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5章:偶遇老鄉(2 / 2)

李睿抬眼看去,認出這個說話的老者,跟自己一樣,也是從省城站上車的,他身邊還坐著一個四十歲上下年紀、膀大腰圓的漢子,跟他是一起的,剛才上車時那漢子還攙著這位老者來著,聽老者說話也是青陽口音,但不太正宗,帶著股子南方腔調,非常奇怪,笑著回答道:「是啊老爺子,您也是吧?」

那老者笑道:「要說起來,我也能算是青陽人,我祖籍青陽啊,小時候也在青陽生活過,不過少年時就隨家搬遷外地了,一晃六十多年過去,終於有機會回來看看,因此偶然碰上你這個小老鄉很有些激動啊。」

李睿聽了也就明白了,為什么他青陽口音不太純正,笑著吟詩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說的就是您這樣的思鄉客啊。老爺子,我斗膽代表咱們青陽,歡迎您老回家啦。」

這話透著熱情與溫馨,那老者聽了很有些激動,眼眶也濕潤了,對他招招手,道:「小老鄉出口成章,透著文雅大方,很中聽啊,來,過來坐,咱爺兒倆好好聊聊。」說著對旁邊坐著的那壯漢點點頭。

那壯漢會意,起身走到李睿身邊,要跟他換座位。李睿對他友善的笑笑,起身坐到那老者身邊。

那老者道:「免貴姓黃,不知道小兄弟你貴姓?」李睿道:「黃老爺子您好啊,我姓李,您叫我一聲小李就是了。」那老者笑道:「小李,呵呵,小李飛刀的小李,好啊。」李睿笑笑,道:「黃老爺子啊,從靖南到青陽,旅途不過半小時,咱倆有緣相識,也真是緣分啊。我冒昧問您一句,您在青陽還有親戚朋友嗎?」那老者重重點頭,道:「有,肯定還有,不過都是些遠親了。我這次回來,抽時間要去看看他們。」

李睿問道:「哦?不知道您祖籍何鄉?」那老者道:「城內東關大街的青河道署,當年我們家就住那。」李睿吃了一驚,道:「好家伙,那可是老輩子的事兒了,現在別說青河道署了,就算是東關大街都沒了。」

國內類似青陽這樣的古城,在建國以前,是不分區的,都是按城池的幾個城門關卡來劃分地段(稍大一些的城市同時也會按「坊」來分),比如靠近城牆北門的地方,就命名為北關;靠近城牆東門的地方,就命名為東關。在這一點上,古代的州、府與縣城是沒有任何分別的,像是西安這樣的古城,有東西南北四關,而隨便從國家地圖上找出一個小縣城,也絕對會擁有四關。

青陽也是擁有東西南北四關的,不過建國後隨著城市建設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四關也慢慢從城市地圖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時尚新潮的街道名字。就譬如黃姓老者提到的東關大街,現在早就不存在了,原址早被各種建築物填滿了。

至於那個青河道署,要從青河說起。青河和桑白河一樣,是流經青陽城的一條大河,甚至比桑白河更大,青陽城就因位於青河河陽處而得名,但隨著歷史的變遷,青河慢慢斷流,變成為干涸的河道,河道又變成平地,到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但在清朝時期,青河還是有水的,而且水很大,多次造成重大洪水災害。朝廷為了治理這條流經包括青陽在內的數個州府的大河,便在青陽設立了一座官署,為青河道署,主管青河水務。當然,這座清朝滅亡後仍然存在了幾十年的官署,到現在也是連片瓦都沒留下,早已成為歷史書中的幾抹筆畫。

盡管如此,青河道署在它存在的年代,也稱得上是青陽城內有名有號的幾座衙署之一,地段好,園子大,環境優雅,名氣也旺,它之於青陽,就類似於恭親王府之於北京。能住在里面的人,絕對不會是什么平民百姓。

李睿由此想到,這位黃老爺子出身絕對不是一般人,說不定是青陽歷史上的幾大家族之一呢。

那老者眉頭皺起,道:「什么?沒了?連東關大街都沒了?」李睿想了想,道:「東關大街,現在應該在紅旗路東路南北附近。至於青河道署,我只是聽說過,根本不知道它具*置在哪,但它現在肯定是已經消失了沒錯。」那老者面上現出感慨憂郁之色,半響嘆了口氣,道:「是啊,老輩子留下來的建築,現存的又有幾座?連北京都把九門給拆了。」李睿點頭道:「您要是想看看老宅,怕是看不到了,不過您要是想走親訪友,可以去當地社區或者派出所打聽。」

那老者沉默著,不說話,枯瘦褶皺的老臉上盡是遺憾悵惘之情。

李睿看著有點不落忍,安慰他道:「老爺子,想開點呀,老宅沒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人都還在,就足以慶幸了,畢竟已經過了大半世紀啦。」那老者呵呵笑了兩聲,道:「我只是緬懷罷了,倒也沒有傷心氣惱。你家又住哪啊?說說看,看我還有沒有印象?」李睿笑道:「我祖籍不在城里,是城北的永陽鎮永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