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演技派(2 / 2)

最佳影星 白色十三號 1565 字 2022-11-17

別人或許以為這是馬修矯情,但他是馬修最好的朋友之一,非常清楚馬修對待奧斯卡可有可無的態度。

而且以馬修現在的身份地位,需要奧斯卡來肯定嗎?別開玩笑了。

邁克爾-法斯賓德看著銀幕上的克里斯-凱爾這個角色,馬修獻出了自己平生最出色的表演,起碼是最出色的表演之一。

電影中從年輕的牛仔到入伍參軍;從初嘗愛戀,到婚姻危機;從丈夫到兩個孩子的父親;四次進入伊拉克,從單純正義到身負戰友悲痛;退伍後從孤獨落寞,到融入生活……

能看得出來,為了飾演這個角色,馬修從內到外都做足了功課。

當然,這並不是說馬修的表演多么具有爆炸性,而是他演的非常平實,狙擊槍後的他,布滿胡須的面容下,沒有過多的情緒與悲憤,卻恰恰叫人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狙擊手。

平淡當中往往才能看出表演的水准,如果以後再有人說馬修演技差,邁克爾-法斯賓德敢噴他一臉口水!

因為馬修給了他這樣的底氣!

也不是所有人都覺得這片子好,散場出去的時候,邁克爾-法斯賓德聽到有幾個年輕人在議論,這片子太平淡,不像其他戰爭片,一點也不酷。

還有人說,《美國狙擊手》論感人和深度比不上《拯救大兵瑞恩》,論狙擊手的對決和場面的炫酷又比不了《兵臨城下》。

邁克爾-法斯賓德不僅搖頭,這部影片跟《拯救大兵瑞恩》完全就是兩個類型,不是每個人拍戰爭片都要像斯皮爾伯格那么故意煽情。

至於《兵臨城下》。

那樣一部從口碑到票房全都撲到爬不起來的片子,跟這部影片比根本不公平。

對《兵臨城下》不公平。

這是一部寫實主義風格的片子,邁克爾-法斯賓德不止覺得馬修演得好,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的也不錯。

他接受過軍事訓練,非常清楚一件事,打仗真的不是拍電影,看火爆場面看多了覺得這沒意思,真的打仗的情景是隨時隨地的冷槍和看不見的恐怖,你不知道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有人會對你開槍。

就像這部影片的很多場景一樣,戰場上的很多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像那種浪漫的宿命對決,非常不適合寫實的風格。

邁克爾-法斯賓德也跟很多參戰的軍人接觸過,其中不少人把戰爭比作一種毒品,危險、致命,卻又給人快感,讓人無法自拔。

回去的路上,邁克爾-法斯賓德發了一條推特:剛剛看完《美國狙擊手》,馬修貢獻了從影以來最好的表演之一,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還是一如既往的出色!

有一點他沒有說,馬修的運氣真的是好到爆啊!

這樣一部片子,原本在美國就非常有市場,一個強大而真實的美國英雄,在那些美國觀眾眼里,吸引力不亞於鋼鐵俠那樣的虛擬超級英雄。

如今,又遇到了911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遇襲,連大使都死了,這種在美國人眼里對付恐怖分子的影片,票房不爆都對不起利比里亞那群暴徒。

過往馬修的影片票房本來就是強項,利比里亞人給了一次神助攻,那更不是問題了。

相比之下,馬修的影片口碑方面較弱。

不過,現在的這種情況,恐怕《美國狙擊手》的口碑會爆棚吧?哪怕是那些瞧不上馬修的影評人,也不敢隨便亂說。

就像邁克爾-法斯賓德想的一樣,《美國狙擊手》獲得了全美媒體幾乎眾口一致的稱贊。

《波士頓環球報》評論《美國狙擊手》是關於戰爭中的人性最有力、最真實的電影;《紐約時報》認為好的電影就是在不斷變化、充滿智慧而且對觀眾足夠坦率。《美國狙擊手》是對戰爭的一次沉思,就是建立在罕見的同情基礎上;《今日美國》稱贊《美國狙擊手》的戰爭戲部分節奏控制良好而且表現出了戰爭的悲慘,既是一次愛國禮贊,也講述了一個有沖擊力的故事。

另外,還有一些媒體給了這部影片極高的評價。

在好萊塢給人們灌輸了40年的戰爭觀之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這部電影改變了人們頭腦中對於戰爭根深蒂固的觀念。

——《洛杉磯時報》

在這部伊斯特伍德對伊拉克戰爭冷眼旁觀的影片中,馬修-霍納向我們展示了他不可思議的演技,塑造了一個非常可信的角色。

——《名利場》

這部影片中,馬修對角色生理與心理的考量令人驚嘆,人物因此而顯得真實可信,繼《盜夢空間》之後,他再次告訴世人,馬修-霍納也是一個演技派!

——《好萊塢報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