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陝西番人(2 / 2)

晁氏水滸 藏劍翁 1520 字 2022-11-21

大梁滅宋後,抄蔡京等奸臣的家所得遠遠超過當初宿元景的預計。光是金銀和現錢便抄的五千多萬貫,豪宅、田產和貴重物品更是無數。

晁勇原本以為靠著這些錢可以支撐兩三年,沒想到西北這樣耗錢。

任諒點頭道:「西北有禁軍三十萬左右,一年光是餉銀就是五百萬貫。從中原往西北運糧消耗又大,每年采購軍糧所費都超過一千萬貫,還要修繕兵甲,不會低於兩千五百萬貫。宋朝的賦稅小半都耗在陝西六路。」

晁勇沒想到得了西北,收納了宋朝最有戰斗力的西軍,卻也找了一個吃錢大戶。

不過這個是宰相們頭疼的問題,還是交給他們吧。

晁勇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便也不再考慮這個問題,轉而道:「劉法號稱天生神將?」

任諒點頭道:「恩,不過這個稱呼倒不是他自封的,而是西夏晉王察哥所說,流傳於兩國間。劉法領兵作戰,勝多敗少,兩次打敗西夏晉王察哥,讓察哥哀嘆劉法是天生神將,兩軍交戰,都要躲避劉法兵鋒。他成名尚且早於老種經略相公,那些年西夏人可說聞風喪膽,可惜宣和元年,童貫輕敵,逼迫劉法率兵深入西夏腹地,不幸敗亡了。不然劉法將軍與老種經略相公坐鎮西北,西夏未必敢來侵犯。」

晁勇自然不信有兩人坐鎮,西夏就不會入侵,不過能得任諒這般評價,也可見劉法的威名了。

「任公在陝西任職多年,想必對西北之事知之甚深,不知任公有何教我?」

任諒想了想,道:「既然太子問起,我便斗膽說幾句,若有什么不對的地方,還請太子包涵。」

晁勇笑道:「任公但說無妨,不用避諱。我出身草莽,大家直來直往便是。」

「說陝西,就不得不說番人,唐朝衰落後,陝西就被吐蕃控制,境內漢人都被吐蕃化,形成一個個部落。直到宋朝攻占陝西,這些部落才又開始漢化。陝西六路其實宋朝可以完全掌控的也就是永興軍、鄜延路、環慶路、涇原路、秦鳳路五路。熙河路原是青唐羌控制,雖然熙寧年間,王韶便攻占了熙、岷、洮幾州,但是奪取青唐城卻不過十幾年。因此熙河路許多地方還被許多番人部落控制著,宋朝能控制的也就是州城。西夏不用費力出兵攻打熙河路各州,只要挑撥周邊部落,便能讓熙河路大亂。尤其還有個吐蕃王子益麻黨征活著,此人便是青唐羌的王子,青唐羌被滅不過十余載,在吐蕃各部落中還是很有威望的。若是此人趁機起事,恐怕西夏都討不了好。當初青唐羌占據湟水流域,靠著絲綢之路十分興旺,一度可以影響宋朝和西夏戰略平衡。」

晁勇驚奇道:「這樣說來,恐怕這益麻黨征不會放過復國的機會。」

任諒點頭道:「恐怕是這樣,不過益麻黨征復國也比讓西夏奪取了河湟地區要好。」

「任公說的是,比肥了西夏強。任公繼續。」

「再說其他五路,宋仁宗時,把陝西分為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四路,說是為了加強防備,其實也不無防備武將之意。畢竟陝西屯兵數十萬,宋朝最忌諱武將兵權過大,分成四路,宋朝也放心一些。不過四路互不救應的事情也多有發生,此事恐怕還是弊大於利。這四路的部落便多是當年吐蕃化的漢人,這些年也基本都恢復了漢人的生活。不過少數真正的番人部落仍然是桀驁不馴,尤其靠近西夏的地方更是時有部落叛逃西夏。下官當年做陝西轉運副使時,番人李訛哆便曾帶一萬多人叛逃。」

晁勇道:「他們叛逃恐怕還是宋朝的問題吧?」

任諒點頭道:「太子說的是。多半是因為朝廷賦稅繁重,他們生活無以為繼,或者是邊吏欺辱番人部落,導致他們叛逃。再有便是國防策略的問題了,為了抵御西夏入侵,宋朝大肆修建堡寨。修建堡寨需要大量木材,而番人多覺得山木都有靈,不少番人對大肆砍伐山林都有不滿。加上還有一些邊吏私自雇人大量砍伐樹木,結木為排,販到內地牟利。前些年便有番人殺伐木匠叛亂。還有一些部落則是因為鹽井的問題,很多番人部落都有鹽井,但是宋朝鹽是管制的。那些部落被迫獻出鹽井,心中自然不滿。」

這也算信仰不同吧,漢人或許還嘲笑番人愚昧,樹木怎么會有靈。

晁勇想了想,道:「朝廷賦稅的問題好解決,如今我大梁免去所有苛捐雜稅,只剩商稅,百姓負擔很輕。修建堡寨是兵事方面,我可以做主停下來。不過鹽井的問題涉及朝廷財政,還要朝廷討論。」

任諒點頭道:「朝廷恐怕也不同意把鹽井交給番人,西北的戎鹽品質也很好,有一些甚至不差於青鹽。鹽利便是在宋朝也是賦稅大頭,最多時一年高達四千萬貫,往常也在兩三千萬貫。如今朝廷免了苛捐雜稅,這鹽利就更重要了。」

晁勇瞠目結舌的道:「鹽有這般暴利?」

任諒點頭道:「朝廷控制鹽的售賣,收鹽不過每斤幾文,賣給商人卻是幾十文,百姓又都少不了吃鹽,利潤自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