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大丈夫(1 / 2)

帝國 戒念 2637 字 2022-11-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帝國最新章節!

第七十九章大丈夫

第七十九章大丈夫

「戰爭未必全是壞事,關鍵是看誰來主導戰爭和如何從戰爭中謀取各種利益,如若不然誰喜歡沒事打打殺殺?」王景范微微冷笑的說道:「至少對於黨項而言戰爭不僅可以掠奪大量的財貨,更可借開戰之機清算內部仇怨,就是我大宋也不是沒有機會的,畢竟戰爭是兩個國家的交鋒,誰能謀取最大的好處就要看誰更棋高一著了……」

狄惠聽後猛地一驚,狄家的處境雖然在狄青主動辭去樞密使一職並回老家養老之後有所改善,但是皇帝並沒有中斷派出使臣問候狄青,這些使臣到底是不是皇帝親自派出還有待商榷,不過狄家並未轉危為安倒是真的——皇帝的年齡和在位時間確實是太長了,最為致命的便是皇室並未確定一個成年的皇位繼承人,這個時間越長底下的宰輔們越是不放心,文臣之間相斗最多是流放,而武臣參與皇位繼承則是天下大亂的先兆,狄青不死京師是不會安心的!

王景范倒是沒有在乎狄惠心中所思所想,對於狄青的現狀他也多少清楚一些,不過對此他也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唯一能做的便是讓狄青堅定朝廷還會啟用他的信念。dnkn贏q幣,其實就算王景范自己也不能肯定狄青能否可以挺過這段不知多長的時間,不過活著的狄青總會讓一些人如鯁在喉過得不那么痛快。普通的叛亂自然無需狄青出手,能夠讓狄青重新出戰的自然只有宋遼或是宋夏之間的國戰,王景范不會為了狄青復出而主動策劃戰爭,但西夏內部不寧借對宋戰爭來消弭內部隱患這將會成為一種常態,只需稍微運作一番王景范便可以借此達到自己的目的——將宋端安插在西北的好處便是如此。

待送走心事重重的狄惠兄弟之後,宋端並沒有如往常一般來去匆匆而是留下來聽取王景范的進一步指示。將宋端送往西北這件事一旦開始就已經決定了他今後的發展幾乎完全脫離了王景范的掌握,不過宋端卻並不認為自己的翅膀已經足夠堅實可以獨自掌握自己的命運,除了王景范父子對他的活命之恩和悉心培養之外,他心中也很清楚自己在軍中迅速提升也是狄青看重王景范的緣故才會如此謀劃。

「先生,難道西北……」

王景范擺擺手:「恥夫,有道是刀劍無眼,此去西北前途艱險,萬事小心謹慎!」

宋端見王景范不願多說也只得點點頭不再繼續深問,去西北是王景范早就與他商議的事情,宋端這等出身出頭太難,呆在京師這等魚龍混雜之地是沒有出路的。見王景范每次見他都是要提醒他莫要因為自身武藝和學過兵法而心存輕視,心中也不禁一凜,時刻警醒自己。

連綿一冬的大雪和凜冽的寒風雖然讓貧民感到這個冬天分外難熬,每天街頭都有流民因為天氣太過寒冷而被凍斃,不過有朝廷的救濟還是湊合的熬了過去。王景范《乞罷元節張燈》折讓皇帝和群臣之間的立儲之爭中間有了緩和的余地,得到了朝野下的一致支持,尤其是韓琦、富弼、歐陽修、包拯等人出面公開贊許更是讓王景范愈發的聲名卓著,但這些都遮掩不了死在嚴寒之下的貧民。

不管冬天有多么的寒冷,每年都會有凍死的災民,這數字的多少最多讓有良知的士大夫們多一些嘆息之聲之外並不會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即便是首倡將元燈節的費用節省下來以賑災民的王景范,也只是盡力救濟一部分災民,而對於災民的死亡人數心中也沒有多大的觸動,只是有些傷感而已。

與其他人一般,王景范的視線都已經集中到貢院的科舉考場,畢竟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俞樾、文傳和狄氏兄弟都參加了這次省試,按照新的成例所有省試入圍者都是要授進士的,這就讓今年的春闈更加引人注目。

就在新一科的進士貼榜出爐之前,大宋朝野被御史中丞包拯彈劾三司使張方平,並且接連否掉了准備接任三司使的有著「紅杏尚」之稱的端明殿學士、知益州的宋祁。一時間御史台立刻成為焦點,如果說三司使張方平貪小便宜吃了御史台的彈章而黯然退場是罪有應得,而包拯公然違逆皇帝陛下的心意否決了宋祁的任命讓皇帝在百官面前下不來台,更是讓所有人見識到了包拯的老辣——「關節不到,閻羅老包」包拯在離開開封府成為御史中丞之後,非但沒有韜光隱晦反倒是愈加犀利。在嘉佑年里皇帝不止一次被駁面子,但都是在立儲問題百官人多勢眾皇帝無可奈何,不過在三司使這樣重要的人事任命皇帝還是頭一次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時任三司使張方平,字安道,曾被人稱為「天下奇才」,歷任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御史中丞直至兩任三司使。三司總領鹽鐵、度支、戶部三事,經理帝國財賦、土木工程、百官俸給的出入,自從咸平六年三部合一之後,三司使位高權重地位僅次於執政,大殿群臣議事班位僅在宣徽使之下,而在通往帝國權柄執政大位的道路,三司使亦是可以直接升任執政,又號稱「計相」——在實權,三司使已經有相當實力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了,不同於言官針對某個官員,這個「聲音」是針對整個大宋帝國的,甚至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皇帝和他的執政們在做出某項決定之前還要看看三司使的眼色,否則在財政得不到三司使的支持很可能要碰一鼻子灰。

張方平能被人稱為「天下奇才」,他自身的學問自然是不錯的,以制科考試的難度和取士的數量而言,如非迫不得已一般學子少有去考制科的,成績最好的莫過於去年剛剛去世的參知政事吳育——他曾是賢良方正科的第三等次等。而張方平在制舉考試中成績固然不如吳育,但他也創下過兩次通過制舉科考試的壯舉,這份才情可謂是天下少有,估計後面也不會有哪個狂人如他一般這么考制舉。

去年京師榆林巷柳綠酒坊東家劉保衡積欠官府大批小麥酒曲折合現款多達一百四十多萬貫,這個數字聽起來很嚇人,不過若是放在十幾年前這並不算什么,酒坊經營就是如此短期欠款高的嚇人,回款也快得很。不過劉保衡的運氣非常不好,正巧趕帝國財政極度緊張,皇帝任命張方平為三司使就是為了解決朝廷財政用度緊張的,張方平這個快刀手四處出刀為朝廷補充財政,諸如酒坊之類正是他下手的目標,而劉保衡的後台又不夠堅挺,這便被張方平窮追猛打只好廉價變賣家產抵債。

「天下奇才」出手自然是不同凡響,張方平一邊從朝廷的角度追討欠款,另外一方面則是趁著欠款人急著還債壓低價格收購欠款人的資產。加他下手的目標多是些軟柿子,連店鋪帶後台一起打包清理,一時間三司政績斐然,朝廷財政固然沒有徹底解決困境,但總好歹是喘了口氣。只不過廉價收購欠款人的資產是張方平個人所為,包拯彈劾他就在「以權謀私」這一條了。

劉保衡哪里敵得過張方平的手段,只得將相當一部分家產廉價賣給了張方平,本來這個過程已經被張方平操弄的無比熟練,沒成想中間卻出了個小岔劉保衡的姑姑不知其中底細,見侄兒賣了店鋪賣房子卻沒見錢便以為侄兒自己私吞了,於是向官府告了一狀說侄兒非劉氏親生有意敗壞劉氏家業,這中間自然也就把張方平收購劉氏房產一節給牽連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