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樊族歸附(2 / 2)

山河英雄志 更俗 2019 字 2022-11-15

徐汝愚聞之動色,身子不覺前傾,說道:「樊湛何在?」

「正在前殿押衙房待召。」

「快去請來。」說罷,徐汝愚徑站起身來,「我去前殿。」走到外廂,對守值的方肅、水如影等人說道,「你們隨我一起去見樊湛,另外吩咐下去,封鎖樊湛已至江寧的消息,都事、校尉以下官佐不得與參此密。」

樊湛,樊徹之子;樊文龍附江寧,對樊徹打擊甚重,從那之後,樊徹漸將樊族權柄交於樊湛手中;樊湛親自隨子陽秋返回江寧,無疑表現樊族允同江寧一切提議。也難怪徐汝愚惘顧身份,前往前殿接見樊湛。

徐汝愚崛起清江,直至稱霸東南,雖然與樊族尚且沒有兵戎相見的時候,但是樊族謀算徐汝愚的心思卻從不比別家弱半分,這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撫州會戰之時,樊文龍就是接到樊徹密令,將樂清城的駐兵撤走,給溫嶺、金華地區的普濟海匪讓開西進撫州的道路。南閩戰事之時,樊徹在與江寧交界處集結重兵,施加壓力,欲令徐汝愚吞並南閩的計劃破滅。靖海諸戰之時,樊徹更是積極聯絡祝族,欲與普濟結盟共同抵抗江寧的軍事威脅。徐汝愚北唐遇險,樊徹又遣樊文龍北上行刺。

雖然樊族的諸多動作皆未生效,若是江寧洞悉其中巨細,難保心中沒有隱恨。江寧已成獨霸之勢,勢不容樊族割據地方,不歸附便是滅族一途。樊湛心知若要歸附,便需有足夠的誠意,予江寧以實質的助力,才能讓樊族占據較有利的位置。樊湛勸父親接受江寧的條件歸附江寧,並親自前往江寧,心里卻是忐忑,實不知江寧會如何待他,又想樊文龍或念舊情,會在旁說項。

待見子陽秋、樊文龍陪同數人徑直走將進來,樊湛望著居中的那個穿著粗布青衫的青年,怔在那里,待子陽秋將徐汝愚、邵海棠、趙景雲、方肅、水如影、邵如嫣等人介紹給樊湛聽,樊湛才回過神來,當即上前深揖而禮,口里說道:「余杭罪族子弟樊湛見過青鳳將軍。」

徐汝愚上前將他挽起,說道:「樊族拒匪有功,越郡百姓誰不念之,怎會是罪族?」將樊湛請到賓席主位,方細細打量此人。

普濟奪溫嶺,兵侵金華,樊徹、樊文龍領兵鎮金華、樂清,封鎖普濟海匪長驅直入之勢,樊湛坐鎮樊族大本營余杭,經營後方,頗有政績。與樊文龍一文一武,並列越郡青年才俊之首。

樊徹生四子,幼子尚未成年,次子與三子皆為拒匪戰死沙場,樊湛時年三十六,頦下無須,唇上短髭濃密,臉頰略長,長目寬眉,眸光里隱有擔憂與惶恐,倒也頗有英氣。

徐汝愚端坐上首,邵海棠、樊文龍、趙景雲、子陽秋坐對樊湛對列。

徐汝愚說道:「煩請子陽先生將此行細細說來。」

子陽秋望了樊湛一眼,目光又掠過身側的樊文龍,走出坐席,說道:「子陽奉命使余杭,造訪樊氏宗長樊徹,敘江寧拳拳盛意,邀樊族共襄盛事……」當下將出使余杭的詳情細細說出來,臨了說道,「樊公知大義在我江寧,願附驥尾,允江寧之議,特遣其子湛往江寧商議細節。」

徐汝愚「哦」然輕嘆,原來樊族尚有條件,但是能遣樊湛來議,有什么條件不能應允?徐汝愚微微側首,定睛望著樊湛,說道:「樊兄有何佳策,盡可說來。」

樊湛望著粗布青衫的徐汝愚,暗感傳言不虛,看不出他異過常人的地方,卻更加深知他潛龍藏淵、不可琢磨,整了整衣襟,趨步到堂下,揖禮說道:「樊氏見識淺薄,恨不能早識大人大義,以致曲折,深恨也,父親尤悔,願親行江寧謝罪,卻愧不敢行,在余杭待罪,遣湛稍致悔意……」

徐汝愚不言,靜聽樊湛說下去。

「父親深悔,特請大人降責,使其心稍安。樊族立宗濱海小城三百余載,然不能為百姓造福祉,所幸文龍先明大義,歸附大人,使樊族不至於無可挽回。父親請去樊氏宗長之位,望大人允其讓位於文龍……」

徐汝愚與邵海棠相視一眼,都明白樊徹的用意。

樊文龍本是樊氏次宗之子,其親族在樊氏一族無足輕重,只因出了樊文龍這一個大才。樊文龍在北唐時歸附江寧,有護駕之功,其人又有大才,隨徐汝愚歸江寧便居青鳳衛校尉之重任,樊徹希望由樊文龍接任樊氏宗長,將樊文龍一系與樊氏主宗一系合並,維持樊氏越郡大族的地位。

徐汝愚微微一笑,說道:「文龍便在此間,樊兄問過文龍的意思則是。」

樊湛轉首望向樊文龍,目光焦灼,直盯著樊文龍,生怕他說出一個「不」字。

樊文龍微微一怔,料不到樊湛會帶來這條議和之策,一時間有些慌亂,心湖微瀾,難以保持往時心平如鏡的心神,側目望向上座的徐汝愚,卻見他長目微張,不露聲色,倒是身側的邵海棠微微頷首,要自己應允。

樊文龍舉步走出坐席,坐到堂下,與樊湛前肩,迎望著徐汝愚深邃的目光,毅然說道:「文龍聽大人教誨。」

徐汝愚雙目一張,掃視眾人,說道:「那就勉強文龍了。」對水如影說道,「如影代我擬令,著司馬衙擢樊文龍為衛將軍,領青鳳衛。」

樊文龍單膝脆地,朗聲說道:「文龍惟鞠躬盡瘁以報大人知遇之恩。」

樊湛心里也是大喜,料不到徐汝愚對樊族如此寬宥,也隨之拜倒,激聲說道:「湛願隨宗長與樊氏一族子弟追隨大人,成就大業。」

徐汝愚走下坐席,將樊文龍、樊湛攙起。微微一笑,說道:「有用著你們的時候。」又吩咐道:「速請諸參議與寇先生進府議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