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1 / 2)

重生之大唐 若花辭樹 1767 字 2022-11-1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大唐最新章節!

高陽籌備許久的宴會終於開始,當日高朋滿座,賓客盈門,京中泰半青年俊彥皆在公主府。高陽想得明白,房玄齡、蕭瑀等人是同陛下一道打天下,亂世之中掙扎出來的,不能輕易為人打動,長孫無忌之流,很有自己的打算,主意不是一般的多,她也沒那個本事以為自己魅力四射,誰都要拜伏,再如褚遂良這一類,已入陛下之言,是陛下要留給太子,接替房玄齡等人的位置的大臣,她動了他們,能不能奏效不說,恐反讓陛下生疑。

不如從青年入手,再過十年,這一批人便能嶄露頭角,占據京中品級中下卻地處要塞的官位,再過二十年,有一批人外放主政一方,有一批人已入中樞。而她與他們,是自少年時便有的交情,輕易,誰願意拒絕一個從小相識又身份高貴簡在帝心的公主?

太子已頗有儲君風范,舉手投足,風儀斐然,卻少了一股需從小培養的威嚴之氣,眾人皆是精心挑選出來的有識之士,自有眼睛會看,太子在進步,這很好,奈何同他妹妹高陽公主一比,很快就被比了下去。

高陽站在那里,無需多言,便讓人感覺如沐春風四字是因她才組成一詞,長史有大事也皆報公主定奪,整場宴下來,給人的感覺,太子是來打醬油的,公主才是主人家,偏生,還無人覺得喧賓奪主,再自然不過。

高陽殿下不簡單,幸好是公主,無憂皇位,不然無忌大人又有的忙了。前日甘露殿中,陛下問長孫無忌:「吳王頗類我,欲立之,卿以為如何?」長孫無忌力保太子,才將這事壓了下來,打消了皇帝欲立吳王的念頭。

這等機密之事不知怎么,竟沒瞞住,傳的滿朝皆知。

陳郡郡守張平先拜見高陽,高陽引他見太子,太子,太子忙著同人談論那畫兒上的最出彩的一筆,見是個來鑽研門路的,敷衍了一下,表示他很忙,張平差點氣死,他雖出身略差,非世族,卻也是一方土地主,並不是面向黃土背朝天的泥腿子,從小也是熏陶了禮義廉恥,溫良恭儉讓的,而今更是士人,太子竟看他不起。一回頭,見公主在一旁,略帶無奈道:「阿兄喜畫,如痴如醉。那邊還有太尉府上的公子,曾游學陳郡,頗知風土人情。」你們會有共同話題的。

張平以為,不必了,殿下你就很好,那邊搭不搭得上不說,公主卻已將任知古放到他的身邊,他們中間已有聯系了。

高陽知道她將任知古弄出去的作用起了,含蓄的表達了一下「卿之途坦坦然若康庄大道」。

主賓盡歡。

及宴散,太子還很開心的來說:「很好,下回我們再延諸君。」完全沒意識到高陽當著他的面在挖他的臣子的牆角。

高陽很含蓄的笑了笑,恭謹道:「聽阿兄的。」

然後太子就走了,他還有旁的事,送客的事也是高陽來做的,

裴炎登車離去,並未立即回府,令人拐去裴行儉的住處,將今日之事說了一遍。

若高陽是個皇子,與宴眼尖之人看出來高陽的意圖,必會告知太子,可惜高陽不是,她是從小養在長孫皇後身邊,同太子關系特別密切的公主,據說當初在立泰與立治之間,毫不猶豫的站在太子這一邊,根據種種,自無人多這個嘴。

也正因高陽是公主,能看出她意圖的少之又少。

眾人多是在私下感嘆一兩句,而後口耳相傳,傳出殿下的賢明來,並要感嘆一句,房遺愛這貨蠢死了,若得尚了這位主,前途無憂,哪像如今出仕無望。

房遺愛做的事,不但今上厭棄,連同新君都不可能起用他,當真是無翻身之望。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事,當事人豈能無知?房遺愛急如困獸,而今還好,衣食無憂,一旦父親故去,大郎同他不睦,他如何立身?還不讓人欺負到死?

不可坐以待斃,必要搏一搏才行!他也是相門子弟,豈會甘願一世碌碌無為,他也願有大展宏圖的一日,屆時俯視蒼生,受人仰慕。

房遺愛便開始想辦法。想來想去,解鈴還須系鈴人,只能從高陽公主處入手。高陽殿下當初對他很有愛慕之心。女子心軟,他再做小伏低,讓公主回心轉意,再去向陛下請旨下嫁,到時,便是公主想要嫁給他,陛下為愛女,還能不同意?到時,他為陛下女婿,又有殿下在中轉圜,往日種種自可一筆勾銷。

房遺愛覺得自己的計劃非常精妙,簡直無任何破綻,當即令心腹書僮日日去公主府,摸清公主出行的規律,自己仔細琢磨見了公主當如何言語方能使公主心生憐惜。

過了一月,房遺愛好生裝扮了一番,翻牆而出,在公主入宮的日子與殿下來個偶遇。

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警世良言,自不欺世人。

途徑長安街,車駕忽停,高陽皺眉,正欲遣人去看出了什么事,還未開口,便聽得外面有一道清朗的聲音穿簾而入。

「殿下,某房氏二郎,沖撞了殿下車駕,還望殿下勿怪。」他還特意沒說他不是故意的,就為讓殿下浮想聯翩。

高陽勾了勾唇角,房遺愛,從來就很有意思。

外面又道:「久不見殿下,殿下一向可好?」

高陽側了側身,舒適地靠著,未置一語,竹君本要令人驅逐這狂徒,見殿下悠然自得,便也安坐看戲。

「往日是仆對不住殿下,今已痛改前非,殿下不知仆而今過的是什么日子,身之苦尚可承受,最痛在於心中日日受煎熬。」

窗外影影綽綽的人影越發密集,高陽對竹君道:「勸他走,不走,便逐之!」

看在房相的面上,先禮後兵這一套還是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