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談判結果(2 / 2)

鄧森可以說拿回了很多東西,其實長江流域英國本來不准備放棄,可是面對地面部隊優勢的鐵血軍他們卻只能舍棄特權,不過還好,鄧森沒有挑戰大英帝國的意思,給予英國最惠國待遇。

「各位我們有三處開發,即連雲港港口開發案,此港口修建稱為軍民兩用港口,預計投資總額一千六百萬英鎊,我政府出資五百萬英鎊,其他作為股份模式對外招標,但凡持股百分之十以上國家,擁有民用港口的收費制定權,持股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國家擁有海軍艦隊停靠補給維修的權力,同時與我蘇皖政府達成戰略同盟,在遠東范圍內,進行所有軍事行動。

第二處開發是蘇皖鐵路線建設,預計投資總資金兩千六百萬英鎊,我蘇皖政府出資一千萬英鎊,其他以股份招標方式投放於世界范圍內,蘇皖鐵路長達三千三百公里,環繞蘇皖兩省,參與國家股份持有百分之二十以上。有運營制定權,票價權,每年按股份進行分紅。

第三處開發分為兩處一處是長江大橋工程,即南京長江大橋與安慶大橋建設,預計投資五百六十萬英鎊,當然我們將會對全世界進行招標,此大橋要求全部鋼體結構。另外我蘇皖政府決定建設三個工業區,即南京工業區,徐州工業區,安慶工業區,三個大型工業區將對所有的外國資金進行開放。」鄧森一氣念完所有的未來建設草案,這是對外公布的提案,同時是一個雙贏提案。以此吸引外國投資,創造就業,當然戰爭若是發生,比如某個投資國與蘇皖政府處於戰時狀態,鄧森會毫不猶豫的將其資產沒收。

鄧森說的話結束以後,列強各國紛紛開始討論,以前中國長江流域均被英國壟斷,此時鄧森的開發方案正好讓各國有賺取利潤的機會,尤其是美德英法四國在工業區、鐵路、橋梁上均有著必勝之心,要知道這些大規模的建設,即能夠賺取大量利潤,又能與蘇皖政府的關系更為密切,甚至有可能控制蘇皖政府的命脈。

這場會議長達四個半小時,雖然各國都沒有達成太多意向協議,可是鄧森知道,大發展就要來臨。就像後世一樣,歐美國家需要人口龐大的中國作為商品傾銷基地,而中國龐大的人口又可以提供大量廉價的工人。

十一月末,日本的戰爭賠款以及戰爭結束協議書簽訂,日本承認戰敗,由英國墊付五百萬英鎊賠款,蘇皖政府釋放所有戰俘。

同時蘇皖與德國簽訂軍事合作協議,旨在軍用武器開發,戰術研究進行合作。

與美國達成中美商業協定法案,美國收購所有蘇皖地區出產物資,並對於蘇皖地區進行技術機械支持。

蘇皖政府與英國簽署長江沿海合作框架協議,即幫助蘇皖政府建設現代化新型海軍,但協議規定,蘇皖海軍必須由英國海軍培訓,艦只除卻之前的需要在英國進購。

之後與比利時,丹麥等國又簽訂了一系列商業軍事條令,其中鐵路的建設權被美國獲得,大橋建設則被法國包攬,至於工業區,則被各國資本傾注,這正是鄧森需要的,同時鄧森命令征服部門頒布商業法,勞工法,對於工廠主的工資發放進行監督,以保障工人利益,同時再次下達政治文件,要民政部盡快回復蘇北農業生產,對於商務部則是再次注入大量資金,趁著國外資金涌入的大發展時期發展工商業。

總之這是一次成功的戰爭,成功的談判,中華民族第一次在對外戰爭中取得了絕對的勝利,獲得了大量的賠款,同時對於鄧森的引進國外資本社會上也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有的說鄧森又是一個李鴻章,有的說鄧森改革步伐前衛且英明,總之褒貶不一,但是在大戰勝利的光芒下卻沒有影響鄧森的聲望。

於此同時,世界各地紛紛報道此次中日之戰的結果,戰爭的結果讓所有的西方國家驚訝,同時他們看待旅居的中國人眼神開始有些變化,而在南洋同樣掀起了一股鐵血風氣,他們距離中國最近,最受鐵血軍影響,不少華僑紛紛出手田產工廠返回國內進入蘇皖進行投資,而僅僅十天之後,荷蘭政府下達了禁止華僑撤資離開的法令,這也成為後來蘇皖與荷蘭大戰的導火索。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