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為商不做胡雪岩2(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官商風流最新章節!

胡雪岩荒淫而奢靡的生活習性,與他最終的失敗有著密切的關系。

古語有雲:福兮禍之所伏,胡雪岩在商場馳騁多年,靠官府後台,一步步走向事業的頂峰,風光無限,但其最終的失敗,卻也是由官場後台的坍倒和官場的傾軋所致。胡雪岩雖為商人,但他的發跡以及鼎盛與政界要人的庇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胡雪岩緊緊把握住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齡開錢庄,又以左宗棠為靠山創辦胡慶余堂,為西征籌借洋款,恢復因戰事而終止的牛車,為百姓、為國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從而一步步走向事業的巔峰。作為一名商人,他被御賜二品頂戴,被賞黃馬褂,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但就是這樣一位己名利雙收、事業有成的人,卻在幾天之內垮掉了,他的事業也隨之走到了盡頭。胡雪岩生意的失敗是由於他野心過大,急於擴充,出現決策性失誤,試圖壟斷江浙生絲生意出口從而激怒洋商,生絲銷不動使錢庄因缺乏流動資金而被擠兌,致使其經營的生絲鋪、公濟典當、胡慶余堂等紛紛關閉。但導致胡生意失敗的另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敵人的打擊。

胡雪岩雖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卻因為不諳官理、剛愎自用、不懂變通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成為李鴻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者,實在令人為之扼腕嘆惜。導致胡雪岩資金鏈斷裂的,還有號稱「洞庭山幫」的席正甫。此人是清朝金融買辦的締造者,他為匯豐銀行工作。胡雪岩陷入的是國外金融資本勢力和國內金融買辦勢力的內外夾擊,其失敗在戰略上早已無可挽回。

當然,對胡雪岩的失敗,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在唐昱看來,那自然便是成也官商,敗也官商,紅頂商人,不是那么好做的。

當時,他聯合蠶農,收購蠶絲對抗洋人,結果被李鴻章暗算,2000萬兩的蠶絲輸光了!收不到蠶絲,外商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此時居然有清朝的官員來告訴洋人,能幫助過英國政府解決蠶絲問題,遲早會讓胡雪岩把絲便宜賣給英國商人,這才導致了胡雪岩最終沒有成功,李鴻章和清政府可謂是居功至偉。

胡雪岩人生的最高峰,都是他的大靠山左宗棠帶給他的,胡雪岩從最高峰的跌落,也是從左宗棠的敗落開始的。左宗棠不垮,胡雪岩不會那么快出問題;左宗棠一跨,靠山沒有了,胡雪岩孤立無助,問題就出現了。

左宗棠為什么會垮?就是因為他的一句話。左宗棠把新疆收回以後,對於清廷功勞是很大的,被封為侯,侯再往上去就是王,清朝規定漢人是不能封王的,所以身為漢人的左宗棠已經被封到頂了。左宗棠調回北京後,當上了軍機大臣。東太後突然駕崩,李蓮英去給每位要員分發喪禮要穿的麻衣。當送到左宗棠這里時,左宗棠問怎么回事。李蓮英告訴他,東太後駕崩了。左宗棠怎么說?他說不應該啊,怎么會這樣呢?然後他千不該萬不該又說了一句:我昨天看到太後還是好好的!就是這句話,被李鴻章見縫插針地傳給了西太後。左宗棠身為軍機大臣,又在皇宮里面,講這種話實在是太不合適了。東太後死了,你說不可能,這什么意思?西太後心里自然會想:你左宗棠認為是我把東太後害死了?於是,慈禧太後一怒之下,找了個理由就把左宗棠調離了北京。一個人因為自己的一句話而害死自己,自古以來,這樣的教訓實在不少。言多語失,無意的一句話,可能會招致意想不到的禍端。所以,說話一定要謹慎。李鴻章一直都想把左宗棠打垮,他的第一目標就是先打垮胡雪岩。

至於胡雪岩為何垮掉,也是多方面的影響,胡雪岩涉足很多行業,幾乎什么行業都賺錢,錢庄很賺錢,茶也賺錢,這些以商業方式運轉的行業盈利狀況都很好。我們稱胡雪岩為商聖也即因此——胡雪岩所有以商業方式運轉的項目都盈利。但唯獨蠶絲行業,是胡雪岩投入本錢最多,卻沒有按照商業規律操作的一項業務。用現在的話講叫:沒有在商言商。

自古以來,外國人就很喜歡我們中國的絲綢。鴉片戰爭以前,各國都是以相對公平的方式在中國進行蠶絲貿易,至今仍有絲綢之路的遺址在見證著那段光輝的歷史;1840年以後,各個以文明著稱的國度,用槍炮打開清朝的大門,把鴉片送進來之後,就開始為所欲為,大肆掠奪,想拿什么就拿什么。一開始是清朝的銀子,後來就發現拿蠶絲回去更好,因為除了鴉片的黑心利潤外,蠶絲運回歐洲的貿易利潤也相當可觀。按說這兩頭賺錢的生意已是無可挑剔,但是他們的**是無止境的。人一旦失去了制約,就會肆無忌憚。所以,外國的商人想到要壟斷中國的蠶絲貿易,賺取更多的利潤。在這種狀況下,胡雪岩挺身而出說:這樣不行!你們外國人欺負到我們頭上了!於是,他聯合蠶農,收購蠶絲。外國人四兩銀子買,胡雪岩出五兩,號召大家不要把蠶絲賣給外國人。初期,外國人還可以忍受,因為胡雪岩的收購規模尚小,但隨著他投入資金的增多,外國人甚至都買不到足夠的絲,供他們國內的工廠開工。收不到蠶絲,外商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此時居然有清朝的官員來告訴洋人,能幫助過英國政府解決蠶絲問題,遲早會讓胡雪岩把絲便宜賣給英國商人。

從表面上看,胡雪岩的失敗是由於他庫存的絲賣不出去,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抽調不出錢返還官方的錢款,而最終被以李鴻章為首勢力拿住把柄上告而被抄家。但我更認為,是他的一意孤行,盲目托大而造成的,是他自己打敗了他自己。

胡雪岩經營的事業涉及錢庄,典當行,絲行,葯店,房地場等多個行業,其錢庄就是其總個集團體系的支撐部門,除葯店外其他行當基本上都環環相扣,所以也就在其錢庄出問題後很快全面崩潰。前不久出問題的德隆系的結構,與胡的事業結構就有一定的相似程度。

胡雪岩在瀕臨破產的時候,按胡的說話,其總資產近4000萬兩白銀,而其總負債只有800萬兩,按這種負債率,絕對可以用經營有方來評價。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其庫存的原材料(生絲)價值竟達2000萬兩白銀,在李鴻章為首的官方勢力和洋人勢力的雙重打壓下,這筆生絲到最後幾乎一文不值,以至於在謠言四起,錢庄擠兌爆發,再加上其靠山左宗棠自顧不暇、無力救援之後,最終只能被官家以確保國家資財安全之借口抄家。對於生絲這種時間長了會貶值的商品來說,儲存價值2000萬兩白銀的貨品實在不能說是個明智的選擇。

他的商業集團也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其典當行,錢庄,絲行的總擋手都先後出了問題,都挪用了東家的錢來從事自己的生意。這幾個人的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前面就提到了胡的知人善任,胡的萬貫家財也是在他們的努力下創造出來,雖說胡是東家,但是相比於東家的財富他們所得的也就太過於微小了,也就產生了心理失衡,這是激勵機制的缺失。再有,即使是激勵出了問題,但你不干有人會干,換個人就可以了,可是直到最後要破產了才發現這些問題,這就是約束機制的缺失了。對於這種東家與總擋手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或許才能長治久安。

他還過分介入朝廷內部的勢力斗爭,這才是主要原因,樹大招風,鋒芒過露,他在成功以後,不斷擴建其胡家花園,其出於擴充門面的想法的初衷是沒錯的。但在當時那個封建等級制度深嚴的年代,官家建宅與平民建宅是有區別的,其房屋結構和屋頂結構是講究一些禁忌的。胡雪岩大興土木,宅第設計采用皇家花園設計,其奢華竟可比恭親王府,再加上胡在發家後行事張揚,這必然引起一部份人的嫉妒甚至仇視。

不可否認胡的愛國情結,其以一人之力對抗洋商的勇氣更值得欽佩。但換個角度來想,最後由此而引發的犧牲值得嗎?為什么不能有理有節的退一步海闊天空了,然後再等待時機反撲了?在最終崩盤之前,其好友和下屬曾多次提醒他資金鏈已經出現問題,只能盡快拋掉那庫存的生絲,而胡只為與洋人斗法而不顧其他,直到最後再也支撐不了這筆龐大的庫存而整個體系瞬間瓦解。胡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在成就到達頂點時他的自負也到達了極點,也就為盛極而衰最終成為悲劇埋下了伏筆。前車之鑒阿!

胡雪岩破產後,把所有的姨太太都叫到跟前,每人給了幾百銀子,讓她們另找歸宿。同時他也把債主們劃了三個等級,有權的、當官的為一等----這些人得罪不起,生活過得貧困的,每月只有幾銀子的---為三等,三等債主也是每月一定要的。最後就是二等了,他們的銀子每月一百兩,同時他們也不愁這銀子過日子,可還可不還;留在胡氏身邊的,除了正房還有一個九姨太,為什麽留九姨太呢?九同「久」一個音,預意長長久久。靠著胡慶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涼地度過了他的晚年,於光緒十一年黯然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