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建議(2 / 2)

最佳影星 白色十三號 1615 字 2022-11-17

馬修禮貌的笑了笑,「請說。」

於老板臉上也堆起笑容,說道,「我在影院的周邊賣品區發現,賣的最好的產品是一款t恤,《速度與激情5》伐木累版本的紀念t恤衫,售價100元。」

他似乎有點感慨,「不說供不應求吧,t恤衫銷量卻不錯,還有其他一些《速度與激情5》的產品,賣的也還可以。」

馬修沒有接話,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於老板所說的他當然了解,早在《速度與激情5》完成剪輯之後,他就讓工作室在義烏下了訂單,大批成本較低而質量又不錯的周邊產品,從這邊運往北美,然後再進行鋪貨。

雖然對這邊的周邊產品沒多少信心,但他還是留了一批,讓迪士尼大中華區和海倫-赫爾曼的分公司合作,送進了很多影院的賣品區。

其實以北美的標准來衡量,這些周邊銷量一點都不好,但對於影片周邊銷量極差的中方電影產業來說,數據還是不錯的。

於老板最終問出了想要問的問題,「霍納先生,能不能冒昧的問一句?」

馬修輕輕點頭,「請說。」

「你投資的影片,比如《速度與激情》或者《暮光之城》。」於老板直接問道,「票房收入占據總收入的幾成?」

他又補充道,「如果可以的話,你主演的電影也算上。」

原本,馬修只是想露露臉刷刷存在感,沒想過參與討論,但問題問過來,他也沒打算回避。

想了一會,他緩緩說道,「大概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五不等吧,大致就是票房越高,周邊的銷售也會越好。」

聽到這話,對面不少人的臉色都有微微的變化,不止是中方的人,還有很多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電影導演與制片人。

因為他們面對基本相同的情況,一部影片的票房總是占據總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馬修很清楚,這邊的電影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產業鏈不是短短幾天就能建立起來的,行業規范和培養觀眾的消費與版權意識,同樣也需要時間。

這些,根本不是在國際上拿幾個獎就能解決的。

「我們發行的影片,票房在總收入中占比多少?」於老板這話似乎問的很不明確。

同樣從事電影行業的王老板回答道,「平均起來,應該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吧。」

中方的與會人員臉色都有點難看,他們大多是制片人或者投資人,從業電影行業的目的也很簡單,簡單到跟所有商人一樣。

於老板嘆了口氣,又說道,「我們先不說不切實際的國際市場,我們國內的電影衍生品市場在哪里?」

聽到這話,馬修難得受到觸動,畢竟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那么多年。

「任何一個電影市場想要成熟,都需要一個發展階段,特別是衍生品市場。」他考慮了一下措辭,緩緩說道,「電影衍生品本是電影產業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也是滿足受眾文化消費需求的一個關鍵,而貴方電影衍生品的開發尚處於低谷,這也意味著衍生品的營銷和開發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這話讓在場的中方人員不斷點頭,連林風聽著都覺得很有道理。

換做幾年之前,馬修也說不出這些來,但這幾年參與投資制作,運作影片上映到後期衍生收入等等,他對很多情況也有了足夠的見識。

周邊的開發需要有深入人心的原型及富有遠見的衍生品市場開發人員,這邊的電影很多只有發行權,沒有原授權,因此不具備開發衍生品的條件;或者是有授權,但沒有開發衍生品的意識;或者是有了開發的意識,卻沒有獨立開發的能力……

沉默了幾秒,馬修又說道,「這方面急不得,要摒棄臨時開發、貼牌生產以及賺快錢的想法,充分去研究市場,開發與影片相應年齡層次觀眾喜歡的東西。再者,明晰版權歸屬、建立衍生品固定的網絡和銷售渠道;建立專門的消費產品公司,將不同的價格定位涵蓋消費的各個層面,最重要的是要用一段時間耐心的培養觀眾消費衍生品的習慣。」

於老板和王老板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認同,馬修-霍納無疑點出了國內電影線下最大的問題,還給出了一個極好的解決建議。

馬修清了下喉嚨,又說道,「電影應該是一個產業鏈,我們通常在影院看到的作品只是這個產業鏈的火車頭。」

以他自身發展起來的經驗看,電影真正做大做強還是要產業化,規模大了,出產的電影多了,可能爛片會增多,但相應的出產經典電影的比例同樣也會提高。

出色的電影往往都是建立在一大堆爛片的基礎上。

會場中響起熱烈的掌聲。

林風看到周圍的同行們都在鼓掌,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馬修-霍納這個好萊塢明星真的與眾不同,好像的確想要幫助這邊的電影產業。

最起碼,提的這些建議挺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