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chapter.184(2 / 2)

盛唐不夜天 雲長歌 3119 字 2022-11-11

張仁願……張仁願已經快被氣死了,他一瞬間就想起了一句話——狗咬王八無處下嘴,可不是,現在他們針對長安就是這樣。

張仁願只能寫奏疏給神皇:攻打長安是不現實的,陛下換個地方吧。

想也知道,長安的象征意義那么強,對方能不多加防備?據他所知裴延休和劉錦遙已經分開了,這兩個都是新手啊,這個時候不去欺負新手,干嘛要跟長安死磕呢?

鄭玘帶兵回到長安之後,也是有些憋屈的,他打仗這么多年還沒有這么被動防守的時候,雖然看上去他把張仁願給溜了個夠嗆,但是實際上他還是不敢太放手去打,沒辦法,兵力不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這里畢竟是他們老巢啊。

打個比方就是小偷進你家找東西大概是不管不顧的亂翻,但是你自己在家里找東西的話肯定會小心看顧一些易碎品吧?就是這個道理,現在鄭玘在自己家里是放不開手腳的。

大明宮里,李重義還在等著鄭玘的消息,鄭玘一身戎裝衣服都沒換就風塵仆仆的過去了,見到明明已經睏的不行,但是還強撐著不睡的李重義,鄭玘溫言說道:「不是讓聖人先休息的嗎?」

鄭玘說著抬頭看向了黃常侍,黃常侍是跟著高宗的老人了,只不過高宗駕崩之後,李顯登上帝位沒有幾個月就禪讓,他自然也就混得不如以前了,武曌雖然沒有派人把他弄死卻也沒有多照顧他,後來更是把他打發到了大明宮。

而李重義登基之後,他身邊需要有一個穩妥可靠的人,李顯就找來了黃常侍。

黃常侍對於李顯和鄭玘是滿心感激的,對於李重義更是忠心耿耿,他知道跟著李重義自己才有未來,所以照顧李重義他十分盡心盡力。

只不過李重義本人十分倔強,黃常侍勸了半天也沒用在面對鄭玘的質問的時候只好苦笑道:「是我沒用,沒能勸動聖人。」

李重義立刻說道:「是我自己不想睡啦,不干黃常侍的事兒。」

李重義從小到大就被培養著要學會有擔當,自己的事情自己擔,你可以闖禍但是你不能推卸責任,這個習慣就此養成,也就不會讓黃常侍跟著背鍋。

鄭玘也沒有非要找個責任人,只是說道:「張仁願大概過不了多久就會退兵了,還請聖人發詔書領裴延休和劉錦遙二人小心提防。」

李重義立刻反應過來問道:「鄭相是覺得張仁願會去攻打他們那里?」

鄭玘不敢說死:「很大可能,畢竟他們兩個經驗不足,對上老將很容易出問題。」

李重義聽了之後見鄭玘沒有要調他們回來的意思點了點頭說道:「那好。」

鄭玘眉眼之間出現些許疲憊說道:「那臣先行告退。」

李重義忍不住喊住鄭玘:「鄭相……」

鄭玘有些奇怪的抬頭看著他,李重義有些不好意思的問道:「那個……叔父……快回來了吧?」

他有些想念李顯了,這些年來他幾乎是在李顯身邊長大的,基本上沒怎么分開過,這還是第一次分開這么久。尤其是他當了皇帝之後,李顯也不能動不動就給他寫家書,只能眼巴巴的等著鄭玘給他帶來消息,李顯跟鄭玘的通信還是比較頻繁的。

鄭玘是三天前收到李顯的書信的,算了一下說道:「大概還有十日就能夠回到長安了。」

「還有十天啊。」李重義一開始還有些失望,不過很快他就調整過來了,還有十天叔父就能回來啦,這次之後應該不需要李顯再出去了吧?

鄭玘安撫完了李重義就回到了自己的府邸,結果第二天就收到了李顯最新的一封信,鄭玘還覺得有些奇怪,李顯雖然給他寫信還是挺頻繁的但是從來沒有這么做過,這兩封信間隔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結果打開之後鄭玘不由得失笑,看來他還要進宮去跟李重義說一聲——他家叔父歸期不定。

為啥呢?因為李顯帶著兵馬去打太原府了!

李顯在路上的時候收到了鄭玘的來信,稱神皇已經動手了,這一次還是直接攻打長安,李顯當時心就提起來了,雖然相信鄭玘的能力,但是在聽說有土匪要入室搶劫的時候,就算自家那位是全國武術冠軍也會擔心一下啊。

李顯當時就覺得他不太適合現在回長安了,因為對方可能也得到了消息自己在往回走,說不定路上就已經不下了各種埋伏,他帶的人馬不是很多,萬一遭遇了,鄭玘為了救自己說不定就要放棄新建的一環了。

李顯有自知之明,他或許可以守城把對方耍的團團轉,但是真正兩軍對陣他沒那個天賦。當時他就拍板決定,不回長安了,不能給家里人拖後腿。雖然有婁師德在,但是李顯想要派婁師德去幫裴延休和劉錦遙其中一個的,雖然現在神都那邊還沒派人去找這倆人的麻煩,但是如果是李顯自己的話,這么兩個新手,他肯定要去欺負一下的。

所以李顯直接讓婁師德去援助他們了,婁師德顯然十分不放心李顯,李顯不回長安那還能去哪里呢?現在大唐雖然不是烽火遍地,卻也不是什么地方都安全的。

李顯想了想直接棄了馬車帶人急行軍一路奔襲,他要去打太原府,然後攻下冀州!冀州是洛陽那邊的糧食供應地,雖然不是唯一的卻也很重要,冀州被攻打對方肯定不會坐視不理的,他就是要玩這一手圍魏救趙。

至於兵源問題,這一路上打下來的城鎮肯定少不了,到時候就地征兵也是可以的。只是他沒想到鄭玘居然這么給力,沒兩天就把張仁願給打退了。

李顯在收到鄭玘的捷報的時候已經攻打下了隰州,下一個目標就是汾州,當然隰州確切說也不算是打下來的,李顯帶著兵馬突襲到了隰州城下熱氣球一放,還沒干什么,隰州刺史直接就腿軟了——這玩意是連大食都扛不住的,張仁願也跪在了熱氣球之下,隰州刺史本來就不是什么非常有能力的人,守城或許能夠守一兩天,但是想要等到朝廷的馳援只怕不容易了。

這位刺史腦袋也靈活,他本來就是大唐的臣子啊,李顯是李唐皇室,他投降也不算屈辱,當然或許有人覺得現在想起投降了,為什么之前沒有這么做?

其實隰州刺史也是有點想要坐山觀虎斗的心思,人家娘倆掐架他們就看看好了,而且隰州刺史對比了一下軍事力量之後覺得好像還是大周比較強勢一點,而且他現在在大周能當刺史,如果投降了,還能不能活就是兩碼事兒了。

只不過事到如今不投降也不行了,李顯都沒怎么殺人就拿下了隰州,一開始隰州百姓是驚慌的,李顯進了隰州之後首先就是先把當地稅收政策了解了一下,在知道這里的稅收一直都是按照以前的來之後,果斷拍板當時就改革了稅制。

如果是以前,李顯這么做肯定會遇到極大的阻力,那個稅制對於大唐是有好處,對於平民百姓有好處,但是對於商人和世家就沒那么美妙了,前者因為好端端的突然要出稅錢覺得心疼,而後者則是因為……有能力交稅了誰還去當隱戶啊。

只不過沒辦法,李顯如今拳頭大,隰州當地沒什么大世家,有反對的他直接就安上了一個從逆的帽子,對不起哦,還想要錢?你們先保住自己的命吧。其實他這么做也沒什么問題,整個隰州都在跟著神都那邊混,可不就是從逆嗎?

李顯用新的稅收和土地政策安穩了人心,大家發現跟大唐混之後好像生活的更好一點,抵觸也就沒那么濃烈了,本來就是一國人嘛,而且李顯多少占著大義呢,一個小皇帝和一個女皇帝比起來,大概還是小皇帝更加讓人能夠接受一些。

李顯在這里干的如火如荼,那邊收到了鄭玘的平安信,無語半晌之後只能繼續硬著頭皮打了,真是的……早知道就先回長安了。

就在李顯重新整軍准備攻打汾州的時候,神都那邊忽然傳來了消息:武曌要立武承嗣為太子。

李顯聽了之後挑了挑眉,沒有任何意外,武曌想要繼承人的話,除了她的娘家侄子就沒有別人可以選了,太平公主是不可能的,畢竟她不是武家人。

只不過接下來的消息就讓李顯哭笑不得了,武承嗣被確立為太子之後,直接跳出來就表示:李顯不是神皇的親生兒子,而是霸占了神皇兒子身軀的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