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滿漢之爭(2 / 2)

穿越1879 狼途 2361 字 2022-11-13

英國的軍艦這時還在大沽口附近游弋,慈禧太後當然不會真讓李鴻章告老還鄉,不過慈禧太後到了這把年紀,不願再有任何人抵觸她,她厲聲問李鴻章:「哀家聽人說,你不僅自己反對哀家罷黜皇上,還跟洋人勾勾搭搭?可有此事?」

李鴻章還沒開口說話,慈禧就宣布革去李鴻章直隸總督一職,令榮祿接任,李鴻章調任兩廣總督。當時,作為最早開阜的城市,「粵東盜甲天下」,黃賭毒泛濫,兩廣總督的位置一般重臣都不願去,也算給李鴻章一個下馬威。

李鴻章也沒有再說什么,回到天津,憂心忡忡。李經述見狀,上前關切詢問,李鴻章如實告知,道:「太後如此固執,恐怕中國會禍起蕭牆!」

李經述道:「此時將父親調離直隸,赴任兩廣,對我們來說,是禍兮福所倚呀。朝中必有大事發生,但未必是廢黜皇上。父親入主兩廣之後,和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就算連成一片,主宰了大清國江山的『東南半壁』,加上我控制的山東,還有北洋水師和新軍,一旦朝中有變,定鼎天下不是沒有可能。

我們現在只需要一樣東西,可保住皇上的皇位,讓端王和太後反目。」

李鴻章問道:「什么東西?」

李經述一本正經回答道:「謠言!」

其實,政治領域的造謠是很厲害的,除了風傳不實消息,謠言的制造者往往還有一系列的預案跟進:謠言如果沒有辟謠,就會把它們變為現實!因此,在很多有政治高手眼里,造謠往往就是造勢的一種,是很厲害武器,好比那殺人不見血的刀子!

比如,光緒皇帝變法時,端王集團的謠言便已經開始了:「慈禧太後會借攜光緒到天津閱兵之際,殺掉或者廢掉光緒,發動政變」。這是一個讓體制內的人一眼就能看穿的謠言。慈禧離開權力中心北京去天津謀殺光緒搞「政變」,那只有一種情況:北京的局勢(特別是軍權)她已經無法掌控,需要去天津「借兵」。另外,權謀家永遠考慮的是最壞的情況,跑到天津去「政變」,即使成功了,誰來替她坐鎮皇宮?一旦後院起火怎么辦?歷史上的「政變」者,沒有一個人會離開大本營跑到外面去搞的,此事只要站在慈禧的角度想一想,就能發現不可能。這個謠言盡管低劣,但是它收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成了康有為同志實施圍園殺後計劃的借口,帶領大家鋌而走險,最後毀了維新變法。李經述對李鴻章說:「現在我們要充分利用慈禧太後和端王的矛盾,制造謠言,這樣就可以保住光緒皇帝的皇位!這叫以彼之道,還失彼身。」

李鴻章點點頭,道:「其實家父也明白,要廢黜皇上的,並不是太後,而是端王!」

作為政治權謀的高手,李鴻章早就看透了慈禧對光緒的真正態度,她並不想廢黜光緒:當初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去世時,同治的老婆已有孕在身,只要她生下皇子,就是新的皇帝,慈禧就是皇奶奶(皇祖母),而慈禧正是擔心自己的兒媳生個兒子,自己成為皇祖母級別的人,不能再以「太後」的名義進行聽政或者訓政,才不惜逼迫兒媳自殺,挑選同治的堂弟載湉過繼給自己當「兒子」繼位,她也就安安心心地以「太後」的身份垂簾聽政,而光緒的懦弱和孝順的性格是能夠讓慈禧滿意的。

總體來說,慈禧出頤和園臨朝訓政,大權在握,光緒皇帝是個完美的道具,立溥儁為新君,對慈禧沒什么好處!慈禧之所以要立溥儁為大阿哥,只不過是要拉攏端王,做給端王集團看看的,因為端王代表的滿族皇親貴族保守勢力,他們是根正苗紅的皇室後代,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天潢貴胄,而且這伙人還滲透進了軍隊,這也是慈禧為什么選擇跟端王合作的原因。

當時,北京城內的軍隊主要是八旗軍。雖然八旗軍早已墮落不堪,戰斗力驚人下降,然而,八旗軍也有一項朝廷其他軍隊永遠無法比擬的優勢——駐扎北京。當時的整個北京分為三大區域:宮城、皇城和京城。宮城就是如今叫做「故宮」的地方,就是紫禁城。皇宮有4個正門——分別是南面的午門、北面的神武門、以及東西兩側的東華門和西華門。四門之外,就是皇城,是皇親國戚、王爺王公的住宅小區。皇城圍牆之外,才是常說的「京城」。禁旅八旗的三大主力:神機營、武勝新隊和步軍營。掌握神機營的人便是慶親王奕劻。在神機營的外圍,就是端王載漪親自率領的「武勝新隊」,除了協助神機營保衛皇宮,主要負責保衛王爺親貴集中居住的皇城的安全。再往外,負責守衛和保障內外城治安的就是步軍統領衙門,簡稱步軍營,掌握在榮祿手里。

慈禧有足夠的底氣扼殺維新變法,是因為慶親王奕劻基本不敢管事,端王載漪和榮祿都支持她。但是,扼殺新政之後,端王集團和慈禧太後的矛盾就加深了。這種矛盾體現在對光緒皇帝廢立的意見上——反對康有為的維新變法,是他們的「政治共識」,但他們一開始就有分歧,慈禧反對的是要保持光緒的皇帝名號而由她臨朝訓政,而端王等人卻怕慈禧死後光緒報復,要廢掉光緒這個皇帝,在滿族親貴中挑選一個他們自己的人(溥儁)上台。所以端王集團的高官一次次在慈禧面前不是造謠就是哭訴,說光緒的壞話,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廢了光緒。但問題是,溥儁成為新皇帝,就算過繼給光緒皇帝,又是慈禧的孫子輩人物,那么慈禧又將面臨當年同治去世後的難題:她要榮升為皇祖母!

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漢臣正是看准了這一點,才敢極力反對廢黜光緒皇帝。當時,他們這些漢臣,反對廢黜光緒皇帝,更重的是因為光緒皇帝的維新變法,代表了革新的力量,代表了他們的根本利益。清廷內部新的黨爭就形成了:對陣的雙方就是端王、剛毅等代表的滿族親貴勢力「滿黨」和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漢黨」。

端王等滿族親貴希望「回到過去」,即復舊。不僅要回到洋務運動之前,甚至最好回到大清開國之時,那時的滿人威風八面,特權壓倒一切,在他們看來,朝廷就是滿人的,朝廷的統治本來就是建立在滿人特權基礎上的,一旦滿人失勢,就會危及朝廷統治。所以,他們復舊的呼聲在打著維護朝廷統治穩定的旗號,剛毅就公開叫囂:「漢人一強,滿人必亡!」

而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漢臣們希望改革繼續,洋務運動是他們的主要奮斗之地,他們希望中國面向未來。

至於慈禧太後和榮祿,他們樂於見到兩派的爭斗,搞權力的制衡,是慈禧最喜歡的拿手好戲!

此時,光緒皇帝的廢立,就成了端王集團和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人爭斗的焦點,這滿漢之爭,是保守派和改革派之爭,關乎中國回到過去還是面向未來。所以不僅劉坤一很大膽,發電報警告端王集團和慈禧太後廢掉光緒的阻力很大——「經權之說須慎,中外之口宜防」,張之洞本來也是在這封電報上聯名的,不過電報發出之後,他突然有些後怕,覺得還是讓劉坤一和李鴻章在前面沖鋒陷陣比較好,自己在背後支持就可以了,於是叫人在半路上「截」下這封電報,把自己的名字給抹去;而李鴻章,更是不惜在頤和園和慈禧太後當面翻臉。

慈禧太後也並非鐵了心要廢黜光緒,不然李鴻章和她爭論,就不是調任兩廣總督了,而是和翁帝師一樣告老還鄉了。李經述的想法,就是「以退為進」,造謠端王已經開始准備讓兒子登上皇位了。

不久,京城里謠言四起,說端王府在忙著准備一場慶典,表面上自然是慶祝溥儁晉封「大阿哥」,而實際上卻是為光緒皇帝「禪位」做准備和造勢,他們甚至向各國駐北京公使發出了「喜帖」。同時,漢黨這邊也有很多大臣為了自己的名節和官位,紛紛彈劾端王,張佩綸等御史奮筆疾書,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雲貴總督王文韶等人紛紛上折,慈禧這下頓時覺得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仔細一想,自己訓政和垂簾聽政其實也沒什么區別,終於沒再提廢黜光緒皇帝的事。

這一下,端王載漪的兒子溥儁就尷尬了,入了宮卻當不了皇帝,光緒皇帝才二十出頭,有得等了。端王惱羞成怒,認為這都是洋人在背後搗鬼,記恨洋人,想找機會報復。他主管總理衙門,於是派人天天在慈禧耳邊說洋人壞話,還又放出謠言,說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奧匈帝國等洋公使已在密謀,准備派兵殺到北京,干涉滿清內政,脅迫太後歸政於光緒皇帝,所以集體不來參加大阿哥溥儁的冊封典禮,慈禧太後對洋人的仇恨日漸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