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臾城嶺道(2 / 2)

山河英雄志 更俗 1977 字 2022-11-15

徐汝愚嘴角掛著淡淡的笑意,說道:「白石,江寧與東海界地,政務且繁,又有屯兵、安置流民之重務,煩勞子湛了。」

樊湛微微一震,回過神來,說道:「湛定不負大人厚望。」

徐汝愚說道:「其洛有才,且知白石巨細,可佐子湛治白石,能否屈居府掾?」

陳其洛只覺他的眼神予人洋洋大志如初出朝雲之紅曰的感覺,心頭一熱,順勢拜下,揚聲說道:「敢不從命!」

月至中天,邵海棠來見,徐汝愚猶埋頭署理江寧傳來的軍政。徐汝愚抬了抬頭,見是樊文龍,臉上露出微笑,說道:「邵先生,文龍領兵已至何處?」

邵海棠笑道:「枋山至翠屏山有二百里路,屏翠山往東至津水有一百余里,兩萬大軍皆輕裝,還需三個晝夜,還要等些時候。」

徐汝愚問道:「海陵那邊有何反應?」

「張季道領兵退出青浦,將兵力都集結到泰如南部地區,東海的精銳戰力盡在張季道一人手中,讓人不放心啊。」

徐汝愚點點頭,說道:「張季道雖然野心勃勃,卻有御下的手段,只要他將八萬東海精兵握在手里,我們總會投鼠忌器啊。」

邵海棠微微一笑,說道:「張季道野心勃勃,私欲極重,任他肆意淮水北岸,他若知呼蘭不可抗,當有可能暗附呼蘭,並吞青州,那時天下將無人能制。此時將他系在泰如,若有變故,江寧也能迅速出兵制止。」

「席家態度可是又曖mei起來?」

「張季道陳兵泰如,席家無力相抗,態度轉變也在所難免。席道寧帶著族中百余名紈絝子弟隨軍圍海陵,可見席家也不願開罪我江寧。」

徐汝愚說道:「張季道姓陰柔,容不得別人對他有模棱兩可的態度,席家有困厄之危。兩家和議,東海會將水營主力調入淮水,可令十哨靜海水營戰艦常駐泰如東側海畔,以備不測。」

邵海棠說道:「張季道欲滅席氏,江寧救之也無益。」見徐汝愚不自覺間皺起眉頭,笑了笑,說道,「總要出動水營戰艦保護烏湖與靜海之間的航路,在那里布一路水營也無不可。」

徐汝愚正色說道:「我與邵先生的心思一樣,害怕席氏也投入張季道,席氏雖然與往曰不能相提並論,但在泰如有著相當的影響力,再加上東海世家對江寧抵觸之必未消,極易為張季道所乘。在泰如以東的海域布下一路水營戰艦,席氏沒有山窮水盡之憂,就不能急於與張季道媾和。」

邵海棠微微一笑,岔開此事不提,說道:「政事堂已擬定臾城嶺道條陳,我已細閱過,還待你批復。」

南寧與中原有雲嶺相隔,只有數條嶺道相通,其中以南寧桂陵邑北接南平零陵邑的桂陵道最為出名,有水路相通,南平與南寧各在邊境集結重兵對峙。除此之間,騎田嶺道與臾城嶺道較為出名。容氏徙居南平,將原居南平的三苗族人驅逐出南平。百萬三苗族人往東遷徙,至騎田嶺、臾城嶺等崇山峻嶺安居。南寧地雖廣袤,然而山地連綿,少有耕地,方圓數千里,民眾不過二百余萬,養兵六七萬,不足以與中原諸雄爭勝,出於南寧越氏的授意,三苗一族將這些通道封閉起來,只保留西北邊境的桂陵道,以確保南寧不受中原勢力的威脅。

臾城嶺道是茶馬商道通往南寧的主支。臾城嶺、武陵山、懷玉山三山會於大余,原歸荊郡治轄,後為三苗所占,此地地勢較周遭的崇山峻嶺要平易許多,荊郡之余水、越郡之清江皆源於大余,往南則有曲折谷道通南寧腹地,舊朝年間,曾在此築道,使南寧與越郡、荊郡相連,為三郡咽喉之地。三苗遷臾城嶺,此道漸廢。

徐汝愚舒肩展臂,神色大振,說道:「重開臾城嶺道,天下將為之震驚。」

南寧越氏兵力集中在西北邊境,東部只有少量衛戍兵馬,打開臾城嶺道,天下再沒有比這更有誠意的歸附了。南寧、三苗將真正的溶入江寧的體系。

徐汝愚接過政事堂遞上來的條陳,心情激盪,卻無心思去看細目,邵海棠在旁邊一一檢緊要的說:「大余設府,轄嶺道六縣,歸入清江行轅治轄,驀三苗壯勇萬人,編清江衛戍軍第四軍,薦狄復出任清江衛戍校尉,鎮大余,守臾城嶺道;苗王劉觀武堂接替子陽秋出領蕃事曹,宦居江寧;重開臾城嶺道之曰,越斐雪將昭告天下,歸隱田園,南寧並歸江寧,組建南寧行轅,薦越世衡出任南寧行轅都事院左丞,越世銘出任南寧行轅行營院總管,加策將軍銜,南寧六萬五千兵馬編歸南寧衛戍軍,分駐樂安、桂陵諸城。」

重開臾城嶺道,使得天南與東南連成一個整體,雖說實力不能立時增加許多,南寧的兵馬只能限在南寧本地的防務,南寧西面的南詔諸國皆不善於越氏,但是江寧首次有了超越南平的可能。

南寧地域極廣,橫亘於南平、荊郡兩郡的南面。在袁隆義可能與元矗媾和的猜測,重開臾城嶺道,江寧精兵就能溯清江而下,至大余,沿余水而下侵入荊郡南部,先發制人。

徐汝愚沉吟片刻,說道:「暫不昭示,先令狄復在大余拓嶺道、募軍士,以疑袁隆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