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分稅制改革(3)(2 / 2)

唐昱某些點評性質的話語,即便是有了二十多年的閱歷,有一定理論基礎的蘇慕儒還是不得不贊嘆一聲,確實一針見血。而且,唐昱手寫的那本小冊子里邊提醒蘇慕儒注意的一些東西,其詳細程度,更像是已經親眼見證過國稅地稅之間的矛盾,要不不可能說的那么清楚。憑空臆造,似乎達不到那種程度,很多國稅和地稅可能存在的爭端問題,之前的人大概想都沒有想過,不過看了唐昱的書寫,似乎又極有出現的可能,很有道理,讓人不得不信。

當然,最讓唐天鴻和蘇慕儒他們兩個疑惑的還不是這點,而是那篇上了內參的文章,那才是引動兩人疑惑的焦點,實在是因為,這才的省城之行,那份內參的文章,給蘇慕儒的震撼太大了。

當時的篇文章是唐昱的提議之下寫的,當時的東陵市,因為陳松威這個市委書記抬頭的騙稅案件發生在了地方與中央進行稅改博弈的關鍵時期,而被中央掌管的媒體的喉舌把東陵市頂到了風口浪尖之上,當時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唐昱提示蘇慕儒寫那篇文章的,在那個時候,蘇慕儒作為陳松威一案的直接受害者,又是東陵市的市長,他最有發表看法的資格和立場。

文章最初是由蘇慕儒表達意思的觀點,唐天鴻親自動手寫,寫成之後蘇慕儒又經過自己的潤色,最後經過唐昱的潤色才在內參上邊發表的。說實話,當時的蘇慕儒對於那篇上了內參的文章也不是很在意的,當時只是作為緩減市內壓力的一個辦法而已,可沒想到最後會引起那么大的轟動。

唐昱潤色過的文章他們看過,把他們寫的文章,改的是面目全非,唐昱對那篇文章已經不單單是潤色那么簡單,而是直接改變了他們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完全改變了整篇的文章,篇幅也增加了一倍不止。

蘇慕儒當時還有疑惑,疑惑唐昱的那篇文章,不過他原本就不是很在意,加上唐昱的文采出眾,文章的整體構架也不錯,讀起來的感覺,似乎唐昱寫書來的東西似乎比他們那份要好很多,也有利於緩減當時風口浪尖之上的東陵市的壓力,所以,最後征求過沈睿鴻的意見之後也就署名發表了。

現在想來,蘇慕儒倒是覺得,沈睿鴻大概在當初第一眼看到文章的時候便知道是唐昱動筆寫的了,要不也不會在這次在省城的時候和他說那些話。

當初蘇慕儒和唐天鴻看唐昱的那篇文章還不覺得如何,只是覺得文章的構架不錯,讀起來也朗朗上口,而且內中行文措辭異常的老辣,倒像是老機關的人寫的。他們大概不知道,唐昱在前世的時候寫東西就不錯,家庭變故住進老街之後,還被岑培倫這個遠近聞名的筆桿子特意調教過,水平自然不差。他大學時候做了很多的兼職,其中一個就是給一個平面媒體寫稿,之後大學期間還陸續寫過軟文、新聞稿、劇本之類的槍稿,寫起來自然是熟門熟路的,寫出來的東西自然不一般。他大學畢業之後參加工作,第一次被老板賞識還是因為他那過硬的筆桿子。

蘇慕儒和唐天鴻初看唐昱的文章,在內容上倒不覺如何,當時的他們,對於這個分稅制的了解還不是很深的。可是這會兒,中央稅改的文件下發之後兩相一對照,再反過來看看唐昱寫的那篇文章,他們就會驚訝的發現,唐昱寫的那篇文章,內中與中央的那份紅頭文件,內中或明或暗的契合點,竟然達到了七成左右,其他唐昱寫上去的東西,雖然沒有表現出來,不過與那份文件之中的東西也沒有什么抵觸。

這么驚人的相似度,倒似乎唐昱是朱延山副總理肚子里的蛔蟲一般,事先便知曉了中央可能會出台的政策,然後才寫出了這篇文章,文章和那份紅頭文件,若是出現的時間顛倒一下才合理,現在出現的先後順序,著實奇怪,這一點才是蘇慕儒和唐天鴻疑惑的。

按照蘇慕儒最初的想法,他在心中猜測,或許這篇文章表露的是沈睿鴻的想法也說不准,只不過沈睿鴻的身份不大適合說這些話,所以才借蘇慕儒的署名表露。畢竟,沈睿鴻身為省長,而且是出了騙稅案的遼海省的省長,很多話都是不方便說的,借著蘇慕儒這個身份更加合適的人來說也說不准。

而且,那篇文章,需要寫作之人對中央層面的意圖領會到一定的地步,對朱延山副總理這個人了解到一定的地步,然後還需要考慮地方上的好多東西,考慮到地方上與中央的利益大博弈,考慮到雙方各自可能需要作出的妥協,然後才能寫出來的文章。

以沈睿鴻的身份和格局,寫出來這樣的一份東西倒是不出奇,畢竟,沈睿鴻身為省長,自然有他的眼光和見解,而且沈睿鴻與朱延山副總理一向走的比較近,對朱延山副總理自然有些了解的,所以,初聞那份紅頭文件之時,蘇慕儒在心下震驚的時候,心中卻暗自以為,那或許是沈睿鴻寫的。

不過現在這會兒看來,看唐昱與沈睿鴻兩人的表現,似乎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兒啊,倒像是唐昱自己寫的而與沈睿鴻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