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李鴻章 的苦衷(1 / 2)

穿越1879 狼途 1518 字 2022-11-13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穿越1879最新章節!

那日,在直隸總督署的正堂,李鴻章把李經述叫到跟前,詳細交代醇親王視察的事,說:「此次醇親王視察,可謂代天子巡視,西太後也會派代表參加。接待工作一定要做好,此事關系北洋水師以後的發展,萬萬不可馬虎。」

李經述點點頭,表示知道了,道:「西太後的代表,應該就是太監總管李蓮英吧,他跟家父關系一向不錯,問題不大吧?家父為何如此緊張?有何苦衷?」

李鴻章嘆了一口氣,道:「人言可畏呀。你我父子二人握重兵在手,現在淮軍和北洋水師都出類拔萃,朝中不免有人非議。醇親王這次與其說是來檢閱北洋艦隊,還不如說是來檢閱我們父子。」

李鴻章跟李經述講起朝廷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原來,樹大招風,如今的李鴻章身兼五職,跟當年的曾國藩有得一拼,分別是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總理衙門會辦、海軍衙門會辦、大學士,主要是前兩個牛逼。

直隸總督,總督是清朝最高地方行政長官,主管一省或多省的軍政要務,共九位,直隸總督擔負著保衛京師的重任,是天下第一總督,而且直隸不設巡撫,李鴻章等於總督、巡撫一肩挑。1870年,李鴻章就任直隸總督了,不到半年,又兼任北洋大臣。北洋大臣又稱北洋通商大臣,由「辦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務大臣」演化而來。

比較起來,北洋大臣比直隸總督的含金量更高,因為這相當於是無冕的外交部長。外交大權一般應該是中央政府管的,清政府1861年也成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算是外交部的雛形,但並沒有發揮外交部的功能。因為清政府死要面子,覺得泰西各國都是蠻夷之邦,沒有資格與文明大國的中國平等對話,各國駐華大使有什么事,還是找地方上的北洋大臣解決!

這樣一來,洋人有什么事,都跑到天津找李鴻章;總理衙門有什么事情,也先向李鴻章通報,聽取他的意見和建議;駐外外交人員有什么事情,也找李鴻章匯報,請求指示;李鴻章名為總理衙門的下屬,但往往成為總理衙門的代理,成了「有實無名」的「外交部長」,李鴻章在天津的辦公衙門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外交部」。不過,李鴻章多次以欽差大臣的身份被特派去簽訂不平等條約,替軟弱無能的清政府背了一口又一口黑鍋,當了「背鍋俠」,就是這么來的。另外,北洋大臣負責遼渤海的海防,而直隸總督負責陸防,李鴻章身兼北洋大臣、直隸總督兩個職位,海陸防務李鴻章都得管。

北洋水師這提法,最早是江蘇巡撫丁日昌提出的。他提議清政府要建立三支海軍:北洋水師、中洋水師、南洋水師,防區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分別負責黃渤、東海和南洋的海防。

新成立海軍衙門後,李鴻章當了海軍衙門的會辦,相當於海軍副司令。因為清政府是畢竟是愛新覺羅的家天下,在抓權這問題上毫不含糊。海軍衙門的性質與總理衙門大約類似,在海軍建設中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真正主持海軍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還是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

也就是說,李鴻章當了直隸總督,就掌握了直隸最高軍政大權,當上了北洋大臣,掌握了外交大權和創辦海軍的權力。但清政府是滿人的政權,既要讓李鴻章干活,又要防著李鴻章造反,李鴻章心里對此非常清楚。

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正式成立後,官員設置仿照總理衙門,由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主辦,派慶郡王奕劻和李鴻章會辦,由兵部右侍郎、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幫辦。同中央政府的官制一樣,滿漢雙規,以滿清王大臣為統領,平衡各方勢力。

但李鴻章的權力太大,滿清朝廷內眼紅的人是不少的,尤其是「清流」大臣。就在1886年1月,一封告李鴻章狀的奏折打破了清廷的寧靜,矛頭直指李鴻章。此人是朝中著名的「翰林四諫」之一的黃體芳,和張佩綸名氣差不多,文筆犀利,氣勢逼人,他說李鴻章身為大清國的封疆大吏,事務繁忙,平日里沒有時間打理海軍,戰事一開又不聽調度,中法戰爭期間福建水師告急,朝廷讓北洋艦隊派「超勇」號和「揚威」號前去增援,可北洋艦隊竟然抗旨不遵,現在讓他擔任海軍衙門會辦,只怕惡習難改,只會以保護京師為名,行擁兵自重之實,不聽朝廷調遣。他還說李鴻章用的都是些貪贓枉法之人,到時候只怕海軍難當大任,最後他建議去掉李鴻章的海軍衙門會辦一職,讓曾紀澤回國頂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