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天下蒼生(1 / 2)

督主有令 迷路的魚 1017 字 2022-10-31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督主有令最新章節!

為了天下蒼生和黎明,這個時候,逆滄海自然當仁不讓做出表率,決定幫助聖上理政……

咳咳,好吧,實際上就是逆滄海獨攬大權,干涉朝政的理由之一罷了。

所有中書省擬定的奏章,都必須謄寫一遍送入逆滄海這里來,由逆滄海閱覽過後批紅,才會重新送入中書省,再由中書丞相與一干人等商量,重新做出「擬見」,再行送進皇宮正式批紅加印執行。

是以天下政事,皆必須由逆滄海過目一遍做出批示,方可執行,可見他無愧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遺憾的是,雖然很多時候丞相張德生不會對他的批紅予以反駁,但這一過程,畢竟存在著一個彼此商量妥協的意思,倘若哪一天,中書省不需要再謄寫一遍奏章,而是直接把「擬見」後的真奏章送到他的府上,由他批紅加印執行,那才是完全獨攬天下大權。

不過……那不就是皇帝了嗎?

逆滄海一邊想著,一邊拿起一本奏章,翻閱了起來。

原來是陽沖府河道決堤,水淹一府之地,受災戶數十萬之多,陽沖府上奏撥糧賑災。

「當地的官員都是吃屎的嗎?」

逆滄海看過之後,忍不住喃喃自語。

撥糧賑災說的簡單,可要重新調度糧食過去,前後手續過完,至少也要半個來月。本來每府每州之地,都有朝廷專設的賑災糧倉防止災情出現,州府設常平倉,縣設義倉、社倉,像這種一府之地受災,州府動用幾個義倉、或者動用常平倉即可平價生息,防止災情擴大,流民四起。

可現在陽沖府居然上奏說災情重大,恐本地倉谷入不敷出,請求朝廷撥糧賑災。

然而很可惜,逆滄海腦海里一轉,搜索一點記憶便知道這既是真話也是假話。

自太祖以來,大楚建倉積糧多有長效,可便在英宗死之前,這天下多地的府州糧倉便早已虧空。大楚官場貪腐極重,不少人連朝廷送入京師的貢品都敢貪掉,何況擺在眼前的糧倉。

根據緝查司遍布天下的密探調查,大楚十六府、二十七州中,至少有二十來個府州之地的常平倉糧食不滿三成,下屬的義倉和社倉就更不用說了,一旦遭遇災情,當地的糧倉很難應付賑災。

一般來說,賑災不僅可以糧倉出糧,還可頒下詔旨,要求當地門閥、權貴、士族、豪門、鄉紳捐輸,按畝征攤……但說起來簡單執行起來甚難,大楚各地豪門權貴勢大,連當地官府都不敢招惹,一遇災情,他們不趁機提高糧價已經是三生有幸了,怎么可能按畝征攤?

征攤?那不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

「截漕糧以充倉儲,寧州籌備六萬石積糧協撥陽沖府……」

再看看中書省給予的「擬見」,逆滄海眉頭先是一舒,隨即又猛地一皺。

記憶中寧州協撥積糧倒是沒什么,可截漕糧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自大楚立國以來,還沒開過截漕糧以此賑災的先河,上一朝倒多有先例,可總不能拿上一朝的劍來斬殺當朝的官吧?

漕糧事關重大,而一旦開了這個先河,先不說其它,逆滄海很懷疑這批漕糧到底會有多少能到災民手中?

太祖在世之時,糧谷十成損耗一成半,可有八成左右的糧谷到災民手中,而到了晏頤登基時,經常只有四成的賑災糧谷能到災民手中,最惡劣的情況下,甚至只有兩成!

即是說,撥糧十萬石,其中就有八萬石的糧食不知去向!

試問這等情況,如何不會流民眾多,餓殍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