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李世民(2 / 2)

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1515 字 2022-11-22

夏花被太子騙了,梨花帶雨哭的正傷心。

承乾輕聲細語,甜言蜜語的哄著。

「我以後再也不相信殿下的話了,還說會很舒服,痛死了。」

「第一次是這樣的,以後就會很舒服了。」

「再也不要了。」

·······

北宮,長樂殿。

夜已深沉,李世民卻還沒有睡。

皇帝披散的頭發中,已經有了絲絲銀發。

夜半三更,整天皇宮都在沉睡。

寂靜的宮城,如同一只巨獸。

李世民還在翻看著道德經。

最近皇帝迷上了黃老學說,黃老曾是漢時大受劉家歡迎。這個學說也是漢初的統治思想,那個時候還沒有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漢初的統治思想還是黃老思想。

所謂黃老,就是尊上古的黃道和老子為創始人,故名黃老之術。始於戰國,盛於西漢。

黃老道家以道家思想為主,發展黃帝、老子的道家思想,但又兼采陰陽、法、儒、墨等諸家觀點,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其特點,就是無為而治、中庸之道。

如果再說簡單點,就是休養生息。

前漢初年的黃老之術,確實讓漢初迅速的恢復國力,有了文景之治,這才有了後來的漢武強盛。

可李世民近來讀書,除了讀道德經外,其它書也是讀的,其中司馬遷的史記和李超的資治通鑒他更是讀了多遍。

在讀李超的資治通鑒中關於漢武帝這一段時,他看到李超寫漢武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

這讓他印象深刻。

李世民最崇拜的兩個皇帝,就是秦皇和漢武。

但這兩位皇帝的結局卻大不相同,秦始皇一統天下,卻二世而亡。漢武帝用兵數十年,到晚年不得不下罪已詔,但漢卻依然延續下去了。

這是為什么?

李超在這一段里寫道,臣超曰:天下信未嘗無士也!武帝好四夷之功,而勇銳輕死之士充滿朝廷,辟土廣地,無不如意。及後息民重農,而趙過之儔教民耕耘,民亦被其利。此一君之身趣好殊別,而士輒應之,誠使武帝兼三王之量以興商、周之治,其無三代之臣乎!

反正李超的意思是漢武搞擴張的時候,好像滿朝都是亡命徒。而開始搞內政民生時,又出現大量的經濟能手。這就奇怪了,漢武帝想干什么,就有人配合他干什么,這是不是說明當時前漢人才濟濟,君主能力強悍?

李超後面說如果漢武帝對自己要求高點,那就能成為三皇五帝了。

這本書里,李超也是很佩服漢武這個皇帝的,說漢武有三大優點,一是聰明有決斷,二是善於用人,三是執法公正無私。

因此李超在書里最後總結漢武帝時說,漢武帝雖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大興土木,外事四夷,信仰神怪,巡游無度,讓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和秦始皇差不多,要是秦始皇干這些事情,早就亡國了。但漢武帝比秦始皇還能折騰,不但沒亡國,反而還讓漢在他以後更強盛了。

漢武以改革著稱,不斷推陳出新,差不多把整個天下都重新修了一遍。但在李超看來,漢武帝的所有折騰,都是有章法的,有依據的。

滅匈奴,有雪恥白登的旗號,有復九世之仇的春秋大義。

開疆拓土,這也是商周天子的最主要功績,對於不服王道的就要征伐,這是功。

削弱割據,搞推恩令,也是在律法之內搞的,並不廢除劉邦定下的劉氏封王制度。

而通過鹽鐵專賣,收入大增。通過檢舉富人的違法行為等,這些也都是在律法允許之內的。

所以李超的總結就是,漢武帝雖然會折騰,但他是一個會利用儒家和法家思想,給自己的**戴上鐐銬,還玩的很好的人。

正因為有這些優點,再加上一些細節,比如虛心納諫、執法公平、會托孤等,因此就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之一了。

歷史上,前朝的楊廣也跟漢武一樣的想法,可最終楊廣卻把自己折騰的亡國了。

為什么呢?

前有秦始皇,後有楊廣,為什么他們不能如漢武一樣呢?

李世民這段時間一直在琢磨著這個問題。

大唐如今強盛無匹,甚至可以說遠超秦漢,已經達到了自三代以來的一個高峰。李世民已經開始在為如何讓大唐保持這種勢頭,如何維持李唐王朝的傳續思慮了。

為什么漢武帝能成功,楊廣就亡國?

漢武帝後,到漢昭帝漢宣帝的時候,看起來,漢朝達到了極盛,但是卻盛極而衰,這又是為何?

平衡!

李世民思慮許久,得出的結論就是平衡。

漢武帝的行事之法,就是各種削弱、各種制衡,每次折騰的天翻地覆,但都保持了一個平衡。

而在後來昭帝宣帝時,平衡卻打破了,匈奴徹底傷了元氣,後黨徹底做大了,老權貴徹底沒了指望,官僚徹底板結了,百姓也漸漸沒有恐懼也沒有希望了。

漢武帝的改革為什么能成功?

他是如何一步步掌握大權的?

是從上林苑的騎兵訓練開始,是從團結一批出身卑下的死黨開始的。

漢武帝明察秋毫、及其果斷,又有主見,這才讓他的改革能堅定不搖的推動下去,才能毫不動搖的信任自己的手下,才能最終成功。

大唐帝國的明天該何去何從?

楊廣的改革失敗了,國亡了。自己的新政現在看似成功,可是否已經埋下了隱患?

誰又是這個隱患?

是大唐的異姓封侯們,還是李超?又或者是那些一天比一天強大起來的新興工商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