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免費(第三更,500月票加更!)(2 / 2)

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1589 字 2022-11-22

但刻石經立碑文,可是很麻煩的。而且也一樣容易損毀,但現在張超的這個雕版書,卻讓孔穎達驚嘆萬分。

只要雕版校對好了,然後印刷,那就都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書了,再不會存在什么錯誤,或者抄錯的情況,聖人經典也不會出現各種缺失、疑議、歧義了。而且張三郎書里用的標點符號也很好,雖然說許多讀書人一開始讀書,就得學會斷句。

但有一些關鍵的地方,就算是一些大儒,也會有疑異之處。那些往往涉及一些典故歷史等,甚至一句話能解釋出多種意思,可如果加上標點和符號,就能最大化的減少這種歧義。

這同樣對於讀書人,尤其是那些新學者來說,這能大大提升他們理解經典的速度。

一本雕版的書,就等於一塊石經,千千萬萬本印刷書籍,以後再不用擔心典籍遺失,甚至是缺失疑異了。

「德明,我打算也把我的書稿送去張家雕版印刷出來。」

「可是張家雕版刻書不是得千部起印嗎?」

孔穎達想了想道,「但我這並不是直接買書啊,我只是刻印我自己的書,如果我少刻印一點,應當要便宜一些吧?」

孔穎達手里有一套書稿,是他整理他祖先孔子的論語。

孔穎達是孔子的三十一世孫,他一直有個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讓論語也成為儒家的經書。

論語經歷這么多年,有三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各個版本的內容都有些不一之處,特別是一直到了此時唐朝,論語都還沒有進入儒家的經書之一。

漢五經,唐九經,都沒有論語的一席之地。

孔穎達花費很多年時間,一直在整理三家論語。論語成書於戰國初期,但毀於秦始皇焚書坑儒。在西漢時僅有口頭傳授,後來從孔子住宅夾壁中得到部份本子,分為魯人口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授的齊論語22篇,以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在的古論語21篇。

西漢末時,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此本成為當時的權威讀本。《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東漢末鄭玄又以「張侯論」為底本,參照《齊論》、《古論》作《論語注》,遂為《論語》定本。

孔壁中的古論語由孔安國向武帝獻書,結果正值「巫蠱事件」,朝廷將這批書退還給孔氏,「其學於是在孔家流傳。

張穎達一直希望能以孔子夾壁中的古論為主,兼采齊論魯論,編成一本新的論語,並且給這本論語注疏。

古人給經典注疏,當然就是解讀。

孔穎達編的論語注疏,計劃編成三十卷,目前已經有了十卷手稿。

如果按張記書坊的印書方式,得千本起印,這可能得刻上千個板,一套書六貫,一千套就得六千貫。

孔穎達印不起。

「仲達你的論語注疏可是一本大家之作,也許我們可以跟張三郎親自談談,他或許能支持你呢。這樣的好書,當然得印刷流傳。」

「要不,趁著今天張家喜事臨門,咱們去登門慶賀一下,順便談談你這本論語注疏。」

張府。

張超對於來拜訪的這孔穎達二人有些小意外,招呼著兩人到花廳坐下。

孔穎達和陸德明的名字張超是知道的,國子學博士,還是天策府文學館的學士,兩人都是成名多年的大儒了,真正的名士。

張超本來還擔心這兩人是來踢館砸場子的呢。

結果一聽,兩人居然是想來印書的。

私人來找張超印書,這還是頭一回啊。不過唐人這時候還沒有版權意識,若是自己寫了部書,還巴不得讓別人去抄錄傳播,絕不會說要收版費的事情。

「孔博士手里有本論語注疏?」

「還沒有完成,計劃是三十卷,目前只完成了十卷。」孔穎達把自己的十卷手稿帶了過來。

張超翻看了看,這本論語不僅是注疏,還等於是重新編纂了一個新版的論語,然後又再對這新版的論語,進行注疏。

字寫的很好。

張超心里頭贊揚,然後細看這版論語,與自己後世看過的似乎差不多,但又些地方也有點不一樣,內容似乎有增加。嗯,注疏解釋的也都不錯,不愧是孔子三十一世傳人。

也對,論語可是孔氏的家學。

張超覺得,若是把這本書印出來,拿去賣的話,應當會比較受歡迎,畢竟這個版本的看起來很權威,而且注釋的也好。

「這是本好書啊,我願意印。」

孔穎達一聽很高興,忙問,「那印書之費得幾何?」

「免費!」張超笑著答道。

孔穎達和陸德明兩人都怔住,免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