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chapter.165(2 / 2)

盛唐不夜天 雲長歌 3051 字 2022-11-11

李顯心里清楚的很,世家想要利用他,可是他不想給世家利用,所以這件事兒他肯定不插手,前提是神皇不會太過分,真的把所有人都殺了誰來干活啊?

好多人都給李顯寫信但是都沒有得到回音,他們心里就清楚這件事情李顯大概不會插手,雖然神皇建造明堂刻意忽略了攝政王,但是從這一點上來看,攝政王大概還是站在神皇那一邊的?

說實話很多人對這對母子的關系都已經迷茫了,不知道他們兩個到底是已經撕破臉了還是在迷惑眾人,只不過攝政王靠不住,他們就只能另想辦法了。

堅持還是要堅持一下的,世家最被人所稱道的除了傳承就是風骨,現在他們前面反對後面因為神皇殺了點人就低頭,還說什么風骨呢?

只不過這一次他們換了一種說法,開始強調明堂的規制已經無章可循了,神皇想要建造明堂要怎么建呢?當年太宗皇帝遍尋不果,神皇只怕也找不到吧?

對此神皇的回應十分簡單:「時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適於事。」

簡單來說就是既然時移世易,那么我就重新設計,從我開始作為標准就好了。簡單霸氣,典型的神皇風格,李顯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特別向往,他也想有朝一日能夠說出這樣霸氣的話,只可惜他跟神皇的性格差太遠了,他總是容易患得患失,沒有神皇那種一往無前的勁頭。

而朝臣們似乎也被神皇這霸氣的發言給鎮住了,建造明堂的事情就這么定了下來,而設計圖則是早就准備好的,李顯都懷疑神皇准備這件事准備多久了,畢竟想要設計一座合適的明堂也不是很容易,因為神皇要求高啊。

她要求明堂要夠高夠大氣,但是洛陽宮不是大明宮,在整體規制上洛陽宮比大明宮還是差一點的,如果明堂建的太過龐大,那么跟洛陽宮整體又格格不入,可是如果收手了神皇又不願意,這可把都料匠們都給為難壞了,到最後還是神皇親自拍板——一座不行就兩座!

於是就有了第一高的明堂和第二高的天堂,這兩座建築如果真的建成那幾乎是大唐的標志性建築了,神皇似乎處處都想壓長安一頭,李顯還聽說建造明堂之余她還想擴建洛陽城,然後再擴建皇城。

對此李顯不發表任何看法,一個皇帝最擔心的就是自身位置不夠穩固,一旦他的地位穩固了,心胸也會寬廣也不會那么多疑了,不信看看歷史上神皇在剛繼位的時候殺了多少人?等她地位穩固之後呢?

這也是李顯不去阻止神皇的原因,建一座明堂換來大唐提前幾年進入平穩時期,那還是挺值得的。李顯什么都沒說,只不過身上書認為薛顗可為商州刺史。而此時薛顗還是濟州此時,如果鄭玘說的沒有問題的話,薛顗說不定已經跟李沖他們勾結在一起了。

神皇雖然奇怪李顯為什么要把薛顗調過去,卻也同意了——這是獎勵之前李顯沒有出來搗亂。

李顯看到神皇同意之後著實松了口氣,然後就等著薛顗過來的時候拜山頭了,是的,商州距離長安不遠,要不是這樣李顯怎么可能非要讓薛顗調到這里來?

薛顗接到詔書的時候心中微微一驚,他跟琅耶王李沖已經計劃的好好的,李沖在博州起兵,他在濟州呼應,怎么這個時候突然要將他調走?按照看道理來說他到現在還不到調走的年限啊。

詔書一下,薛顗就算有再多的不解也只能打好包袱帶著全家離開濟州奔向商州,當然在去商州之前還要去長安拜見一下攝政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消息。

李顯早就在等著薛顗了,薛顗比李顯年紀大,嚴格來說算是李顯的表哥,李顯見到他也笑眯眯的沒有任何架子,在薛顗小心翼翼的探尋自己為何忽然被調走的時候,李顯淡定的看著他問道:「琅耶王狼子野心,你與他溝壑一氣是不想要項上人頭了嗎?」

薛顗聽了之後大驚失色,好在也算是見多識廣勉強穩定住了表情心境,強撐著開口說道:「殿下怎能如此說?琅耶王身為博州刺史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殿下定然是誤會了。」

「我是不是誤會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就老老實實的呆在商州吧,李沖做什么你就不要去跟著摻合了,否則到時候全家有難,就算你自己不怕你總要想想一家老小,當然啦,如果不是因為太平,我肯定不會管你死活。」李顯冷笑著看著薛顗。

見到薛顗之後他就知道為什么薛顗會跟著李沖謀反了,薛顗那雙眼睛里有野心,但是他卻沒有跟野心相匹配的實力——作為皇親國戚他如果有實力的話早就出頭了,當然實際上以他的年齡現在就是一州刺史也不算太差,只可惜他不滿足於現狀。

這樣的人李顯這些年陸陸續續看到過很多了,他看不起薛顗,沒有耐心一步一步走,只想找捷徑,正好碰到了想要謀反當皇帝的李沖,哦,也未必是他想當皇帝,李沖的老爹李貞可是還活著呢,薛顗估計是想混個從龍之功吧,也不看看李沖什么實力,跟神皇硬碰硬他們就是在作死!

薛顗恍恍惚惚的離開了攝政王府,李顯沒有再去理會他,只要把他撈出來了不要連累到薛紹就行了,太平公主如今還懷著身孕呢,萬一出了事情怎么辦?

至於李沖那邊,李顯已經搞清楚了,他聯絡了一幫人跟著謀反,除了他爹越王李貞之外,還有就是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李元嘉的兒子黃國公李譔,李靈夔的兒子范陽王李靄,霍王李元軌和他的兒子江都王李緒,還有就是已經去世的虢王李元鳳的兒子東莞公李融,這一連串下來,基本上包含了大部分的李家宗室。

當然也有很多宗室沒有參與進來,可是參與進來的著一些在李家算得上是比較不錯的宗室了,李顯有些頭疼,想了想還是給李沖去了封信,信上直接說道:「若要保命,莫要妄動。」

李沖收到信的時候十分不以為然,李顯跟他是平輩,比他年紀小一點,他早就看李顯不太順眼了,有了皇位還能丟了,他們李家怎么會出這么一個丟人的家伙?

李顯第一封信沒有得到任何回應,然後連發三封都沒有回應,最後只能嘆了口氣說道:「算了,有人要找死我也沒辦法。」

其實他不僅僅給李沖去了信,剩下的宗室也去了信,只可惜沒有人理會他,這些人已經被蒙蔽了理智與頭腦了。

李顯十分猶豫這件事情要不要告訴神皇,最後還是鄭玘說道:「這件事情你不要出頭了,我來找人吧。」

李顯真的去告密的話,或許能夠被神皇信任,但是他身上的聲望值估計要降到最低了,這種事情不能做。

李顯十分放心的將事情交給了鄭玘,也不知道鄭玘怎么做到的,居然還將手伸到了韓王李元嘉的王府之內,他的王府長史告發了他!

一瞬間天下嘩然,神皇氣的不行,她用了種種手段都無法收服這些人,最後決定,弄死弄死,統統都弄死!

而這個時候李顯站出來了,他不站出來也不行啊,神皇要弄死的都是他家親戚,不是他叔叔就是他堂哥堂弟的,該說的情要說,不過他也知道說了情也沒用,謀反是大罪,罪無可恕的那種嗎,不過大概能免死罪?

李顯一封奏疏洋洋灑灑寫了好多字,當然這些都是他抄的,真正動筆的是鄭玘,並且還把李顯之前跟李沖他們通信的事情給過了明路,只說覺得他們有異動,不能確定而已,誰能想到他們要謀反呢?

李顯抄完之後就什么都不管了,之後還有眾多大臣求情,是的,世家其實是在維護李氏,畢竟他們處在一個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團體里面。

最後李沖他們並沒有像歷史上那樣被弄死,然而被流放卻是無可避免的,到最後所有人都被流配南嶺,依附他們的人根據職位之類的定罪,最後神皇大概是覺得不解氣,直接將李沖他們的姓氏都給改了,改成虺氏。

這個虺取蜥蜴的意思,這一次朝野沉默,就算再怎么不服神皇當皇帝,謀反也是滔天大罪,除了李顯估計也沒人敢給這些人說話,否則只怕要打成同伙了。

而這些人被流放之後,蔣王李惲、道王李元慶、徐王李元禮,曹王李明的子孫們紛紛如驚弓之鳥,辭官的辭官,打包的打包都跑過來投奔李顯了——在洛陽太不安全了。

李顯知道之後瞬間囧了,這些人……這些人難道覺得長安不是大唐的版圖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啊,少年們,你們跑到我這里能有什么用?

不管有沒有用,至少心理上安慰了,李顯雖然覺得囧,但是接收這些人好不是手軟,一時之間天下成了一種奇妙的格局,以李顯為首的李氏子嗣匯聚長安,讓漸漸有些氣勢衰落的長安又有了回溫的跡象,而以神皇為首的武氏子嗣皆在洛陽。

長安與洛陽隱隱有了對峙的意思,神皇心里清楚卻沒在做什么,只是在明堂建成之時改次年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大酺三日,並自創「曌」字,以此字為名,同時改詔書為制書。

神皇或者如今可以稱武曌的一連串舉動看上去似乎並沒有什么太大的攻擊性,卻讓李顯總覺得有些不安。

很快這些不安就應驗了,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國號為周,並且要將唐太廟改為享德廟,立武氏七廟。

李氏子嗣盡皆反對,長安和洛陽局勢再次陷入緊張,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