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 好吃不過餃子(2 / 2)

極品新貴 碼字小神 1053 字 2022-11-11

唐林抬手摸摸鼻子,「我的故事不一定好聽但是你肯定不太清楚,因為往往都是我們最熟悉的東西但是我們對他的來源傳統都不知道,餃子算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吧。其實你不會做飯我真不太在意,雖然這會給以後的生活帶來一點方便,不過這么說吧,咱倆都有手有腳肯定能把東西做熟,上次吃火鍋不就是挺好?」

女市長卻十分堅定,「我下決心了,學會包餃子,學會做烤面包煎雞蛋餅這些最簡單的。」唐林咧嘴一笑,「實際上餃子可沒那么簡單。宋的時候人們把餃子叫做「角兒」,其實就是後來「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南宋時叫做「燥肉雙下角子」。餃子在宋代的時候,傳入蒙古。餃子傳到了蒙古,也很快的收到了蒙古同胞奔放的性格的影響。餃子在蒙古語中讀音類似於「匾食」。餃子的樣式也由原來餡小皮薄變成了餡大皮厚。隨著蒙古帝國的征伐,扁食也傳到了世界各地。出現了俄羅斯餃子、哈薩克斯坦餃子、朝鮮餃子等多個變種。蒙古帝國給中國餃子向全世界的傳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明代的書籍也證實了這點。明朝萬歷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可見,明代北方地區過年吃扁食已經取代原來的過年吃圓子、年糕等食物。」

「吃餃子最重要的時刻就是除夕夜全家人圍爐吃年夜飯時,在華夏國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因為它的外形酷似人見人愛的銀元寶,端上一盤盤的餃子,取意「元寶滾滾來,新年大發財」。甚至包餃子時,還特意包進一枚消過毒的硬幣,看誰先吃到它,就意謂著來年必能多掙錢。」同時因為「餃子」諧音「交子」,故在除夕的當晚就事先包好,在半夜「子」時煮來吃,此刻適逢「舊歲」與「新年」的交替,吃餃子有「更歲交子」之意,象征著「辭舊迎新」,所以在新年的第一時刻,吃口餃子是大吉大利之事。」

「不過我小時候我媽也不知道從哪里聽來的,她說吃餃子其實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的義診善舉:東漢末年,南陽有位仁心仁術的名醫張仲景,在嚴寒的「冬至」,看見許多窮人的耳朵都被凍傷潰爛,於是就開了一帖,名叫「祛寒嬌耳湯」的葯方,叫他的弟子搭起醫棚,並選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葯材,先在鍋里熬煮後切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免費舍葯給爛耳的窮人服下,這「一碗湯兩個嬌耳」的袪寒熱湯後,血液通暢,渾身發熱,兩耳變暖,潰爛的耳朵也就漸漸全愈了,張仲景開棚舍葯的義診善舉持續到「除夕」,直到人們的爛耳都康復為止。」

「後來,人們為了感謝及紀念張仲景的義診善舉,就模仿「嬌耳」的外形,做成過年的食物,稱它為「餃耳」或「餃子」,並在大年初一的一大早吃,互相慶祝爛耳的康復,並祈求在新的一年中好運降臨。甚至在每年的「冬至」也要刻意吃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葯救人之日。」

唐林說到這臉上的笑容更濃,「所以說黃瑩,你要學包餃子我雙手贊成,因為不管怎么樣餃子都是咱們華夏人最喜慶的一個吃食,也最有特色,也好吃。而且你學會了包餃子以後過年帶你回老家我也會很有面子,其實在我們那個小地方,誰家的兒媳婦餃子包的好都會被高看一眼的,幾乎就等同於心靈手巧還會持家過日子,嘿嘿」

女市長的臉有點紅,「那你的意思今年過年回家我沒能包餃子讓你沒面子了吧?」唐林竟然認真的點頭,「嗯,不過你替我喝酒給補回來了,再說家丑不可外揚,你不會做飯不會包餃子這事我媽怎么會往外說呢,對吧,」

女市長眼神灼灼的看著他,「你還真是大男子主義,幸虧我比你大幾歲,不然我真要做個受氣的小媳婦了!」

唐林一愣,不過反應過來之後卻立刻講人家大美人撲倒在沙發上,一頓猛親,這次絕對沒有什么溫柔的色彩,完全是躁動和激動。

因為從女市長嘴里吐出受氣的小媳婦這句詞真的讓他興奮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