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國天下(2 / 2)

天下首富 浪子刀 3472 字 2022-11-08

雖然胡楚元已經沒有權利管理國內的內政,可他畢竟是胡楚元,畢竟是大公黨的主席。

按照胡楚元的意思,中央政斧在國內加大了國家糧食儲備中心的建設,國家在法國、俄國的債務慢慢回縮,國家外匯比例中,法郎、美元、馬克、盧布繼續調低,開始選擇在較低的價位增持白銀,並逐步增加黃金儲備總量。

國內的貨幣政策開始趨向保守,國家貨幣貼現率小幅增加到3.32%,對於在華各銀行加強監管,嚴格要求各銀行開始逐步增加儲蓄儲備率。

1925年9月,關於國內證券交易中心的問題最終有了結論,香港股市合並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成為香港證券交易所在東南亞的分部和地區交易結算中心。

在馬普托、馬塔自治區,單獨分設兩個新的證券交易所,整體上受制於香港證券交易管理局。

上海股市繼續維持較為穩定的國內金融中心地位,限制外資的自由進出和流動,也不掛牌國外公司,而香港股市則被設置為國際金融中心,允許外資在較為寬松的監管政策下進出,同樣允許外國企業掛牌。

隨著整體金融和經濟政策趨於保守,中國經濟的增長幅度在1926年開始降低,對歐美出口增速明顯減弱,大中華區內部的進出口總額有所提高。

1926年3月7曰,國內推出《失業保護法案》和《社會保險法》,對社會保險實施全面強制推行制度,並將失業保險、醫療保險融入社會保險中。

3月14曰,在中央政斧的調控下,全國工商業最低時薪增加到0.22中圓,即便是臨時工,每個小時也必須拿到22銖的最低報酬,全國開始禁止童工,工商業一概不得聘用15歲以下青少年。

在全面執行較為強硬的保守經濟政策,國內經濟增速進一步減低,國際資本明顯向歐美流動,美國股指和倫敦股指都在大幅攀升。

中國有沒有出現資本溢出的現象?

答案肯定是有的,大幅度的內部基礎建設和外部發貸使得中國在1923年就有了明顯的柯立芝效應,但是,胡楚元通過新一輪的大規模國家信貸,將柯立芝效應分散在整個殖民地體系內。

隨著國內金融政策收縮,國內大量溢出資本進一步涌向新加坡股市和國際市場,對美國和倫敦股指有了明顯推幅效應。

到了1927年初,美國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債權國,中國在英法俄意等國的債權基本清空回收,但對本國殖民地體系和亞歐同盟體系內部經濟體的債權則繼續在增長。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在胡楚元和胡緘元的兩個老頑固的堅持下,阜康財團在歐洲經濟的抄底投資開始陸續撤離,1927年秋,阜康財團在美國股市持有的巨額股票也在逐步套現。

伴隨著阜康財團在美國股市的撤離,以及摩根、梅隆、洛克菲勒、羅素等美國財團加大反攻力度,阜康財團對美洲財團的控制力也重新減弱。

排除基本看不見的,隱藏在一百多家分支機構背後的阜康財團,太古財團就是歐亞非澳四地的第一財團,美洲財團則是整個北美洲和南美洲最大的財團。

控制美洲財團就是將美洲經濟控制在手里,對於推行「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政策,確切的說,是推行「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政策的美國人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在美國經濟的新領袖安德魯-梅隆的率領下,美國四大財團都開始加大了對美洲財團控制權的競爭。

最終,阜康財團和美國四大財團達成一個協議,以英荷富通財團入主標准國際,由富國財團、英荷富通財團、美洲財團聯合控制標准國際集團,以此為妥協,阜康財團放棄對美洲財團控股權的爭奪戰。

1927年10月,阜康財團轉讓美洲財團綜合股權的24.57%股份給美國本土的四大財團。

經過這一手的轉讓,阜康財團從美國資本市場套現73.3億美元,在美洲財團僅保持11.03%的股份,以及對美洲銀行股份優先購買權的特權。

套現之後,這些資金逐步撤離美國,在國際市場兌換黃金和白銀。

胡楚元的選擇主要是增持白銀資產,特別是國際白銀期貨,他非要控制標准國際集團的目標就是要繼續控制白銀產量,利用這個基礎逼迫白銀在經濟危機期間高速增值。

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東西的價值不會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甚至還會反向增長,那就是黃金和白銀。

隨著世界經濟的繁榮,白銀的兌價再次反向跌落,對黃金的兌價重新回到了24.7:1的低點,雖然白銀還在繼續跌價,阜康財團卻已經開始秘密的增持白銀。

與此同時,中國國資委也調整了投資方向,將在美國持有的大量股市、土地資產逐步清空,資本轉持黃金、白銀,資本抽回國內和殖民地市場。

阜康財團旗下的巴斯夫財團重新收縮回瑞士地區,逐步分散在德資產的股權,並由瑞士聯合銀行取代德意志銀行,成為巴斯夫財團的核心銀行。

1928年4月,阜康財團旗下的中信財團、英荷富通財團、太古財團、巴斯夫財團、富國財團開始實施全面的收縮政策,特別是中信財團、英荷富通財團的收縮對國際社會的影響最大。

中信財團在全球范圍內,特別是在中國殖民地體系和亞歐同盟體系中擁有77家銀行公司、14家保險機構,圍繞中信社,同時在全球四十多個國家地區擁有大型的農業合作社機構。

英荷富通財團旗下擁有英國國民西敏寺銀行、荷蘭富通銀行、比利時聯合銀行、丹麥信貸儲蓄銀行、德國商業銀行。

中信財團和英荷富通財團的收縮迅速在國際市場上產生了較大的反應,對國際金融體系產生了不小的沖突。

1928年5月14曰,伴隨著整個阜康體系的率先收縮,英國倫敦股指忽然出現下跌,規模並不是很大,但卻加劇了資本市場的緊張。

1928年5月17曰,在完全沒有預兆的情況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所有股票都開始全力拋售,股價暴跌,全球金融市場隨之劇烈波動。

短短三天時間,美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跌落30%,5月24曰,美國股市在一天之內拋售了1750萬股,股市進一步的重挫,主要的50只股票基本都跌落原有市值的一半,更多的小股票則完全跌破發行價位。

5月29曰,紐約波特蘭銀行和紐約第四國民銀行破產,徹底拉開了美國金融業破產的大潮。

整個金融危機比胡楚元預期的還要早來了一年,當然,這和阜康財團全體收縮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隨著全球三大國際證券市場——紐約、倫敦、香港都陷入了暴跌,整個國際金融世界都迎來了空前的黑暗時代。

因為提前采取緊縮政策,阜康財團和旗下的子財團相對都要穩定一些,至少沒有倒閉,可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倒閉的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多如牛毛。

從1928年5月29曰開始,到了1928年7月10曰,美國已經超過6萬家公司企業陷入破產風潮,破產銀行已經超過三千家,而且還有更多的銀行將要陷入破產。

到目前為止,情況相對較好的恰恰是中國、法國和英國,而這三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大量的殖民地,龐大的殖民地經濟讓三個國家相對國際市場都擁有較大的讀力姓,對於國際金融風暴也能產到很好的緩沖作用。

當然,這種緩沖也只是相對的,隨著美德兩國經濟的破產,中英法三國也會遭受到巨大的牽連影響,特別是向中國這樣的出口大國。

不管是在私人角度,還是國家角度,胡楚元都知道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拯救德國經濟,對於美英法俄,他就不管了。

1928年9月,德國工黨終於達到了超過半數的國會議席,繼續由轉變為工黨執政聯盟的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擔任首相,在國內推行工黨經濟政策,並通過和中國達成協議,借貸42億中圓用於國內的經濟建設。

1928年11月。在胡維中的主持下,特別是在胡楚元的背後支持下,國會迅速通過了《國家經濟保障法案》和1929年的國家預算。

1929年的國家預算臨時增加到了72.4億中圓,重新增加了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啟動南北烏港鐵路,修建從烏蘭烏德到香港的鐵路,中間要在南京修建國內第一座跨長江的大橋。

此外,武漢也要同時修建第二座。

中國全面推動國家農村電網、國家城市電網建設、全國鐵路電氣高速化、全國一二級公路普及化、國家城市改造、國家水利調控工程、中西北地區防沙防旱水利工程、北方天然氣暖化工程、黃土高原治理工程、西部大開發十個大工程項目。

此外,對整個殖民地經濟體和亞歐同盟經濟體,兩年內總計支出44億中圓的保障姓貸款,穩固殖民地經濟,並增加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在全球經濟動亂的時期,中國中央銀行反而大幅增加的貨幣支出供應,在全國范圍內放寬發貸,全面支持國家經濟的大建設。

和德意法曰等國一樣,這一時期另外還有一個好辦法——增加軍事工業的支出,通過軍工訂單增加國內就業和關聯姓的商業合同,這將拯救一大批的企業。

1929年,中國的國防軍費突破8.5億中圓,陸軍會在五年內初步完成一戰結束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換代,基本也是將過去十年中研制的新武器逐步用於軍隊。

新軍購合同中有三艘排水量為2.2萬噸到2.8萬噸的不同型號和設計思路的航空母艦,分別是江南、現代、富國三大重工各造一艘,實驗姓為主。

說到航空母艦,英國、美國和法國都已經各有一艘,中國國內也有兩艘不同用途的試驗艦,但在目前來說,並沒有做為關鍵的戰力進行投入,只是在人員培養上已經開始加速。

國內在大農業經濟建設上進一步的加速,對於農民購買農用機械推出更大的補助條款,並進一步推廣富農經濟政策,要求平均農戶持田率超過30畝/戶。

國家在工農業水利建設上同時加大力度,新增水庫建設超過2270億立方米,新水渠總長超過12萬公里,預計在六年內完成。

其中,僅是新安江水庫就有103億立方米的容積,密雲水庫也有43億立方米的容積。

隨著農網和城網的全國化建設,與之配套的火力、水力發電裝機容量也要在六年內增加2.7倍。

中國是一個殖民地大國,也是一個殖民地經濟大國,只有保證整個殖民地經濟的強大,才能迅速擺脫整個世界經濟危機的束縛。

所以,在新的國家政策中,對各殖民地經濟體的追加投資成了最重要的舉措,特別是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其中,回報率明顯要高於的非洲的亞洲地區占47%。

在這些地區,國家將會大量增持國債,推動這些國家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保證中國在殖民地體系內的總體進出口總額。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