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殺破狼(三)(2 / 2)

鐵血強宋 下官 2063 字 2022-11-22

此時此刻,在延福殿中,著急穿著絳紅紗袍,戴著紗帽,正與兩個心腹臣子,商議些事情,其中一人賜坐在下,身材高大,白須皓然,正是蔡京。另外一人侍立在趙佶身邊,顯得更親近一些,卻正是梁師成。

這些時日,蔡京和梁師成都顯得非常低調,並沒有對朝局有什么舉動,蔡京是什么盤算,他城府太深,外人很難看得明白。至於梁師成,就純粹是避避風頭,熬過在楊凌手里折了一陣的風頭再說。隨著時局漸漸變化,隨著汴梁城暗自擾動起來,如梁師成暗自往還了對其間局勢有心之人之後,也終於按捺不住要跳入場中,至於蔡京,只要身在汴梁,估計也終將是局中人物。

今日趙佶與蔡京他們在這延福殿中,也不是商議什么要緊的事情,無非還是算算財計上面的那點事情。

楊凌前段時日應奉天家兩百多萬貫,在禁軍坐糶事上又得了一筆,不過現在還壓在楊凌手里,作為發行第二期債券的憑借,趙佶預想按照楊凌本事,今年少不得還有兩三百萬貫流入他的內庫當中。

一旦稍稍有了些錢,趙佶自然就想著自己享用之事,他久矣不治宮觀,正不自安,怕妨礙自己修道長生之途,就很是想花一筆錢出去,這事情自然是梁師成的首尾,具體要和他商議的。

可是今時不比往日,由禁軍坐糶事而生發出來的財貨,純然用於趙佶自己的享用,實在是說不過去了一點,多少要點綴三司虧空一二。

召蔡京來,就是商議看最近有沒有什么繼續彌補的虧空,有什么必不可少,三司卻擠不出來的支出,蔡京在這上頭,向來是深體聖意的,必然能做得圓滿,既不傷他聖君之名,又讓他能少朝外掏一點。

另外則就是關於這坐糶事所生出的這筆錢,還要與蔡京商議一下,是作為常例,每年禁軍各項支用照常發放,只是其中三百萬貫卻坐支給楊凌作為他運營資本,或者就是干脆在撥付禁軍各項支用上直接扣除這三百萬貫。

在趙佶的傾向,自然是願意將這三百萬貫交給楊凌營運,他營運所得,源源不絕的就應奉的是內庫,對三司財計,他點綴一些便罷,至少一半還是留給他的,若是直接扣掉這三百萬貫,節省下來的,還不全是歸三司支用,對他這個官家來說,沒半分好處。

修治宮觀之事,說出來畢竟有些礙口,只能放在後面,最先和蔡京商議的,還是這三百萬貫的數字將來如何處理的事情上,在趙佶想來,楊凌得這差遣,得蔡京之力不少,當然蔡京在面上撇得干凈。

這個時侯蔡京雖然不會明著和楊凌拉什么關系,至少為難楊凌的事情,蔡京是不會做的,卻沒想到,他提出此事之後,蔡京端默半晌,最後才起身行禮,斷然道:「此三百萬貫資財,只是特例,今後決不可留置在楊大人手中運營,正應從每年撥付給禁軍各項支用項下扣除,作為國家財計別處開支,老臣意見就是如此,請聖人明察!」

趙佶一怔,還未曾開口,旁邊梁師成卻冷笑一聲:「這三百萬貫,是楊大人從禁軍中擠出來的,這個時侯三司卻要將之攘奪過去。而且這三百萬貫,在三司手中就是三百萬貫,在楊大人手中卻能生出五百萬貫,六百萬貫,甚而更多出來,從東府到三司,卻有這個本事不成?」

趙佶只覺,今日還是與這兩個心腹臣子與會,兩個人對楊凌的態度,卻是比起上次完全反了過來,微微有些訝然,不過人逢喜事精神爽,身為皇帝發了財同樣心情不錯,當下也不以為意,笑吟吟的道:「梁師成說得不錯,這楊凌的確有理財本事,就是以資財用來發債,別人也只是認他,三百萬貫在他手里的確能生出更多來,如何不能交付於他,讓他運營,以便對國計有更大好處?」

蔡京不動聲色,淡淡道:「楊大人掌握之資財,已然太富,又經發債一事,動輒便是數百萬貫出入,雖然楊大人勤謹應奉天家內庫,然則人臣掌握如此之多資財,實在有些干礙,為楊大人自身計,也不能再多將資財交於他手中了。」

「國家自有三司為國理財,若是再將大筆資財交在楊大人手中營運,豈不是就別立了一個三司出來,那國家設官立衙,還有什么意義?」

這番話蔡京說得是義正詞嚴,完全不象他向來做派,當年設立東南應奉局,等於大宋在東南另外一個負責財計事的官衙,一時權傾半壁,蔡京只有竭力促成,沒有在這上面說半句

梁師成的表現,也不象他一向對楊凌態度了。

今日仿佛是鐵了心對楊凌力ting到底,當下又是冷笑一聲:「如今三司,除了哭窮,還對國家財計有什么補益么?只會每年一屆又一屆的發鈔,發出來就是貶值,到處拒用,現在官吏俸祿,都是鈔多錢少,大傷國朝歷代恩養士大夫的本意!現在有一楊大人在,能有三司未曾有的理財手段,凡事有經有權,此刻正是窘迫時侯,暫時委以楊大人重任,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一旦國用稍稍寬裕,自然一切都歸於正途,楊大人是聖人親自提拔於微末之間,現在效力之心正切,正是敢於任事的時侯,卻要限制他的作為,正是誤國不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