵源?」何足道正浮想間,忽聽方志興問道。聞言,何足道疑惑道:「哀牢山三十六劍?那是什么劍法?難道和我這迅雷劍真的一樣?」他身在西域,對於其它地方的武功所知不多,更別說哀牢山三十六劍這種西南大理之地的武學了。

方志興兩種劍法都曾見過,覺得極有相似之處,才特意提了出來。看到何足道露出疑惑之色,解釋道:「哀牢山三十六劍是大理故相朱子柳的絕技,施展之時上六劍、下六劍、前六劍、後六劍、左六劍、右六劍,瞬息之間連刺六六三十六劍,可謂是快捷絕倫。與迅雷劍相比雖然聲勢稍小,卻更為凌厲,號稱天下劍法中攻勢凌厲第一。」雖然哀牢山三十六劍包含了上下前後左右六個方向,比之迅雷劍的前後左右多了兩個方向,更是多了兩劍。但依方志興眼光看來,兩者內在卻極為相通,可以說是同出一源。只是迅雷劍法後期注重威勢,哀牢山三十六劍則一直凌厲而已。

眼見何足道對此極為好奇,方志興攝起地上長劍,眨眼間化出一片劍光,瞬息之間,已經仿照哀牢山三十六劍發出了三十六招。這套劍法招式並不復雜,主要在於蓄積內力,出劍快捷絕倫。方志興速度上面一直極快,雖不知哀牢山三十六劍的內力蓄積方法,卻也絲毫不慢。此時他用將出來,這哀牢山三十六劍的凌厲之處毫不下於朱子柳。甚至猶有過之。

何足道見到方志興凌空攝劍,心中驚駭異常。實不知武學之中,還有此等手段。待見他瞬間刺出三十六劍。更是深刻地明白了兩人之間的差距。方志興這一劍只是隨手施為,便毫不下於自己引以為豪的迅雷劍,甚至猶有過之,如此武功,當真讓人絕望。總算何足道心志堅韌,才沒失了信心。

平復心緒後,何足道向方志興道:「這劍法確實和迅雷劍極是相像,不知這位朱相爺是何人,竟有如此劍法?相比是中原劍術名家吧!來日定要會他一會。」他習練迅雷劍已久。自然看得出這哀牢山三十六劍雖然看似招數更雜,卻和迅雷劍如出一轍,兩者之間,實在極為相像,也怪不得方志興會如此說了。

方志興聞言哈哈一笑,說道:「朱師兄雖然劍法不凡,卻更精於筆法,並不經常用劍。特別他在一燈大師門下學到一陽指後,與自身筆法結合。獨創一陽書指,可以說是一大奇功,讓人著實欽佩。如今他正與郭大俠一起守衛襄陽城,在中原也是赫赫有名。若是有意的話,你也可以到襄陽拜訪他。」朱子柳被方志興傳授「得意忘形」的筆法之要後,一陽書指再進一步。真正成為了一套筆法絕學,如今他武功雖然不如五絕這等高手。卻也是少有人及。何足道的劍法雖然可以說是到了化境邊緣,比之卻也有所不及。而論起功力。二十左右的何足道自然更不及年過花甲的朱子柳了。是以方志興對於何足道挑戰朱子柳,也是樂見其成,免得他到了中原沒有碰到高手,起不到磨礪效果。

「姓朱,精通筆法?莫非……莫非是三因觀傳人?」何足道喃喃道。說著又向方志興解釋道:「三因觀是昆侖派旁支,擅長判官筆,曾經興盛一時,後來才沒落消亡。我記得本派留存的三因觀殘籍中好像記載有一位朱姓傑出弟子入了中原,後來也一直沒有回來,難道這位朱相爺是他的後人?」單從劍法、筆法來看,朱子柳卻是像是和三因觀有些淵源。只是三因觀早已消亡,武功、宗譜也散佚不存,卻是難以證實了,何足道所知,也是寥寥無幾。

方志興本來也只是隨口一提,內心其實也並不覺得西南之地的朱子柳會和西域昆侖派有何攙連,但聽到何足道所言,卻是心中一動,想道:「原書中襄陽城破後,朱師兄的後人便在昆侖山中建立了朱武連環庄,莫非他祖上真是來自西域,所以才會回到昆侖?要是這樣的話,也就解釋得通了。」不過這也只是他猜測而已,朱子柳祖上之事方志興並不知曉,也只得將此埋在心里,留待以後再問。而且事情久遠,就是朱子柳真的因此和昆侖派攀上點淵源,雙方的情誼也早就淡了。

兩人又談了一會兒,方志興見何足道對西域之地見識頗豐,又向他詢問了一些西域著名景點,還有靈鷲宮、明教等門派的事情。何足道對此自然一一道來,不過對於一百多年前威震西域的靈鷲宮,他也只是有所耳聞而已,對於明教,那更是幾乎完全不知了,是以方志興也沒有得到更多消息。方志興結合自己在中原得到的消息,心中猜測此時宋朝未滅,明教主力也未來到西域,若是想要見識此時的明教,也只能自己尋找了。而且此時西域正處於白駝山庄消亡後的混亂之時,雖然名義以昆侖派和西域少林為首,兩派卻也都不算強,難以掌控各地,探知各個勢力,或許明教已經來了,而昆侖派未曾得知也是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