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武裝干涉(2 / 2)

穿越1879 狼途 2319 字 2022-11-13

徐世昌說:「是的。現在各國對付布爾什維克被俘虜的黨衛軍,直接都是用機槍掃射而死。根本不把他們當戰俘。因為各國的軍隊認為,會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的軍隊。不配稱為軍人。」

李經述說:「確實如此。我們是不能再支持這樣的恐怖活動。現在沙俄國內的反對派,有哪些比較偏向民主一點?」

徐世昌說:「社會革命黨。所以克倫斯基當了反對布爾什維克的急先鋒,是因為在反對布爾什維克的國內黨派中,俄國社會革命黨的實力最為強大。因為俄國社會革命黨歷史悠久。起源於『十二月黨人』。『十二月黨人』很有意思,他們很多是貴族。文化教育水平、政治素質和遠見都很高,他們從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立場出發,不怕流血犧牲,努力探尋俄國社會的出路。英勇地發起了向俄國制制度的第一次沖擊,推進俄國的政治現代化進程,在俄國國內深得民心。他們在1825年12月就發動了反沙皇制制度的十二月起義。」

李經述說:「這段歷史我看歐洲史書時看到過,這次起義也很有趣,早在1821年,一批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俄國貴族軍官就成立了革命組織,謀劃起義,主張建立共和國或君主立憲政體。1825年11月19日,在南方塔甘羅格軍港檢閱軍隊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突然病逝,八天後這個消息傳到聖彼得堡,宮廷內部出現混亂。因為按照皇統世系,亞歷山大一世去世後,皇位應該由他的大弟弟康斯坦丁繼承,但康斯坦丁是一位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的王公,他因為同一個與皇族沒有血緣關系的波蘭女子結婚,宣布放棄皇位。亞歷山大一世生前指定他的第二個弟弟尼古拉為皇位繼承人,但有關的詔書在亞歷山大一世生前並未公布,而是密藏於沙俄東正教教會、樞密院和國務會議。亞歷山大一世逝世,本應繼承皇位的尼古拉卻在聖彼得堡向遠在華沙的哥哥康斯坦丁效忠,康斯坦丁則堅決拒絕皇位,並根據亞歷山大一世的密詔,宣布向在聖彼得堡的弟弟尼古拉一世效忠。兩位兄弟都不當沙俄皇帝,因華沙與聖彼得堡相距遙遠,往返書信無法及時送達,因此在俄國一時形成了皇統中斷的混亂局面。」

「確實是這樣的。」徐世昌說:「十二月黨人正是利用這樣一種特殊的形勢,選舉了近衛軍團長特魯別茨科依擔任起義軍總指揮,並且擬定了《告俄國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立即召開立憲會議,成立臨時政府,同時宣布廢除農奴制,解放全國農奴,但是12月14日,由十二月黨人軍官帶領的近衛軍團體按照計劃開進彼得堡的樞密院廣場,在彼得一世的紀念像下近衛軍排列好戰斗方陣,到下午起義軍人數增至3000余人,周圍還有2萬余名擁護起義的老百姓。然而尼古拉一世早有防備,他在12月14日凌晨就緊急召開國務會議宣布繼位,派出大量的軍隊將樞密院廣場層層包圍,這時原定擔任起義軍總指揮的特魯別茨科依臨陣脫逃而不見蹤影。在尼古拉一世數次下令開炮之後,廣場上響起了激烈的炮聲、槍聲、人喊和馬嘶聲,起義最終被鎮壓,被打死的起義軍官兵和老百姓共計1271人。十二月黨人領袖彼斯特爾、雷列耶夫、卡霍夫斯基等被處以極刑。」

「我們現在要盡快聯系英國、德國等國家。」李經述對伍廷芳說:「我看到報紙,聽說英、法、意三國政府首腦會議作出了支援南高加索民族主義分子的決定。烏里揚諾夫和各國代表,都在等著中國表態,你先去跟各國代表秘密聯絡,表明我們的立場。我們會表面上支持布爾什維克,派軍隊占領莫斯科等地,然後再開始徹底清除布爾什維克。你去邀約各國代表到北京商定對俄的戰爭計劃。中國的唯一條件,就是各國不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政府合作,我們要分裂沙俄帝國。」

伍廷芳說:「這么做甚好,英國、美國等國家,都一直擔心中國會站在布爾什維克那一邊,這樣一來,世界大戰就無法避免了。現在中國決心維護人類的公義,我相信歐美等國家一定會支持中國在俄國的正義行動。此前在倫敦召開的協約國總理和外長聯席會議,就通過了關於『對俄國布爾什維克政權聯合進行武裝干涉』的決議。」

不久,中國、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土耳其、羅馬尼亞、希臘等國秘密商定了瓜分沙俄帝國的計劃。戰爭永遠不可能是免費的,各國形成共識,不僅打算徹底把俄國布爾什維克鎮壓,而且還要瓜分俄國。各國達成協議,在海上由中國派軍艦到海參崴,英國海軍封鎖控制波羅的海的出海口,掌握制海權。同時,俄國反對派組成的統一陣營成俄羅斯白衛軍,其部隊從協約國聯軍獲得步槍10萬支、機槍2千余挺,火炮4百門,還有大量被服、裝具和彈葯的支援,展開對約100萬布爾什維克的清剿行動。

達成協議後,各國的軍隊行動很迅速,1908年3月,英國、法軍艦運送軍隊在諾沃羅西斯克、敖得薩和塞瓦斯托波爾登陸,兩國聯軍登陸部隊總數達13萬人,迅速占領巴統、梯弗里斯、巴庫及其他一些城市和地區。德**隊擔心英國、法國獨占了俄國的利益,迅速派出登陸部隊於3月6日占領摩爾曼斯克。德軍也於4月在芬蘭登陸,駐泊於赫爾辛福斯的波羅的海艦隊,只得十分艱苦地向喀琅施塔得轉移。4月29日,駐烏克蘭的德國占領者,抬出蓋特曼斯科羅帕德斯基執政。5月8日,德軍占領頓河羅斯托夫,扶植了一個富農,哥薩克「國家」,即所謂「頓河大軍」,頭目是再次在頓河區挑起內戰的哥薩克頭領克拉斯諾夫。5月25日,德軍應格魯吉亞孟什維克之請,在格魯吉亞登陸。

土耳其在南高加索發動戰爭。5月26日至28日,南高加索聯邦分裂為依附於德國和土耳其干涉者的三個資產階級國家,即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5月底,捷克斯洛伐克軍,也在協約國的策劃和挑唆下,發動叛亂。

不久,各國聯軍開始派軍隊進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加里西亞和烏克蘭,這些地方相繼成立了新政府。沙俄各地的布爾什維克死傷數十萬,成了瓮中之鱉。

此時,陷入絕境的布爾什維克,沒有意識到中國已經不再支持他們。他們不僅沒能團結一致對外,還陷入斯大林和布哈林、捷爾任斯基、托洛茨基等人的爭權奪利中烏里揚諾夫很欣賞擁有堅強意志和鐵腕手段的斯大林,認為斯大林是「一個極好的格魯吉亞人」,但布哈林等人卻認為斯大林只是一個投機分子,他公開評論斯大林說:「斯大林這個人很壞、殘酷、狂傲、狠毒、愛報復、心胸極為狹窄。我遲早要收拾他,撤掉他的一切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