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chapter.122(2 / 2)

盛唐不夜天 雲長歌 3028 字 2022-11-11

其實李顯比較傾向於第三種,省事兒,而且他記得貓的話是要做絕育會活的比較長一點,不知道老虎是不是,感覺貓科動物應該都差不多吧?

大概是敏銳的察覺到了李顯的不懷好意,這幾天白虎都不怎么來找李顯玩了,然而當它沒有零食吃的時候還是會送上門給李顯□□。

鄭玘總覺得李顯對這只老虎的關注程度比對他都多,雖然理智上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感情上……再加上白胖子已經不如小時候那么萌了,所以鄭玘總是能用聲東擊西把它給引走。

只不過白虎的智商顯然是比較高的,同樣的招數用的次數多了它也就不上當了,鄭玘經常需要跟白虎斗智斗勇才能抱著李顯做點掉節操的事情。

不過今天他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因為他要跟李顯討論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火銃還能不能改進。

「改進是肯定要改進的,不過你也知道,鍛造局那邊太忙,不如這樣,你想告訴我有哪里不好用,然後我再看看。」李顯覺得自己也快成為數據收集狂了,沒辦法,成千萬次的實驗也比不上真的在戰場上更能凸顯問題。

「也沒有太大的問題,穩定性比鐵質好很多,但是壞的太快了。」鄭玘說著都有點心疼:「我帶過去的第一批已經好多都不能用了。」

李顯仔細問了一下之後才嘆了口氣:「其實青銅所制本來就不如鑄鐵的,只不過如今鑄鐵還不適合用來做炮筒,穩定性太差了,而且……報廢率高不僅僅是材料的問題,跟工藝也有關系。」

其實雖然是用青銅來做,嚴格來說也是合金的,畢竟純銅略軟,必須加一些別的金屬元素才能達到李顯的要求。

不過就算弄出鑄鐵形式的來,只怕報廢率也會很高,沒辦法,工藝受到限制,炮膛之內頗有點凹凸不平,必須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改進。不過李顯的意思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改進的話,那么還是用青銅來做實驗,畢竟這個材料已經很熟悉了,而且金屬冶煉在很多程度上差不太多,青銅的能夠鑄造出來,只要鑄鐵能夠找到合適的鐵碳以及其他金屬元素的配比,到時候這些經驗也能用來參考。

李顯覺得他的人生好像就像在不停的提建議然後再去各種折騰新鮮玩意,能折騰出來的就折騰,折騰不出來的就算。

「現在那邊情況穩定下來了?大食軍隊的海洋之火你們有沒有弄到?」

鄭玘搖了搖頭:「沒有,就跟我們的火銃一樣,那邊對海洋之火的保密也很到位。」

「哦,那就算了,其實我們這邊不是沒有,只不過資源沒有那么豐富而已,這東西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只要找到了連實驗都不用,那個才是超級資源啊,還有煤炭,其實大唐的各種資源儲備量都挺豐富的。」李顯想了想大唐的人數在對比一下人均,雖然一千年滄海桑田很多地方大概還沒有那些資源,不過很多東西總應該形成了吧。

「能找到?」

李顯有些遺憾:「要是能弄出蒸汽機之類的就好了,不過我是沒這個本事了,沒學過這些。」

鄭玘聽了也沒有太多的遺憾,畢竟是未來的東西,現在他們拿到了那是他們幸運,有了李顯,如果拿不到他們也會照樣發展。

「大食那邊估計撐不了多久了,火葯和火銃的威力很大,估計很快他們就會投降。」

「到時候讓他們割地賠款!」李顯現在還在覬覦著那片土地,不過現在看起來直接打過去大概是不太可能了,沒關系,大食跟吐蕃一樣不是一個安分的國家,總會有機會的。

這個新年因為打了勝仗而顯得更加的氣氛熱烈一些,李顯和鄭玘兩個人小別勝新婚天天黏在一起,李賢每次看到他們都覺得牙有點疼。

然後在政府部門恢復工作之後,婁師德的大捷奏折就來了,一路上宣揚的幾乎是人盡皆知。

當時李顯和鄭玘正在討論什么味道的元宵比較好吃,結果就聽到這么一個消息,當時別說他連鄭玘都愣了一下,不是之前還在對峙?怎么這么快就贏了?

這個時候正好李治也派人來喊他們入宮,到了麟德殿的時候,李治臉上的笑意壓都壓不下去,李賢在東宮到的比李顯早點,李治就說道:「六郎跟七郎和鄭清澄說一說吧。」

李賢敘述了一遍,李顯這才知道,婁師德這次是用了計才這么快的。大食跟大唐是接壤的,大唐過春節的傳統在吐蕃和大食都有影響,這兩邊也跟著大唐過春節,無論是什么時候都有慕強心理。

當你的國家強大了,周邊國家或別的地方的國家都會不自覺地模仿你,所以在大年三十這一天,按照道理來講兩邊的軍隊是默認停火的,哪怕不能過個團圓年,也要讓將士們放松一天吧?

可是婁師德就是不按牌理出牌啊,他這邊一邊讓人在軍營里弄紅燈籠,殺豬洗菜什么的做出一副熱火朝天的要過年的景象,另外一邊則在秘密集結人馬准備偷襲。

說實話在大家都達成共識之後再偷襲,這種事情在道義上是站不住腳的,不過李顯現在也沒那么天真了,這是打仗啊,誰還要跟你講什么道義啊。

當然作為一個棄筆從戎的武將,婁師德身為文臣的心眼也不少,明明是他偷襲的,他愣是栽贓給了大食,說是對方先動手的,而且他還有人證——十幾個大食俘虜。

在李顯看來,這些俘虜大概是一開始就被抓到了,但是沒有被處死,當然大唐沒有處死俘虜的習慣,這不……這會就派上用場了,婁師德做戲做全套,什么東西都想好了,愣是讓對方百口莫辯,都到了這個程度了,那還說什么?打吧。

可是唐軍是有備而來的,對方是倉促應戰的,這一打對方就被打了個落花流水,婁師德一口氣把大食軍隊打到了阿什哈巴德以西,不僅僅被大食占領的布哈拉被拿了回來,甚至還將之前大食軍隊占領的波斯城池給拿了下來。

只不過再往北打大唐軍隊的補給線就太長了,而在那邊也沒有怎么設置糧倉,婁師德斟酌了一下就地安營扎寨然後一邊發戰報一邊詢問意見。

不用說,這必須是大捷,大家都很高興,李顯卻覺得鄭玘有點運氣不好,如果鄭玘在那里的話,這次大捷肯定也有他的功勞。

不過鄭玘倒是不怎么在意,他的風頭已經夠盛的了,他今年剛二十一,再往上升除了六部尚書就是外放做刺史,他不需要地方政績也不需要磨練,所以還是貓著吧,過些年等他年紀差不多了就能順順當當做尚書去。

既然前面打了勝仗,那么坐鎮後方的就要開始商量很多事情,比如說對方要議和的話我們的底限是什么,如果對方還要打的話,我們要怎么迎戰,以及給軍士們的封賞也要開始擬了。

不過現在也就是粗略的商議一下,真正的具體工作還是要等婁師德的奏折的,而在討論的時候李顯一直沒有說話。

等回去之後,李顯轉頭就寫了一道折子給李治遞了上去,李治在看到李顯的上書之後先是猶豫了一下,說實話,每次李顯給他上書他都痛並快樂著,作為一個有遠見的皇帝,很多時候李顯提出來的建議他看得出來是有好處的,但是他必須要衡量一下當下的情況,很多東西不適合就只能放置。

可是真的放置的話別說李顯,就連李治自己都覺得不太甘心,可是沒辦法啊,所以那天李治說的讓李顯給他個心理准備他也不是開玩笑。

猶豫了一下李治就打開了這封奏折,這一次李顯沒有長篇大論,只是提出了一個意見,那就是在議和的時候要跟大食定下國界線。

所謂的國界線就是這一道邊線這邊是我們國家,那邊是你們國家,兩者互不侵犯,普通人過界要就算是偷渡,如果是軍隊越界的話就算是戰爭侵略,那就別怪我們打你們。

其實在邊境大唐一直都有駐軍,只不過這個時代國家的意識並不是很濃厚,所謂的國界線什么的一般都特別的虛,那就是連大唐軍民自己可能都不太清楚自己國家的國界線在哪里,界碑就更不用說了。

李顯寫這個折子就是想要提出一個國家的概念,然後一點點的滲透給大唐的子民,順便對少數民族傳遞一個信息:在國家的保護范圍之內,你們可以生活得很好,你們要是非要獨立,那么對不起,你們要是被打了我們是不會管的呦。

雖然不一定真的能收服那些少數民族,但是做一點是一點,統一什么的……總是不那么容易的。

李顯萬萬沒想到,大食這邊被打老實了,那邊老實了好幾年的吐蕃突然又跟得了狂犬病一樣開始攻打大唐。

上元三年,閏三月己巳朔,吐蕃入寇沙、肅、甘、鄯等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