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戰敗德軍(2 / 2)

穿越1879 狼途 2197 字 2022-11-13

見譚嗣同生擒了魯瓦西德,李經述命令新軍全面反擊,不到一個小時,戰斗結束了,德軍死傷三百多,被俘虜三百多人。

魯瓦西德被譚嗣同綁到李經述面前,嘴里嘰里咕嚕,用生硬的中國話表示「不服」。

譚嗣同正色道:「洋槍槍炮你敗給中國人不服氣,譚某素聞歐洲人擅長擊劍,我就用手中這把七星劍和你比試,定要你輸得心服口服,如何?」

魯瓦西德在德國陸軍士官學校讀書時,擊劍的成績在班里也是數一數二的,便道:「如若你輸了,就放我走!如若我輸了,德國馬上退兵,如何?」

如果是大刀王五跟魯瓦西德比試,李經述肯定放心,但他不知道譚嗣同的劍術怎么樣,問譚嗣同道:「刀劍無眼,你真的有把握擊敗他嗎?」

譚嗣同拍著胸脯說沒問題,李經述便命人將魯瓦西德的佩劍給他,並聲明只是比試,點到為止。

令李經述沒有想到的是,譚嗣同習得一手好劍術,十招之內,就拿下了魯瓦西德,他心服口服,狼狽退走。

李經述帶領五千新軍把九百德軍擊潰後,京城很快穩定下來。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率領三千援軍到了大沽口,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代表英國政府從中斡旋,德國的海軍不如英軍,來中國的時間也比較晚,沒有勢力范圍,不得不給英國人面子,於是提出停戰的四大要求:一是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牌坊紀念;二是釋放三百名德軍俘虜;三、賠償德國戰爭賠款50萬兩白銀;四是同意德國獨資修膠濟鐵路,即東起青島,西止濟南的鐵路。德國人的想法是,膠濟鐵路通到濟南,整個山東就都是德國的勢力范圍。

李經述也想借助德國人的資金和技術修建鐵路,而且1892年的中國,國力並沒某些歷史「磚家」想的那么差,當時中國的年收約九千萬兩白銀,僅赫德掌管的海關收入,每年穩定地保持在二千二百萬兩白銀左右,收支基本能平衡,慈禧太後逃跑,留在宮里的金銀財寶就價值過億兩,他和李鴻章急於穩定國內的局勢,這時並不想跟德國人開戰,賠償五十萬兩白銀也不算多,權衡再三,便答應德國人這四項要求。

此時,慈禧太後一死,光緒皇帝失蹤,滿清朝廷潰敗,失去人心,結合李鴻章以往的政治資歷和當時軍政商界的聲音,各國駐華公使發現,放眼海內,無論李鴻章的頭銜是北洋大臣,還是直隸總督,兩廣總督,還是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已經成為掌控中國時局第一人,中國「非李不可」!

此時的李鴻章既是著名的軍事將領。又是政治家、外交家,又是洋務運動的領袖,最重要的是,他出生於中國鄉村的耕讀農家,了解中國國情。又靠自己的奮斗和能力身居高位,是多數漢人的「偶像」,具有開國君主的一切條件,又被西方認為是當代最傑出的中國人。沒有之一,有些國外的報紙已經迫不及待稱他「李首相或總統李」。

而且,李鴻章給人的印象,還很謙卑,被同僚認為沒有什么個人野心,在剿滅太平蟊賊和捻軍時,他和曾國藩一樣,都坐擁半壁江山,卻從沒想過自立為王,並且處事果斷、馭人有方,務實妥協。所以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閩浙總督許應騤、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等漢臣,紛紛電報李鴻章,希望李鴻章就任大總統,主持中國的大局。

此時,李鴻章也心動了,他這一輩子,前半輩子忙於平長毛。剿捻賊,後半輩子又辦洋務,興水師,也知道中國虛有其表,如一間破屋。他只是充當裱糊匠,東補西貼,雖明知為紙片糊裱,但不得不為。慈禧太後當政時,他只好阿諛奉承,左右逢源於恭親王、醇親王等王公貴族,和翁同龢等權臣斗來斗去,裱糊匠當得累了,所以他才刻意培養李經述,希望下一代人能奮發有為,有所突破,現在老天開眼,慈禧太後終於死了,光緒皇帝也失蹤了,滿清引此大亂,盡失人心,大勢已去,雖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李鴻章的身體還算健朗,是該他一展拳腳,留名青史的時候了,於是,他邀請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雲貴總督王文韶、閩浙總督許應騤、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北上,到天津共商國是,劉銘傳、盛宣懷、容閎、嚴復等人也應邀參加。

在利順德大飯店,雖然大家都同意李鴻章出來當「總統」,主持大局,但對未來國家的政體也認識不一。張之洞、劉坤一、李經述、容閎等人建議采取美國的共和制,地方自治,成立松散的聯邦制國家,這樣南方各省相對獨立,不損害這些地方大員的利益,朝鮮、菲律賓、越南、琉球等也就可以名正言順納入中國的版圖;盛宣懷則建議采用法國的共和制,組織責任內閣,中央適度集權,收回各省的鐵路、電報、教育等權力;嚴復覺得共和制不符合國民的文化特性,君主立憲比較適合當時的國情,但關鍵是立誰為君主;劉銘傳一拍桌子,提議干脆建議李鴻章自立稱帝,開辟新朝,持這種想法的淮軍將領不在少數。

李鴻章也左右為難,他認為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腦子里,沒有「總統」的概念,忠孝節義的四德和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的五倫是建立德政的基礎,一旦沒了君主,社會必定會大亂,他也想稱帝創立新朝,開萬世之太平,但他對各省督撫,特別是張之洞、劉坤一、王文韶這樣的老臣,是否會擁立他當皇帝,沒有把握,一旦各省督撫獨立,中國陷入內戰,泰西各國就會趁機瓜分中國。

就在李鴻章等人舉棋不定的時候,西安傳來消息,庄親王載勛強勢復出了!他趕到西安,聞知慈禧太後的死訊後,光緒皇帝又失蹤後,立光緒帝同父異母弟的載濤為皇帝,載濤當時才七歲,庄親王便宣布擔任攝政王,庄親王上台執政後,第一件事就是流放了端王,廢黜了端王載漪子溥雋的大阿哥之位,斬殺了親近義和團的剛毅等大臣,向洋人示好,爭取泰西各國的承認。

加上載濤是醇親王奕譞的第七子,是過繼給鍾郡王奕詥的嗣子,皇族血統比較親近,陝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山西巡撫毓賢等旗人督撫,還有江南大營的六萬旗軍,紛紛宣布效忠新皇帝,滿洲,也就是包括現在吉林、遼寧、黑龍江等東北三省在內的滿族,還有蒙古王公等也宣布效忠清廷,中國大有分裂為滿漢兩個政權之勢。

庄親王還發電報給李鴻章,要李鴻章承認載濤為新皇帝,迎接新皇帝回北京,重整朝綱。

是自立為總統或皇帝,還是重新做一個維新的大臣?一個艱難的抉擇,擺在了李鴻章的面前。李經述知道,要想控制中國的大局,必須先盡快干掉西安的滿族政權,還有江南的六萬旗軍,一場場大戰又到眼前了,他只有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