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墜落凡間的天使(求訂閱)(2 / 2)

最佳影星 白色十三號 1573 字 2022-11-17

人一旦有錢了,就會惜命,他也不例外,這里所有的一切加在一起,在馬修眼里,也沒有他自己的小命金貴。

周圍的記者都在准備設備,以記錄下難民營的實際情況,馬修這邊也與菲利普-格林德溝通完畢,在幾名難民署官員和保鏢的陪同下,向著難民營走去,很多記者隨後跟了上來。

這個難民營建立的時間已經很長了,馬修進入之後,最大的感覺就是臟亂差,曾經他最為窮困潦倒時居住的棚戶區,都比這里強之百倍,從一個帳篷間走過之後,他深切的感受到了一件事。

這件事當然不是要為受困受難的黑人兄弟貢獻出一切,他這種人也沒有類似的覺悟。

馬修深切感受到,投胎真的是一門技術活,沒有生在非洲,確實是種幸運。

他想起曾經有人要這要那,覺得各種不公平,估計來非洲的黑人區待上幾年,才能覺悟自己生活的國度是多么的安定繁榮。

馬修沿著一條稍稍平坦的土路,從帳篷間一路走過,這里的黑人身形消瘦,目光呆滯,似乎失去了對生活的所有希望,仿佛戰爭摧毀了他們的一切,包括內在的精神意志,剩下的只是如同行屍走肉一般的身體。

戰爭從來就沒有在人類的歷史上消失過,馬修雖然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也知道由宗教、信仰、民族和意識形態帶來的戰爭,別說是聯合國了,即便是出現一個地球聯邦,恐怕都難以根除。

「就這這片區域了。」難民署的工作人員這時低聲提醒道,「這里是我們規劃出的慰問區。」

後面的媒體記者也跟了上來,馬修隨即進入一個帳篷當中,與里面一個消瘦的黑人握手,說著事先准備好的套話,甚至與他擁抱了一下。

這些全都被後面為數眾多的攝影記者拍了下來。

如同海倫-赫爾曼說的那樣,馬修沒有帶任何慰問品,更多的是言語和身體上面的交流,與難民的每一次握手,每一個擁抱,都被記者忠實記錄在了鏡頭里面。

海倫-赫爾曼之前就跟他說過了,明天他會接受來自《時代》雜志的專訪,並且登上明年第二期的時代周刊的封面。

以他現在的名氣和地位,不可能成為《時代》周刊的開年封面人物。

能登上明年第二期的《時代》周刊的封面,也相當不容易了,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他的兩大贊助商梅賽德斯-奔馳和勞力士都有出力,聯合國難民署也在中間插了一腳,《加勒比海盜》劇組也喜聞樂見,加上馬修本身的影響力,才有了這次專訪。

在難民營的慰問和實地考察,馬修一切都按照難民署制定的計劃走,難民署方面有完備的方案,也用不著馬修這方面太過操心。

後面有媒體記者,前面有難民署負責開道,雖然臨近索馬里,但難民營在肯尼亞境內,肯尼亞是東非社會穩定和安全秩序最好的國家之一,一行人的基本安全都有足夠的保障。

馬修除了與難民們拍照合影,還特意觀察了一下布朗-威廉姆斯,或許是有過軍人的履歷,這位三十多歲的前三角洲部隊成員,始終沒有放松過警惕,在不引人注意的角度,緊緊盯著馬修接觸的每一個黑人。

難民營之行很順利,並沒有遇到狗血的槍擊或者搶劫事件,這里在藍色貝雷帽的維持下,基本秩序還是有的,而且也沒人會隨意針對聯合國難民署的人,畢竟沒什么好處。

離開難民營,馬修上了汽車,跟隨記者和難民署的官員一路往北走,驅車接近兩個小時,來到了北邊距離難民營最近的一座城市的外圍,這里有一座大型兒童福利院,收留了上百名沒有親人的難民兒童。

相比於難民營中的黑人,這里的兒童的待遇更好,還能接受一些志願者的基本教育,而且聯合國難民署物資供應及時,用海倫-赫爾曼的話來說,這里是聯合國難民署的一個對外窗口。

所以,這個兒童福利院一切都經辦的非常漂亮,任何人看了都會覺得聯合國難民署的工作做的很到位,每一個捐贈者的每一分錢,都用到了實處。

公益事業從來都不簡單,同樣需要精心策劃和運營。

馬修在兒童福利院里面,一直待到太陽即將落山,最後抱著一個黑人小女孩,坐在一群黑人兒童中間,留下了一張合影。

在這一刻,他絕對是墜落凡間的天使。

但一回到酒店,馬修就直奔洗浴間,洗了接近兩個小時的澡,連手掌上粗糙的皮膚都泡的起了皺,才從里面出來。

隨後的一天里,他以兒童福利院作為背景,接受了《時代周刊》記者的專訪,專訪結束之後,直接返回了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乘坐班機飛往洛杉磯。

當然,馬修沒有忘記布朗-威廉姆斯,特意交待海倫-赫爾曼多了解一下這位退伍軍人。

2005年悄然過去,2006年第二次出現在馬修的生活當中,新年之後的第二周,《時代周刊》的封面上,出現了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