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著書求名(1 / 2)

帝國 戒念 2420 字 2022-11-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帝國最新章節!

第十二章著書求名

白沙村雖然緊鄰蔡河,不過因為地勢比較高受水災的影響並不大,白沙書院儲存了大量的糧食又有白沙村的支持無論肉蛋蔬菜都不缺,生活的條件反而倒是比現在哀鴻一片的京城內更好一些。(小說手打小說)王景范也舍得下本錢,連蓋房子的錢他都不在乎,更何況供應這些赴考學子的吃喝?

沒過幾天這些安頓下來的蜀中學子又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狀態,除了讀書之外便是五六人結伴在附近郊游,只有蘇軾、蘇轍兩兄弟在父親的嚴格督促下閉門苦讀。直到現在王景范才知道,這父子三人從蜀中趕到京師開封也差不多快半個月了,居然連開封城都沒有游覽過,一找到住處便苦讀不止,同行的學子就算再用功讀書開封城也至少去過兩三次,這份用功真是值得稱贊。

王景范知道蘇洵這么嚴格的督促兩個兒子用功讀書也是怕他們重復走自己的老路,少年時蘇洵就熱衷於游歷,以至於夫人程氏只得將希望放在了兩個兒子身上。蘇洵中年在回鄉丁憂的二哥蘇渙的引導下才開始發奮讀書,不過為時已晚,現在蘇軾和蘇轍正是處在科考的最佳年齡,出名須趁早這是讀書人萬金不換的真理。

蘇氏父子除了閉門讀書之外,也就是與王景范有些交往,與蘇軾和蘇轍不同,王景范是直接在渭州通過發解試的不用再考開封府的府試,即可直接參加明年二月的禮部試。在蘇洵看來王景范除了要准備來年的禮部試之外,現在還要做的便是向朝廷諸公和名儒行卷,這是沿襲唐代的做法只是現在大宋為了革除科舉弊病廢除了「公薦」制,不過這種習慣還是延續了下來。

&.推薦,不過這需要等到開封府發解試過後才行。在蘇洵看來那天王景范一口氣所作的《六國論》實在是精彩,立意行文皆屬上上之選,本來以為兩個兒子已經夠出色,沒想到遇到王景范更高一籌,這也使得他加緊了對蘇軾和蘇轍的督促,幾乎是一日一文。

王景范對於這些蜀中學子也未多做要求,只是希望他們能夠在書院內為那些孩子講課解惑即可,白沙村的孩子開蒙比較早,而王景范收養的孩子則剛開始習字讀書,對這些蜀中學子來說沒有什么難度。以往白沙書院只有三個年歲比較大的儒生教授這些孩子,而王景范等人則是抽空教書,雖然也應付的過來但還是有些忙亂,這些蜀中學子來了後,只需提前兩天定下誰去授課即可完事,大家都落得輕松。

這些前來赴考開封府發解試的蜀中學子大多都是第一次離開川蜀,四處游玩也是情有可原,王景范則希望他們游覽京師開封的時候,若是碰到同樣遇到大水陷入困頓的學子,大可請到白沙書院來。王景范做事大方為人熱誠很受這些學子的推崇,當日拜訪蘇氏父子時片刻做出《六國論》的事情也通過好動的蘇軾傳揚開來,那篇文章其他學子也都讀過,對他的學問也是佩服。

邀請別的學子來白沙書院暫住也不會掉自己身上的一塊肉,不過是順手而為,蜀中學子自然樂得幫王景范這個忙。同年考生不用別人介紹,這些蜀中學子在開封城中游玩,在茶肆酒樓他們可以碰到其他地方赴考的學子,不是每一個外地的學子都可以租到滿意的房子,更何況一場大雨下來被泡塌沖毀的房子不計其數,那些處境困頓的學子立時被白沙書院所吸引,問清地址之後便前來投奔。

一個月下來連同蜀中學子在內總共有六十多人前來投奔白沙書院,畢竟能夠參加開封府發解試的學子還是比較少,大多數學子都會像王景范一樣在本州參加發解試。這與朝廷在每個地區的發解試名額有關系,況且開封物價遠比其他地區要高得多,在這里住上一年對家境一般的學子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這些學子到京師只是寄宿寺廟就可見一斑。

王景范也沒有指望考這些赴考學子來振興白沙書院,朝廷每次掄才大典相對全天下赴考的學子數量而言又有幾人能夠折桂而歸?此舉不過是為那些今後無緣金榜的學子留一退路,緩解白沙書院先生不足而已,能夠得到蘇氏三父子的友誼對王景范而言已是足夠。況且收留這些考生不僅可以結下不少善緣,也許其中以後有些人就可以在官場上引為奧援,更可彰顯自己的善名,這不過是多花了些銀錢而已,對王景范而言這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要想白沙書院真正能夠發展起來,成為大宋有名望的書院,僅靠這些小恩小惠還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足夠分量的學者常駐學院講學。王景范此時不過一白身,有無著作流傳,更沒有詩詞有人傳唱,在這京師開封他連個才子的名聲都沒有。在請來蘇氏父子之後,王景范也開始如同蘇氏父子一般少有外出,一門心思的在書房中讀書,多少有些應考學子的樣子了。

「先生,《中庸》為子思所作,這難道也有疑問么?」俞樾手中拿著書稿問道。

王景范笑著答道:「不過是一種可能而已,我只是提出了一種可能而已,那《論》《孟》言出均稱泰山,而唯獨《中庸》獨稱華岳,若為子思所作必不至此,是以我疑它出於西京儒生依托。」

俞樾有些擔心的說道:「梁沈約曾言《小戴禮記》中的《中庸》、《表記》和《坊記緇衣》皆取自《子思子》,今《子思子》已亡,《中庸》是否取自此書也不可考,只是歷來學者都對子思作《中庸》無異辭而已……」

「萌甫,這做學問一是一二是二,非天下眾人不疑而不疑,人雲亦雲只能泯然眾人矣!要有依據、有存疑,有證據就要懷疑,後人托先賢之名而做的偽書難道還少么?我並非說這《中庸》一定為偽書,只是心中略有疑點列於序文,若是今後有朝一日《子思子》被誰找到,那自然會真相大白……」王景范鄭重的說道。

王景范要聲望以加快白沙書院的建設,詩詞於學問無用,且日後步入官場一著不慎便是被人抓住把柄曲解詩文制自己於死地——父親曾說過《全宋詞》莫要輕易流傳,後世以詩詞獲罪招致滅門之禍者不知凡幾,原本王景范有些不理解後來翻看到蘇軾小傳的時候才知道以大宋官家寬松依舊有那烏台詩案,更惶恐那些異族人當政的王朝?是以對手中這本《全宋詞》王景范歷來都是參考而已,對人物小傳下的功夫遠比所載詞文要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