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赤鬼王 第七十四章 第六天魔王(2 / 2)

天啟鎮魂曲 鳳岐 2194 字 2022-11-14

【夜摩天】,此天依空而居,蓮華開合而分晝夜。

【兜率天】,據說為彌勒居所。

【化樂天】,此天之人可任意變化世間形物。

【他化自在天】,此天為欲界之主,以破壞他人歡樂幸福為樂。第六天亦是四魔中的第四魔,也是眾魔之本,妨害神佛成道,故稱第六天魔王,簡稱天魔,又稱波旬、摩羅。

佛進上說,昔日天魔害怕悉達多太子真知自悟,想阻撓他圓成佛果,於是派遣三名魔女誘惑太子,這便是特利悉那、羅蒂和羅伽。

她們盛裝嚴飾,凌波微步來到悉達多太子前殷勤獻媚。但太子深心寂定,對魔女****的挑逗視而不見,毫不動心,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

魔女竭盡種種妖嬈之態淫媟之狀,太子訓誡她們道:「你們形態雖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滿盛糞穢,不自知恥,還敢來誑惑人嗎?」使魔女得見自身惡態,只見骷髏骨節,皮包筋纏,膿囊涕唾。

天魔見魔女引誘沒有成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帶領眾魔毒蟲怪獸,帶上毒雷毒箭,來到悉達多太子座前。

天魔威脅說:「如果太子不立即回到皇宮去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就讓太子粉身碎骨死在樹下。」悉達多太子專心修行思考,對天魔的威脅如同沒有聽見。

天魔命眾魔刀箭齊發,太子身發凈光,眾魔盡皆跌撲,刀箭都不能挨近太子的身體。

這時天空一聲巨響,護法天神來幫助太子,將魔鬼全部驅散。

而悉達多太子,正是日後的釋迦摩尼佛。

織田信長非常熟悉佛經,用【妙法蓮華經】做軍旗,還皈依了禪門臨濟宗。

日本戰國時期,佛教勢力興旺,出現眾多武裝僧兵,成為同公家何和武家抗衡的強大強勢力。一些宗門的領袖,實際上本身就是大名,更有甚者,有志圖王,想要一匡天下,成為天下人。

早年皈依大德寺的織田信長,由於不斷同佛教各宗派交惡,開始逐項傾向於基督教。

那時候更隨南蠻商人而來的基督教,由於伴隨著各類新奇事物,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接納。

這也使得織田信長,走向佛教的對立面,在得知他被稱為【第六天魔王】後,他不僅沒有惱羞成怒,反而從此以此自居。

不僅如此,據說織田信長所建的安土城,便是依照【六欲天】的格局來建的。

安土城始建於1576年,如今只剩下一片廢墟。

據說昔日安土城的【天守閣】,從外面看上去是五層,而天守閣內卻有六層,被稱為【安土城天主信長之館】。

安土城,因織田信長往返京都和本城歧阜的時候,需寄宿安土漁村的安養寺,因此在信忠繼任家督後,信長便命重臣丹羽長秀在安土修築新城。

修築安土城,動用了一萬名民工,還請京都等地優秀建築師獻計。安土城位於海拔一百多米的山頂上,可說是當時日本最高的建築,城下有大道貫穿,沿路興建民居、寺廟和武將居所。

安土有【平安樂土】之意,構造極其雄偉。城與丘陵東西相連,西北有安土山;城郭建於突出琵琶湖面的小半島上,三面圍以湖水,因奧島、伊崎島而與琵琶湖分開,成為方圓二里許的內湖。城內分本丸、二丸,均建於中央丘陵之上,後面則為長方形的天守閣——信長改變了天守閣的舊名,而呼之為【天主台】。

這與其說他是親近天主教,不如說他是自命為日本的【天主】,將以此城君臨天下。

【天主台】第一層是石牆,作為倉庫放置糧秣。

石牆之上建第二層,牆壁貼金,柱數二百零四根,繪百鳥及儒者。

第三層,柱數一百四十六根,繪花鳥及賢人像。

第四層,柱數九十三根,繪松、竹等。

第五層,無繪,為三角形。

第六層,八角形,經信長親自設計,外面的柱漆紅,里面的柱則包金箔,周圍有雕欄,刻龜和飛龍;外壁繪畫惡鬼,內畫釋迦牟尼與十大弟子說法圖。

第七層,室內外皆塗金箔,四柱雕龍

天守閣完工以後,信長命南化和尚作《江州安土山記》,以極力頌揚安土城的宏偉壯觀,文後附詩雲:六十扶桑第一山,老松積翠白雲間。宮高大似阿房殿,城險困於函谷關。若不唐虞治天下,必應梵釋出人間。蓬萊三萬里仙境,留與寬仁永保顏。

1576年,信長將本城遷至安土,原因包括安土城北臨琵琶湖,向西直達京都。

而安土城靠近羽柴秀吉之長濱城、明智光秀之阪本城,聯絡兩人也較方便。

在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被暗殺後,安土城被燒掉,現在只剩下石垣。城外各層塗有朱紅色、淺藍色或白色,最上層是金色。城內有狩野永德描畫的水墨畫的房間,還有用濃厚的金色和青碧色裝飾的房間,集成了當時日本最傑出的藝術。安土城是日本最早的天守建築,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名城。

如果說眼前的骷髏武士真是【第六天魔王】,那么這座天守閣就算是【安土城】也不奇怪。

元龜三年,公元1572年,當時大名【甲斐之老】武田信玄,上洛時寫信給信長,署名【天台座主沙門信玄】,自稱佛教僧侶與護法者。

而信長對此粲然一笑,回信時簽名【第六天魔王信長】,以消遣武田信玄,並表示自己對傳統與信仰的不羈。

由此織田信長正式以【第六天魔王】自居,為了使自己看上去更像是【第六天魔王】,他不僅在安土城的建設上做文章,在自己的軍隊上也大做文章。

織田信長將他的軍隊,劃分為六個軍團,以此來攻伐四方,掃除各路大名,以及反抗自己的勢力殘余。

第一軍團是東山道軍團,由瀧川一益擔任總大將。攻滅武田氏後,一益進駐上野廄橋城,繼任關東管領,著手與北條氏爭奪關東地區的統治權。

第二軍團是北陸道軍團,主將柴田勝家,他統率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不破光治等將進入越中,與上杉氏爭雄。此時,他正在圍攻上杉氏屬下的越中魚津城。

第三軍團是南海道軍團,主將為信長第三子神戶信孝,以丹羽長秀作為輔佐官,負總的責任。軍團的目標是正快速崛起,即將統一四國地區的長宗我部氏。

第四軍團是山陽道軍團,總大將是羽柴秀吉,備中國,包圍了毛利名將清水宗治守備的高松城。面對洶涌而來的毛利援軍,秀吉掘開附近足守川水,以隔絕高松與外界的聯系。後世遂有「餓殺三木,渴殺鳥取,不用太刀,水淹高松」的民謠流傳。

第五軍團是山****軍團,總大將是明智光秀,他在平定丹波和丹後以後,又從羽柴秀吉手中接管了但馬、因幡、伯耆三國的軍事。其實他和秀吉所要面對的敵人是一致的,都是安藝本能寺信長公廟的毛利家,因為毛利大軍救援高松,秀吉寫信向信長求援,於是信長臨時終結了光秀的接待任務,命令他盡快集結軍隊,西向增援。

第六軍團是德川家康,盡管德川家康不是織田信長的部下,但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是堅固的同盟關系,他協助織田家抵御東邊的敵人,此時家康已領有三河、遠江、駿河三國,勢力比當年的今川義元還要龐大,他將策應甲斐的河尻秀隆和上野的瀧川一益,對抗割據關東的北條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