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皇後惱怒(2 / 2)

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1780 字 2022-11-22

李世民看著這面寶鏡,還真有些不舍。

「父皇,這面寶鏡賜給兒臣吧,兒臣想要。」李承乾一雙眼睛只盯著這面鏡子,根本移不開了。

李世民皺眉。

他低頭望向太子。

「你真想要這面鏡子?」

「嗯。」

「那你可知這面鏡子價值多少?」

「父皇剛剛說價值萬貫。」

「那你可知一萬貫是多少?」

「一千萬錢。」

李世民再次搖頭。

「一千萬錢,你知道一千萬錢堆到這里會是多少嗎?」

「兒臣知道,一個開元通寶正好一錢,一千錢是六斤四兩。一千萬錢,就是六萬兩千五百斤。」

「你沒說是六萬四千斤,朕倒是有些欣慰。但是,你既然知道一萬貫,是六萬兩千五百斤,堆在這能堆成一座錢山,你為何還想要這面鏡子?」

李承乾不說話了。

「太子,你也不算小了,當明白事理。這面鏡子確實好,也非常值錢。你身為太子,應當看到的不是這面鏡子的奢華,而是這面鏡子真正的用處和價值。如李所說,這面鏡子應當拿去賣掉,換成一萬貫錢,有這一萬貫錢,你可以救濟孤寡,賞賜非常和將士,能做的事情很多,而不是把鏡子收藏在自己的宮殿之中自己天天觀賞把玩。」

李泰在一邊道,「父皇,兒臣也要把我宮中的鏡子都拿去拍賣,賣了錢拿給父皇去賞賜百官和將士。」

李世民聽了非常驚訝,十分欣慰。

「青雀說的好,不過你宮中的鏡子還是留著吧。承乾,你要多跟青雀學習,青雀比你小的多,可卻比你懂事的多。」

長孫氏並沒有為太子說話。

「陛下,承乾年歲漸長,越需要一個好老師了。陛下請李綱教導太子,可是李綱年歲太大了,都八十多歲了。裴世矩也是個有學問的,但也都七十多歲了。陛下還是應當為太子再擇一良師。」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雖然都兼了東宮官,但實際上他們根本沒空去教導太子,只是掛個名而已。現在李世民主要還是讓李綱和裴世矩教導太子功課。

但這兩個雖然學問高,可一個八十多一個七十多,確實年紀太大了。

「皇後覺得朝中哪個比較適合做太子老師?」

長孫氏想了想,「臣妾覺得文遠就不錯,之前他也教導過承乾,就不錯的。文遠年輕,教孩子也懂的因材施教,教課也不古板教條。加之,文遠也是朝中少有的有才之人,有才學又不迂腐,他還是太子少保、太子少詹事呢。」

李世民也點頭。

「李確實是個不錯的人選,可現在李在朔方。朔方初定,也還離不開他啊。暫時李還回不來,過幾年吧,等朔方過幾年穩定了些,那時召李入朝,讓他來教導太子。現在嘛,你看魏玄成如何?」

「魏征?」長孫皇帝怔了下。

「陛下,臣妾覺得如果請魏征教導太子,還不如請馬周。魏征從前輔佐過廢太子,半途而去,沒有盡忠盡責。倒是馬周,以前一直跟著李,還曾是白鹿書院的副山長,是個有才之人,且曾經跟隨李很久,行事很有幾分李之風。」

「馬周現在是洮州刺史,也在外任職。」

「那陛下就調他入京就是,太子身為一國儲君,教導之事可不能耽誤了。」

李世民點點頭,「嗯,這倒也是,那就調馬周回京,授馬周為中書舍人,兼太子中允。」

中書舍人和太子中允都是正五品,馬周現在是洮州刺史,那是個上州刺史,正三品。這調入京反而是降階使用。

不過馬周入京,散階本品還是正三品不變。

而且太子中允是東宮左春坊的次長官,中書舍人更是中書省重要的官員,掌制詔,就是擬草詔旨。中書省六位中書舍人,一人對應六部中一的部。

在大唐,國家的權利是通過皇帝頒詔令執行的。

大體說來,中書省主起草詔令,門下省主審議詔書,是決策機構。中書令由皇帝處領旨,或將宰相們議決之事,交給中書舍人起草詔令。

中書舍人有六個,在起草詔令的過程中,可心互相商量,並允許,各執所見,雜署其名,這稱之為五花判事。

中書省其實就是個專門頒紅頭文件的部門,其它的事情它也不管。中書令在皇帝那里領受意圖,回到省衙,就把皇帝的講話精神傳達給自己的得力部下中書舍人們。

中書令和中書侍郎是不干具體工作的,起草文件這樣的活就得由這六位中書舍人干。

因此皇帝的講話精神,就得由這六人來負責起草,根據皇帝指示的類別,將草稿交給對應的其中一個中書舍人,六個舍人剛好對應六部。

這個中書舍人就要依據皇帝的指示精神和中書令的指導綱領,以皇帝的口吻起草一份詔書。草稿擬成後,中書令一般會對草詔審核潤色修改,形成正式的范本,然後再呈遞到皇帝的案砂。

如果皇帝認為這份詔書領會了他的意圖,那就御筆在詔書上批一個敕字就行了。

因此可以說,中書舍人雖然品級不算高,正五品,但卻絕對是中樞的要員。能當上中書舍人的,一般都是前途無量的,將來是很有機會做宰相的。

李世民把馬周選為中書舍人,因此絕不是降職使用,恰恰相反,這是委以重任了。

坐上中書舍人的位置,那就算的上是儲相了!

把馬周調回了朝廷,洮州刺史倒又空出來了,「讓許敬宗接任洮州刺史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