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青春片大熱的時代(2 / 2)

最佳影星 白色十三號 1625 字 2022-11-17

馬修得到的消息,原本獅門影業都快要與原作者達成版權轉讓協議了,《飢餓游戲》票房大爆,原著作者直接推翻了之前的談判,向獅門影業所要三部曲高達8000萬美元的電影版權轉讓費用。

《暮光之城》和《飢餓游戲》先後大獲成功,似乎告訴所有人,這種設定科幻或者魔幻的青春小說很值錢……

北美放映第二個周末,《飢餓游戲》再取6100萬美元,從而將北美票房一舉推過了2億5000萬美元大關。

任何人都知道,馬修這個投資人賺翻了。

同樣是在這個周末,《飢餓游戲》出現在了不少海外地區的市場上,受到北美火爆效應的加成,在英語地區市場的票房相當不錯。

英國的首周票房達到了1533萬美元;在澳大利亞順利拿到了七位數,753萬美元足夠讓馬修笑出來了;即便是新西蘭,由於缺乏強力競爭對手,首周票房也有262萬美元。

除此之外,歐洲大陸的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遠東的香港、台灣、日本等,也在這一周海外開畫上映的范圍之內。

不過,《飢餓游戲》在這些非英語區的表現就要差了很多,票房遠遠談不上出色,被當地很多觀眾認為不知所謂,甚至許多海外媒體都在議論,為什么這樣一部奇怪的影片能在北美大賣?

影片深受所在地區的語言、文化和社會環境影響,在某些地區表現出色的電影,換一個區域,說不定就會遇到《飢餓游戲》同樣的情況,這還是最能在世界流行的好萊塢出產的電影。

這種反烏托邦的設定,本身就不是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大眾文化。

一個過於強勢的女主角,在女性地位一般的市場上,比如中東地區,必然導致影片被男性觀眾所排斥。

這是無法避免的,不是每個地方都像北美這樣,總有白左跳出來搞東搞西。

相反的,這個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人,如今對北美所謂的新女權主義的接受度有限。

《飢餓游戲》在海外市場的開畫成績為5930萬美元,相比於北美市場,只能說表現平平。

但北美的巨大成功,足以保證馬修獲得超高的收益。

《飢餓游戲》北美票房如此爆發,與馬修和華納兄弟極力推動的宣傳也脫不了關系,在如今這個年代,沒有宣發就等於沒有票房。

從本片的首支預告片在去年11月以《暮光之城:拂曉上》的貼片廣告發布到今年1月份的這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原著小說的銷量幾乎翻了一番。

截止到上個周五,《飢餓游戲》大量資源的支持下,幾乎登上了超過50本雜志的封面。

馬修讓貝拉-安德森做過確切統計,這部片子所有的電視廣告和贊助商宣傳大約覆蓋了北美近1億2000萬的人口。

隨後,《飢餓游戲》也跟所有好萊塢大賣電影一樣,惹上了抄襲和模仿的麻煩。

有很多北美以外的媒體,特別是日本媒體,宣稱《飢餓游戲》的原著小說和日本已故異色電影大師深作欣二的名作《大逃殺》之間有著諸多雷同。

這一點,馬修當初拿下小說版權的時候,就有了准備。

當然,以好萊塢電影慣有的態度,准備也不用做太多,回應一下也就算了。

《好萊塢報道者》專門刊文駁斥了這些北美以外的媒體的說法,還列出了兩者根本性的區別。

「《大逃殺》在故事結構和背景上,要遠遠小於《飢餓游戲》;《大逃殺》只是一個為了生存而殺戮的故事,而《飢餓游戲》則是為了革命而殺戮;兩部影片的兩個女主角非常不同;媒體在兩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不同……」

這當然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是不是抄襲馬修怎么知道?原作者蘇珊-柯林斯不會傻到說自己抄襲,他這個電影投資人更不會。

《飢餓游戲》該怎么放映還是怎么放映,全然不理會日本媒體的抗議。

這是好萊塢電影一貫的做法。

上映第三個周末,《飢餓游戲》在北美再取3210萬美元,北美票房順利突破3億美元大關,高達3億245萬美元,並且在北美票房榜上實現了三連冠。

不過,這部影片一家獨大的局面也到頭了,因為隨著五月份到來,北美暑期檔即將拉開大幕。

在2012年暑期檔第一個周末上映的影片叫做《復仇者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