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龐大的市場(2 / 2)

最佳影星 白色十三號 1593 字 2022-11-17

如此一來,《速度與激情5》三十天的放映時間中,有一半多都會在學生放假的七月份。

能拿下這樣的檔期並不容易,馬修將首映式放在太平洋對岸,就是為了表達重視和誠意,華特迪士尼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沒有博偉國際作為發行方,《速度與激情5》是很難爭取到這個時間段上映的,說不定就要被壓後推到九月份了。

到時影片最大的受眾群體已然開學,恐怕互聯網上早已盜版滿天飛,能有多少收獲很難說。

這絕對不是馬修想要看到的。

太平洋對岸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但是它的限額和分賬比例問題把它的地位拉低了,導致好萊塢過往對那邊算不上非常重視。

這種情況,在兩個月前得到了改善,中美雙方的大佬2月份簽署了一份歷史性的電影進口協議,其中涵蓋了太平洋對岸每年進口好萊塢電影的數量,進口電影的上映檔期和方式,以及好萊塢電影公司可以在太平洋對岸票房拿到的最終分賬比例。

數量上,正式的分賬片上漲到了三十四部,票房分成增加為百分之二十五。

《速度與激情5》是作為分賬片被引入的,也就是說能在太平洋對岸拿到10億rmb票房的話,可以分走2億5000萬。

以《速度與激情4》的反響來看,最少也能拿走1億rmb。

雖然百分之二十五比起國際通行的百分之四十引進片票房分成要低了不少,很多好萊塢公司對此也很不滿,甚至還有六大公司的高管表示「那邊沒有正當的理由不跟上國際標准」,但馬修已經很知足了。

這總比一拍兩散不跟你玩好多了。

要啥自行車啊。

好萊塢對那邊的了解終究不夠,比如六大公司一直在督促華盛頓當局提出要求,好讓太平洋對岸的大剪刀承諾不再使用「空檔期」手段來限制進口電影——在那邊電影需求最旺盛的時期限制好萊塢大制作電影上映。

他們還希望可以提前得知,甚至是直接控制進口電影在太平洋上映的檔期,以免大剪刀習慣將好萊塢大片安排在觀影人群較少的工作日上映,或者突然同時上映多部好萊塢大片,讓它們互相爭奪票房。

對此,馬修只能說,想的太多了。

短時間內,估計太平洋對岸不會再對好萊塢大制作分賬片做出太多讓步。

現在的這份協議,足以讓好萊塢電影在中國開啟一段黃金時代了。

協議帶來的不僅僅是好萊塢電影收入的增加,還有來自中國的大批資金涌入好萊塢,想要從好萊塢分一杯羹。

馬修這邊也有,有兩家來自太平洋對岸的公司想要投資《速度與激情》系列,甚至想要收購十三號工作室的股份。

現在十三號工作室真正的股東只有他和大衛-埃里森,馬修不會再增加第三個大股東。

至於來自於太平洋對岸的電影投資,他舉雙手歡迎。

只要他們願意單純分享投資比例的影片票房盈利分成,加入《速度與激情》投資人行列完全不是問題。

很多好萊塢大片也在相應的增加那邊的元素,以分享13億人的巨大市場。

但沒幾個人比馬修更清楚,那邊的元素不是添加上就能夠討好觀眾的,很多還會造成反效果,像他使用丹尼爾-吳和妮妮作為群體主要演員而不是打醬油,不是其他好萊塢大制作敢做的。

他們大多都是找些華裔或者太平洋對岸的演員打醬油,卻不知道這樣極有可能讓那邊的觀眾反感。

像非大剪刀制造的特供和特殊版本,並不會討好那邊的觀眾。

放眼好萊塢,在對待太平洋對岸市場上,馬修算是頭腦最為清晰的一批人,好萊塢影片中隨意添加的元素,在成為影片看點的同時,絕大部分都會變成網友吐槽的「槽點」。

很多強行植入的「中式元素」,往往是好萊塢以為的「中式元素」,在太平洋對岸的觀眾自己看來,往往就顯得不接地氣,輕者成為影片槽點,重者成為影片致命傷,影響影片質量。

客觀而言,這個年代太平洋對岸的觀眾恐怕是世界上最好伺候的電影觀眾,不要區別對待,不要刺激那幾個敏感的點,只要劇情能做到最基本的前後呼應,場面夠大,動作戲夠多,票房就不會是問題。

馬修的這部《速度與激情5》,中美兩地上映的版本沒有任何區別,場景更是放在了巴西,動作戲和大場面更不用說。

他有信心繼續贏得那邊觀眾的喜歡。

當然,在去太平洋對岸之前,馬修接受華納兄弟的邀請,要去參加《綠燈俠》的首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