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禮儀之爭(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英格蘭小鄉紳最新章節!

整個英國訪清使團,包括艦隊官兵在內達到了八百多人,但能有資格和馬噶爾尼一起前往北京的也就只有九十二人,其中大部分是學識豐富的自然學家、畫家、博物學家和外科醫生。

為了方便向清國皇帝乾隆,以及他的大臣演示最新式的野戰炮以及步槍的使用,馬噶爾尼向清國的官員請求帶上一個支小規模配備武器的衛隊。在請示過乾隆皇帝並得到同意之後,通州的官員同意的馬噶爾尼的請求,但衛隊在演示新式武器之前,不可以隨意佩戴武器,使團的安全問題則有隨行的清軍保證。

該任務由艦隊的海軍陸戰隊的一個排來擔任,負責人是巴奈特少尉,這也是馬噶爾尼為自家外甥爭取的露臉機會,有了這一層履歷,以後巴奈特在英國軍界的發展會順利些。

和隊伍隨行的還有一百多車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送給乾隆的生日禮物,這些雜七雜八的禮物中,甚至有一台最新式的蒸汽機。關於蒸汽機的技術,英國人對歐洲其它國家像防賊一樣,列為國家級機密,但英國人卻大方地送給了清國,想要給對方留下一個不列顛聯合王國科國力強盛的印象,這樣也有利於接下來的通商談判。

可惜英國人的媚眼完全是做給了瞎子看,這些代表英國工業結晶的禮物,最終也是堆在倉庫里落灰的命運,並沒有成功引起清廷的重視。

訪清使團長長的車隊一路排開,足足有好幾里地長,頓時引起了官道兩旁來往行人的側目。

了顯示對使團的重視,也是為了爭面子,清廷派出了五百多鎧甲齊備的蒙古騎兵擔任使團的護衛。這支騎兵裝備精良,馬術也十分了得,給了英國人以極大的震撼,馬噶爾尼甚至感嘆說這些清國的騎兵,完全可以和威震歐洲的波蘭長槍騎兵所媲美。

威克漢姆不得不承認,經過一系列平叛行動的清軍,還沒有五十年之後武備松弛的模樣,其中也不乏經驗老道、裝備精良的部隊,眼前這支騎兵正好就是其中的翹楚。

威克漢姆對此倒是沒有太多的震撼,騎兵早就不是以前的陸戰霸主了,在隨後的拿破侖戰爭中騎兵徹底成為了輔助兵種,只是牽制敵軍側翼的一種兵種,又或者是在敵人潰逃的時候才派出進行追擊。

現如今,騎兵部隊沖擊步兵方陣的下場那只有死路一條,印度阿三的土邦騎兵沖擊英國步兵方陣的慘敗就是個典型的案例。滿人引以為馬上功夫,早就趕不上了世界戰爭形勢的變化,後來僧格林沁率領一萬多蒙古騎兵沖擊英法聯軍步兵陣列的大地悲歌,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通州離北京城沒有多遠,整支隊伍很快就進入了北京城的城門。在瓮城里理藩院和禮部的官員早就再次等候多時,見英國使團順利到達北京之後便長出了一口氣,隨即將使團帶到「會同四夷館」休息。

馬噶爾尼勛爵一心急著去見乾隆皇帝,以便當面提出通商和互相派遣大使的要求。但令他感到不安的是,英國使團在進入這座會同四夷館之後,清廷的官員們就好像將英國使團一行人給遺忘了,連續好幾天的時間再也沒有一個清廷官員來過。

馬噶爾尼急得嘴唇冒泡,幾次想直接出去都被門口的衛兵給擋了下來。

「威克漢姆上尉,為什么這些天來清國的皇帝陛下都不接見我們,難道是我們有什么失禮之處?」

這些日子以來,因為對中國禮儀的不熟悉,使團的成員總是莫名其妙地就得罪了隨行的清國官員,引起了很多誤會,這讓馬噶爾尼變得有些神經質,一旦出現什么反常的地方,就會下意識地認為使團里人違反了清國的禮儀和習俗。

馬噶爾尼勛爵曾多次找到威克漢姆,讓他監督使團成員的言行舉止以免犯了忌諱,但威克漢姆生活的現代社會,和中國的古代社會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時候就連威克漢姆自己也是一頭霧水,弄不明白那些繁瑣的禮儀是怎么回事。

威克漢姆想了想,斟酌道:「勛爵閣下,聽說皇帝陛下早就離開了北京,現在估計正在承德山庄避暑呢。」乾隆晚年基本每個夏天都會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小住一段時間,現在真是八月中旬,滿清的重臣和皇室成員基本都在熱河避暑,有人來鳥英國人才怪呢。

「什么?皇帝陛下竟然不在北京!見鬼,這些該死的清國人在耍我們嗎?如果清國的皇帝陛下不召見我們,那么我們出使還有什么意義!」馬噶爾尼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得團轉,早就沒有了所謂的英國紳士風度。

在政壇混跡多年的馬噶爾尼無比地清楚,國內各個集團勢力都正在眼巴巴地等著他用外交手段打開中國市場,以平衡日益嚴重的貿易逆差。可要是連乾隆皇帝的面都見不上,還談什么外交談判。

威克漢姆見自己的頂頭上司是真上火了,連忙解釋道:「按照以往的慣例,乾隆皇帝的生日慶典會在承德山庄舉行,在慶典上皇帝陛下會接見來朝貢的外國使臣,所以勛爵閣下完全不用這么擔心,只管等消息就好。」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小侍從腳步匆匆地走了進來:「勛爵閣下,清國的皇帝陛下派遣的特使現在就在門外,閣下你看是不是出去迎接一下?」

這位馬噶爾尼勛爵的侍從口中的特使,也就是乾隆皇帝派遣前來接待英國使團的欽差大臣——長蘆鹽政使瑞徵。

熟知這段歷史的威克漢姆怎么會忘記這個中英外交史上重要的滿人官員呢?馬噶爾尼對瑞徵的印象很差,曾經在他的回憶錄里面直言不諱地寫道:「清國皇帝陛下的特使瑞徵是個韃靼人,和之前我們所見的那些杉杉有禮的漢族官員很不一樣,他很傲慢也不注重禮節,常常讓雙方的會面陷入尷尬的境地。」

不過寫下這段話的馬噶爾尼,此時並沒有意識到他將面對的是怎么樣的一個角色,只是高高興興地帶著威克漢姆和斯丹東男爵便迎了出去,他希望和這位特使商量覲見乾隆的時間。

還沒走到會館的大門口,便見一位身穿三品官服、腳蹬白底皂靴的滿清官員正帶著五六個隨從大步朝院子里走來。馬噶爾尼雖然對滿清的官服體系還是一知半解,但心思縝密的他,還是很快地分辨出打頭那位中年官員應該是身份最高的人,肯定就是小侍從口中的特使大人。

「我是不列顛聯合王國國王喬治陛下委任的使節喬治·馬噶爾尼勛爵,見到你是我的榮幸,特使閣下。」雖然馬噶爾尼的姿態放得很低,但是瑞徵並不買賬,只見他高揚著腦袋,斜著眼看了馬噶爾尼一眼,用滿語說道:「你就是英吉利的正使吧?我奉了皇上的御令,前來教授你們覲見的禮儀,爾等可要好生學習,切勿在皇上和眾臣面前進退失據,丟了顏面。」

瑞徵嘰里呱啦地用滿語說了一通,威克漢姆也是一頭霧水。在後世連滿族人都不會滿語了,他一漢族人更不可能懂得一門頻臨滅絕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