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2 / 2)

趙政策雖然曾經是南湖省的高考狀元,卻沒有過留學經驗。因此,趙政策也並不是沒有擔心。相反,趙政策心里也一直存在一個問號: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提出的問號。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是一座大熔爐,第五代中國留學生即使全部學成回國,是不是已經被「美」化的人,成了資本主義化的人?

更深的疑問是:除了學識,他們會不會被西方價值觀念重新鍛造?這將意味著什么?他們到底接受了什么觀念?這些觀念能夠被視為資產階級觀念嗎?

帶著這些疑問,趙政策一直在思索。

確實,留學生們的觀念有些新穎。

在這第五代的中國留學生們,幾乎是人人爭當經濟人。

一個十四歲的美國中學生被評為優秀企業家,因為他開辦了一家商店,經營有術,大賺其錢。輿論界大張旗鼓進行報道。而這種事情,在目前的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趙政策也禁不住感嘆中國留學生們的變化。

許多公費生被派出時大多數都是數理化一類的學科,但是到了美國,幾乎全部兼學起應用科學,有的干脆改行,專攻商業或者企業管理。

自費生由於可以自由選擇專業,所學大部分為貿易,金融,工商管理,市場經濟,法律,秘書,工業工程和計算機等,都是適應經濟部門的學科。

而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成立的第一個學會就是「經濟學會」,由此可見,非同一般。

這是為什么?國內最優秀的知識分子可不是在經濟部門,而是在研究部門,教育部門,政府部門,總之,事業單位。

「同中國相比,不,甚至在世界范圍內,美國徹底改變了這種價值觀。」趙政策心里暗自感嘆,「在現代史上,有福特,洛克菲勒做榜樣,另外像哈默,杜邦,還有發明漢堡包的麥克唐納,家喻戶曉,比美國總統還要出名,當然也更加有錢。這種追求觀使美國成為一個舉國上下,老老少少都追逐利潤,爭當經濟人的國家,高等學府中第一流的學生幾乎全部投入企業,或者是企業家,同時又是科學家。正是因為這一點,使美國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而這些留學生回國後,面臨的是美國,日本這樣的競爭對手。倘若我國也能像搞政治運動那樣,投入美國搞經濟那樣的熱情,力量和想象力,國家的經濟,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只怕更加具備說服力。

一個沒有競爭的社會怎么能面對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

一個留學生向趙政策講了一個笑話,讓趙政策回味了半天,五味俱全。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博士生回國前被邀請到美國大學講學,她想:「該向美國宣傳一下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於是,她開始演講:「我在美國看到,你們也不是什么都好,比如,大學中許多有過突出貢獻的講師,教授,一旦不出成果了,你們就解聘他。在中國沒有這種現象,安全感很強。」

這個時候,講壇下的一位美國教授舉手要求發言,他有些不解:「一位不合格的老師,不解聘他,該怎么辦?難道讓他繼續講課,誤人子弟嗎?」

講壇上的她馬上回答:「在中國,也不會讓他再教學的。」

「那讓他干什么?」美國教授更加迷惑了,求知欲挺強。

「可以……比如說,可以把他放到圖書館嘛。」

講壇下哄堂大笑。要知道,在美國,圖書館的老師都要求是學識最淵博的人,他們擔負指導學生閱讀的重任。

而另一個中國留學生則是競爭中的勝利者,他研究生畢業後在美國某個研究所供職。一天,室主任請他看一份規劃報告然後呈交給所長。他看後認為這個報告不行,照此辦理的話,將一敗塗地。於是,他向所長談了這一看法。所長說:「他的不行,你拿份行的出來。」

第二天,他寫了一份報告呈遞給所長。

第三天,他被提升為室主任,原主任被解聘!

或許有些人說,這並不是絕對的公平,以一份報告來衡量綜合素質。但正是這種激烈的競爭,有力地鑄造著中國留學生的新的價值觀。

這就是:「起點均等,終點不均等!」

在起點均等的條件下,無論資歷,無視權威,無關黨政,三教九流,車夫馬販,都允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往前沖刺,讓每個人都去試一試。

允許失敗,但不允許不創新。這就是美國文化,在這里,沒有什么資歷深的允許先干,資歷淺的不允許干,後干。

大家一起向前,競爭的起跑線對每個人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