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樹典型(2 / 2)

官腔 葫蘆齋主人 1605 字 2022-11-09

對於養豬產業的前景,杜遠舟是十分看好的。豬肉是我國的主要肉食,豬肉價格的變動,直接影響著我國cpi指數的漲跌,因此,政府對生豬飼養產業一直十分重視,不斷出台各種政策扶持生豬生產。不過,國內養豬業集中度非常低,成本控制難度大。國家的政策導向是支持鼓勵規模化養殖。

杜遠舟知道,雖然養豬業前景不錯,但百姓來養殖,多數人是不會認同的。畢竟前期需要一大筆資金投入,具有很大風險性。

寧可受窮,不願冒險,這就是當地老百姓的特點。由於村民文化素質不高,無技能資源,缺乏經濟意識。缺乏文化必然導致觀念落後,很多人商品經濟意識不強,視農為本,寧願守著土地受窮,也不願冒險投資;少許人有依靠國家支持,救濟的「等靠要」思想,老一輩村民觀念保守,不願接受新技術。所以,這也是杜遠舟帶領村民發展養豬產業的最大障礙。

看著趙玉田走出門去,杜遠舟坐在辦公桌前,點燃了一根煙,然後不緊不慢翻閱起調研報告。

認真翻閱一遍,杜遠舟大體上還算滿意。這份報告寫的很詳實,將自己的一些觀點都糅合了進去。但可能是視野有限的原因,有許多地方描述得不夠完善,太過於泛泛,也缺乏足夠的創新和前瞻性。

沉思片刻,他拿起了筆,在報告的空白處有添加了一些內容。然後他反復看了兩遍,見沒有問題了,便交給綜合辦,讓他們照著修改後外稿子,重新譽寫一遍,然後復印數份,留作開會用。

隨後,他又親自拿起桌上的電話,給馬關鎮農村信用合作社主任打了一個電話,希望他給予愛民養豬場一些貸款上的支持。

對於杜遠舟的要求,對方一口答應了下來。雖然農信合屬於垂直管理,但地方黨政實權領導,還是不能得罪的。再說了,杜遠舟的指示,也算是合情合理,並不違規。

為了樹立劉愛民這一典型,杜遠舟可謂不遺余力。前幾天調研的時候,劉愛民已透露出想修建一家大型養豬場的想法,杜遠舟當然雙手贊同,並答應為他提供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其實,技術上還算好解決,主要資金,杜遠舟給他兩個建議,一是和別人合作,二是借貸。如果借貸的話,他可以親自出面幫著向銀行機構打著招呼。

在一番衡量下,最後劉愛民決定借貸投資大型養豬場。這和杜遠舟樹立典型的想法不謀而合。

他相信,只要劉愛民的養豬場做大做強之後,賺到了錢,很快就有許多村民開始跟風。那時候,政府再一號召,在整體做一番規劃,馬關鎮生豬養殖產業就會快速發展,水到渠成。

之所以要打造劉愛民這個典型,完全因為杜遠舟太過了解國人的從眾心理。國人的從眾心理似乎與生俱來,而對這東西的評論也不少,大都在諷刺、取笑,可惜的是,就算再多人認清這一點,同樣打擊不掉這種現象——即使是那些諷刺別人的人。

這讓杜遠舟想起了以前一個笑話:一個縣官新上任,聽說這個縣的男人都怕老婆,他很好奇到底有多少人這樣。於是他召集了所有男人在縣衙門前。他跟那些男人說,「請你們中怕老婆的找在左側,不怕的站在右側。」等分開了之後,他發現只有一個男人站在右側,他便問那個男人,「你為什么不怕老婆啊?」男人說,「我老婆告訴我,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笑話是說「怕老婆」的,但卻小小地提了一下從眾。「人多的地方,就算有危險,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受到危險。」這樣的從眾心理很奇怪,但古今中外以來人們都是如此。

美國心理學者阿希曾進行過從眾心理實驗,結果在測試人群中僅有1/4-1/3的被試者沒有發生過從眾行為,保持了獨立性。可見,從眾心理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從眾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大街上有兩個人在吵架,這本不是什么大事。一個人先看見了,第二個人跟了過來,結果,人越來越多,最後連交通也堵塞了。後面的人停了腳步,也抬頭向人群里觀望。這就是一種人性,體現了榜樣的力量。

大多數人抨擊這種現象,杜遠舟卻認為,從眾心理有其消極的一方面,也有其積極的一方面,關鍵如何去利用引導,尤其作為一位領導干部。他就是要把劉愛民這個典型樹立起來,讓人都看到利益,主動跟著模仿,這樣推廣養豬產業才能事倍功半。

當然了,生豬養殖產業並不一定適合所有村子。大多數養殖業是受到地形、道路燈等因素影響的。所以,因地制宜,對症下葯,才是帶領百姓脫貧致富的根本。

杜遠舟自然不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在的龐大農村支付計劃中,除了發展養豬產業,還將繼續推廣菌類養殖,逐漸在相關村落擴大養殖,使其向規模化發展。這也是他發展農村養殖經濟的重要一環。(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隆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