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滅教富國(2 / 2)

晁氏水滸 藏劍翁 2534 字 2022-11-21

晁勇聽了,也不由有些不悅。

當初他要爭霸天下,這三人便不願進取,後來也一直沒有參戰,只是在後方躲著,天下一統後,這三人坐享其成,朝廷大賞開國眾臣時,這三人也混到了開國子爵,讓晁勇頗為不平,但是晁蓋堅持,晁勇也不好多說。

其余開國眾將,盧俊義、林沖授開國公;燕青、關勝、呼延灼、史文恭、魯智深、武松、秦明、花榮、董平、張清、李應、欒廷玉、楊志、徐寧、索超、劉唐、李逵、孫立、石秀、穆弘、扈成授開國侯;宣贊、郝思文、韓滔、彭玘、魏定國、單廷圭、龔旺、丁得孫、樊瑞,水軍李俊、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張橫、張順,情報司戴宗、時遷、朱貴,火葯局凌振,槍炮局湯隆授開國伯;晁勇親兵頭領石勇、薛永、解珍、解寶、呂方、郭盛、楊雄、孫新、鄒淵、鄒潤,水軍童威、童猛,白勝、杜遷、宋萬,情報司孫二娘、張清、朱富、李立、段景住,焦挺、項充、李袞、鄭天壽等人授開國子爵。

文臣吳用、趙明誠授開國公,公孫勝、柴進、蔣敬授開國侯。

張叔夜、王煥、李從吉、張開、韓存保、劉夢龍、韓世忠、劉錡、姚平仲等人也都授了爵位,但是都不是開國爵爺。開國爵爺全部是大梁在青州建立時便在朝中的人,除去趙明誠,可以說都是梁山老人。

石勇等人因為一直護衛在晁勇身邊,立功不多,只能屈居子爵,情報司眾人的功勞也不小,但是讓白勝、杜遷、宋萬三人和他們一般爵位,晁勇卻是有些不甘的。只是因為男爵泛濫,開國眾將最低也是子爵,晁蓋不願讓三人落空,晁勇也只能私底下賞賜親兵頭領。

晁勇不悅道:「他們要土地干什么?」

蔣敬道:「他們把皇上賞賜的宅子都賣給江南來的豪商了,京城大些的宅子現在又貴的離譜,他們想買土地再建宅子。」

「鼠目寸光之輩,那就按照朝廷先前賞賜他們的宅子大小,賣給他們土地,價格可以低一些,但是不能超過原來的面積。剩下的土地也不急拍賣,對外就說兵部已經全部買下了,我要給梁山老兵建房,免得他們退役後,買不起京城的房子。」

蔣敬道:「所有土地也就是一千來畝,恐怕建不了多少房子。」

晁勇笑道:「一層不行,可以多建幾層嘛。」

蔣敬搖頭道:「其中恐怕還牽扯到禮制問題,工部之人應該知道。」

晁勇點頭道:「恩,我回頭讓工部之人規劃一下,起碼要把想在京城定居的梁山老兵安置了。」

蔣敬拱手道:「太子仁義,梁山兄弟能跟隨太子實屬平生大幸了。」

晁勇搖頭道:「若無梁山老兄弟,哪有今日大梁天下。能有梁山眾兄弟跟隨,才是我父子之幸,天下之幸。可惜有一些兄弟看不到這大梁天下了。」

說到這里,晁勇更覺創業艱難,當即讓人去請工部主管營造房屋的主官來。

蔣敬略坐了坐,便也告辭離去,戶部事務繁忙,卻是容不得他閑坐。

主管房屋營造的工部郎中趕來時,晁勇已經想好方案。

工部郎中還以為是太子要修繕太子*或者別處宮殿,聽說是要給梁山老兵修建房屋,不由道:「工部的匠人不缺,只是卻要戶部先撥下錢財來,才好動工。」

晁勇想了想,道:「這筆錢由太子*出,你們做個預算,我從太子*直接撥錢給你們,圖紙在這里。」

如果要從兵部出錢,那么房屋就不好由梁山老兵獨享,但要是惠及全軍將士,朝廷有這個財力,京城也沒這么多土地,所以晁勇還是決定由他私人出資。建好以後低價賣給梁山老兵,並不會讓他血本無歸。

皇家票號已經擴張到大梁所有州府,少數繁華的縣也設立了分號,而且銀票已經在全國流通起來,票號已經不需要大筆押運現錢往返各地。

天啟二年皇家票號便盈利兩千多萬貫,雖然有朝廷在北方拍賣田地的緣故。但是天啟三年朝廷滅教後,拍賣的田地更多,毫無疑問,天啟三年,皇家票號的盈利會更多。

單是這兩年皇家票號的盈利,太子*的財富就可以和當初蔡京忽悠趙佶縱情享樂時候的國庫盈余相比了。

當然大梁國庫的財富更多,所以也沒人再打太子*的主意。

晁勇並沒設計什么筒子樓,而是設計的獨門獨院的二樓,一樓做客廳、廚房,二樓做卧室。院子不大,但是汴京城中有大院子的人家都是非富即貴。

很多百姓建的便是這種小二樓,工部郎中看了一下便明白了,道:「這種房子不難建,只是不知要用何種材料?土磚最便宜,木材居中,青磚最貴。」

晁勇自然不會想著偷工減料,問道:「自己燒青磚的話,也無法降低成本嗎?」

工部郎中搖頭道:「即使建窯燒磚,青磚的成本也很高,人工成本和消耗的炭都很大。鄉下大戶都很少用青磚。」

晁勇想到後世很常見的紅磚,不由問道:「那能燒出紅磚嗎?」

工部郎中點頭道:「紅磚燒制起來要比青磚簡單,成本也可以降低很多,但是按禮制,百姓不能用紅磚建屋。」

晁勇倒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愣了愣便道:「這個問題我會解決,你安排匠人建窯燒制紅磚,所有的房子全部用紅磚建,預算也不用做了,只要做好賬冊,我回頭會讓人查驗。」

即使不為了梁山老兵,單是為了給天下百姓解開紅磚這個禁制,多花一些錢也是值得的。

工部郎中自然不會懷疑太子解決不了禮部,恭聲道:「是,下官這就安排匠人籌建房屋。」

當第一批紅磚出現在汴京城中時,城中百姓得知朝廷已經准許百姓使用紅磚,便紛紛四處詢問打聽紅磚價格。

城中商人看紅磚有利可圖,便也紛紛在城外建窯燒磚。

一時間,汴京城中處處可見紅磚,家境殷實一些的百姓紛紛改建紅磚房子。青磚價格昂貴,除了少數達官顯貴用青磚蓋房外,大多數人用的都是土木結構。富裕一些的用木屋子,一樣美觀,但是一旦起了火頭,很容易迅速擴大,燒成一片白地。普通百姓也用不起全木結構,只能用土木結合蓋屋子,殷實一些的用的還是土磚,窮困一些的連土磚都用不起。

當然紅磚解禁,也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用起,但是受益的人群還是不少,而且也讓朝廷增加了不少商稅。

沒兩個月,一排排漂亮的紅磚樓便蓋成了。

剛剛新建的紅磚樓比大戶的青磚房都要漂亮許多,引得許多大戶也紛紛拆了青磚房,改建紅磚樓。

邊境城中的色彩也亮麗了許多,以前除了皇宮紅牆綠瓦和少數權貴的紅漆大門外都是灰蒙蒙的建築,整個城池顯得十分壓抑,當然這是對現代人來說,古代人見的多是土房,偶爾看到一個青磚房子都會眼前一亮。

當然紅磚樓還不能和皇宮的紅漆牆相比,皇宮的牆面用的是上好的紅漆,是亮紅色,而紅磚則有些暗紅。

當房屋建成,晁勇以每個院子一百貫的價格出售給梁山老兵時,城中百姓才知道這些房子是給什么人建的。

天啟二年,汴京一個小小的土房子就能賣一百貫,現在價格更高。城中的人得知太子給梁山老兵制定的價格後,馬上找到梁山老兵,願意以更高的價格從他們手里買。因此工部建的院子全部讓梁山老兵買去,不過除了極少數人覺得寺廟上面蓋的房子不吉利轉手以外,多數人都在汴京落了戶。

梁山老兵現在階官最低的也是都頭,都頭以上都不用擔心強制退役,每月餉銀便是十貫,足以在汴京安家落戶了。而且他們參加的戰役最多,各種賞賜都有數百貫了,在京城也都是殷實人家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