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經營木綿(2 / 2)

帝國 戒念 2589 字 2022-11-09

王景范呵呵笑了一聲:「白沙蔡氏那邊的葡萄酒賣的不錯啊,可惜這生意不能長久,年後還會有一筆巨款從蔡氏那里劃撥過來,以後就沒有這么多了,不過勝在細水長流……」

白沙蔡氏的葡萄酒每年都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有這筆財源做後盾王景范自然在用錢方面不用愁,當年點中狀元與夫人大婚之時購下這處產業還猶豫萬分,放到現在也不過是轉念的事情。不過為了免得這葡萄酒為自己和蔡氏招來不測之禍,也只得撈上一票之後再果斷的將利益均分,日後好細水長流也不失為上策。

王景范所言年後的一筆巨款便是蔡氏打算召集京師七十二正店中最具有實力和背景的三十五家酒商拍賣葡萄酒之事,這些酒商都是日進斗金之輩,與之匹配的自然有通天背景,背後站著的不是中官勢族便是實力強悍的當朝派,甚至有個別酒商背景是自唐朝以來就興盛不衰的世家大族。按照王景范的估計這葡萄酒也就是前幾年剛出來借著失傳的噱頭勾起豪客的購買yu望,等時間長一些這種不切合實際利潤勢必會下降至一個正常水平,能夠喝到頭湯獲得最大的利益已是萬幸,沒有必要將自己擺在京師酒家的對立面上。

原定是出了正月之後便開始將葡萄酒拍賣的,若是沒有什么意外,最後的結果必然是一個令人吃驚的結果——歷來都是物以稀為貴,京師七十二正店任何一家的釀酒銷售能力都是白沙蔡氏的數倍之上,這葡萄酒的釀造之法就算別家日後可以通過種種手段獲得也會慢上一步,這一步不敢說立時就會讓自己陷入絕境,但生意上損失慘重是跑不了的。

為了爭這一步,這三十五家酒家恐怕會碰個頭破血流,按照計劃這三十五家最終只選擇九家,加上白沙蔡氏一共十個酒家,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商定來確定下一年每家葡萄酒釀造的份額,據此來給蔡氏一定的分成。今後每年的葡萄酒的分成肯定不會達到數十萬貫這么多,估計也就在十萬貫上下,不過勝在安全無比——以後若是還有人對葡萄酒眼紅,白沙蔡氏固然不足為慮,但也要掂量一下是否能夠承受其他九家的力量。

況且對王景范而言賺錢的生意還多得是,這葡萄酒不過是小試牛刀而已,他需要的是在起步之時有足夠的資本支撐自己往前走——足夠多的金錢和足夠高的地位。金錢自不用說,誰也不會嫌棄錢多扎手,對王景范而言自然是多多益善;而地位相對而言則更為重要,若非如此這葡萄酒就算在他眼中不入流也不願意在產生巨大利潤之時與他人共享,實在是自己的地位不入流才會不得已出此下策。

「這葡萄酒釀酒之法就這么賣出,實在是殊為可惜,不過能夠以此換來平安也是不錯的結局……三叔還誇你有遠見……」韓慕雪笑著說道。

王景范擺擺手說道:「這遠見談不上,若是三叔面對此局多半也還是會如此選擇,這杯中之酒的水可是深得很吶!反正這葡萄酒不過是興趣之作原本就沒有想著拿來當做正經營生,也談不上什么損失,更何況葡萄釀酒不比糧食,這葡萄受產量的限制,而釀酒所需的好葡萄更是稀少,這先天上就有所不足難以做大,圖個新鮮尚可……」

「這葡萄酒雖是厚利難免會遭人之嫉,若是這黎布真的能夠如夫君之意,反倒是比那葡萄酒更前途……」

王景范呵呵笑著說道:「再好的生意也不能吃獨食,天下財富無窮無盡,只要想得到自然就比別人快一步,這葡萄酒不過是為夫小試牛刀而已,日後時機成熟了,你就有機會見到比葡萄酒更厲害的東西,那可真是名副其實的點石成金之法!」

「夫君難不成有神仙手段能夠點石成金?」韓慕雪笑著問到。

王景范擺擺手:「時機不到,到時你就知道了……這木綿種植紡紗織布之事你要多放在心上,有機會看看兩浙路秀州華亭縣那邊是否有庄園售賣,若是有的話錢財方面不用太過在意置下便是,就算沒有庄園亦可在那里多置田地……」

「為何偏偏選在華亭?」

王景范搖搖頭答道:「這是父親生前所囑托的,若是種植木綿紡紗織布最宜在華亭,尤其是臨近之處有河流之處最適合設立紡紗織布的作坊。為夫也沒有去過華亭,父親為什么會選擇在華亭為夫也不甚清楚,不過這紡紗織布的作坊最好選擇水利充沛的地方,這有利於建造一些機關用於紡紗織布……」

父親為何將紡紗織布和種植木綿的根基選擇在華亭這也著實令王景范感到mihuo不已,不過想來父親的離奇身世,他估計這華亭也許是後世木綿種植和紡紗織布的中心,父親此舉不過是事先將其圈地占下來好掙個先手。對於韓慕雪而言這就更加不可思議了,王景范的父親給她又多留下了一個未解的謎團,渭州和華亭之間距離無疑是極為遙遠的,為何王景范的父親就這么確信的將木綿的根基放在華亭?

不過這木綿在北方種植還是頭一遭,就算王景范心中也並非是百分百有把握的,一切都還需要摸索。王景范打算用兩年的時間來解決木綿在北方的種植問題,另外還需要對黎人的紡紗織布的器械進行改造——眼下看得見的便是如何將木綿hua中的籽粒分離出來,黎人的那套做法在王景范眼中實在是太落後了,若是能夠用新的器械來解決這一問題,無疑會使得木綿hua紡紗織布大大的向前跨上一個台階。這些都需要時間,想要以木綿布來取代現在的絲麻使之占有主導地位,需要做的可不僅僅是購買幾個黎人所能完成的。

正月十二朝廷下詔設置秘閣編定書籍官,以直史館王景范、秘閣校理蔡抗、陳襄、集賢校理蘇頌分別將昭文、史館、集賢院、秘閣的書籍編選審定。這是王景范在拜訪宰相富弼之時提出意見的一部分,而後取得富弼的應允之後他便上書朝廷,恰逢秘閣校理吳及也有類似進言,這件事便很快的推進開來,直至現在朝廷下詔實施。

王景范的上書還算是非常客氣的,不過吳及進言可就不這么遮遮掩掩了,直言批評內臣負責管理館閣的有借無還,而且就算歸還後的書籍簡冊脫落書吏補寫的也不精確,除了要求補全書籍之外,還要將那些si自借出和借書者依法治罪。

王景范原本想著以白沙書院木活字印刷術的印刷能力加上他的直史館身份,完全可以從三館秘閣中申請一部分孤本書籍出來印刷,出於這個目的才會有他的上書,吳及的上書更是出於一個儒者對於經典流失的痛心。在被任命為編定書籍官之後,王景范也立刻上書——希望能夠將崇文院中所藏的一部分書籍借給白沙書院來印刷出版,尤其是那些已經整理校勘好的書籍,朝廷並沒有印刷出版它們的財力,激ao付白沙書院來出版行。

朝廷雖然尊崇儒學,各種官局印刷出書也是平常事,不過這僅限於那些非常有市場的書籍,書市上哪些書賣得好官局便大量印刷哪些書以此牟利。對於那些相對冷門的書籍官局就沒有這么熱心了,畢竟官局出書絕對是雕版印刷,冷門書的市場很難測定,印出來的書賣得好就罷了,賣得不好就會虧損嚴重,沒有絕對把握對於一些大部頭的書官局是絕對不會接手的。

對於擁有木活字印刷術的白沙書院而言,白沙書院書局印刷一本書的成本低廉,就算賣得不好也有王景范的雄厚資本在背後支撐,若是碰巧一本書賣得好,那就可以補足前面的損失。算來算去就是成本小好調頭,王景范也沒有想過在這上面能夠盈利,只是希望能夠讓一些孤本不要在崇文院中丟失蟲蛀消磨殆盡,小范圍的印上兩三百本有虧損也不會傷筋動骨,但卻可以讓這些書籍流傳開來。</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