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廣積糧(1 / 2)

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1630 字 2022-11-2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唐朝好地主最新章節!

秋高氣爽,黃葉紛飛。

柿子紅了,大豆也熟了,灞上李家的農奴和長工們把田里的大豆收割回家,一把把的曬起。

到處都是豐收後的喜悅。

老爹手抓起一把打落的豆子,滿意的道,「這黃豆好,大顆、飽滿。」

李超和幾個把頭在估計今年的大豆收成,這些都是夏天收獲水稻後的稻田種下的大豆,眼下收獲,產量喜人。還是靠水好,下半年鯨魚溝水庫水量減少,但有水車還是給大豆在關鍵時候澆了水,因此大豆顆顆飽滿大粒。

「估計得有兩石呢。」一位把頭笑道,種了一輩子庄稼,估算起來眼光較准。「以往我們自己家大豆,一畝只有幾斗。能出一石的,都是不得了,還是休養過肥力的土地。而我們這地,上半年還種了水稻。」

「我們的地一來肥力足,每年施那么多肥,底肥、追肥都足。而且水也沒缺過,產量自然高點,何況我們這豆種,也是特別培育過的。」

李家的地跟別人家不一樣,李家種地那是種出花來。有見過每年花大把的錢去培育種子的嗎,而且估計也沒有哪一家,對用肥有李家這么清楚,每年施加的肥都不知道多少。

人工和本錢都是下的很足的。

「上半年種水稻,下半年種大豆,到了冬季還能種一季蘿卜,咱們家的地一年收三次,好些人家的地是種一年休耕一年,一年也只種一季。可了不得啊。」

「是啊,難得年年還有好產出。」

要是一般的地這樣種,早就減產甚至無收了。

「說到底,還是得施服保證地力。如果不施肥,這地是吃不消的。我們每年往地里施多少肥啊,一擔一擔的往地里挑,還不斷的追肥。」一位把頭笑道。

「其實關鍵還是換種。」李超告訴幾位把頭,「如果我們連著種水稻或粟麥,就容易得病。因此我們要種一季稻種一季豆再種一季蘿卜。而且,種大豆還有一個好處,種大豆其實能增肥。」

「這是什么道理?」

也有人道,「我發現好像也確實是這樣。」

大豆的根部有豆瘤根菌,能夠幫助土地增肥。

「再過半個月,油坊可以開始榨油了。」

李家這幾年的油坊也是遍布全國,每到收獲季節,大量收購大豆、菜籽、茶籽、芝麻,以前百姓普遍是煮菜燉菜,但這些年,鋼鐵產量的大增,鐵鍋的價格下降,千家萬戶也用起了鐵鍋,習慣了炒菜,這油的需求也跟著大了起來。

煮菜可以用動物油,但炒菜卻需要菜油,用羊油豬油炒菜,並不合適。

需求量的大增,也使得油產業也越來越大,榨油下來的油渣能夠做香皂、肥皂,豆餅可以做飼料,也可以做肥田的肥料,規模大,許多榨油剩下的不值錢的東西,便也有了用處。

「隴右河套等地,可以多推廣一下油菜,我們可以跟當地的百姓先簽定購合同,定好收購價,先預定好。也可以先付一點定金,這樣我們的菜籽量就能保證了。關中和河北等地,要多種點大豆。」

這些年,百姓們的生活變好了不少,油鹽醬醋糖等這些也變的需求量大增。李家做的油產業,如今也有不少競爭者,對手規模小,但數量多,為了爭奪菜籽等原料,李家也只能用定購這種方式了。

「三郎,今年家里的糧食不賣嗎?」一位管事問。

「不賣!」

李家算是大地主,擁有大量的邊疆封地同時,在中原也有許多的田產。每年李家產出的糧食數量很大,以往,都是賣了。

李家自己也是大糧商,但並不怎么囤積糧食。

不過李超今年不打算再賣掉糧食。

「我們自己建糧倉,糧食儲藏起來。」

「三郎,這兩年糧食價格很平穩,根本上不去。眼下這個糧價,還是靠朝廷不停的收購糧食,才把價格穩住了。囤積糧食沒有必要吧?」一名管事問。

連續幾年豐收,加上朝廷拓殖的大量土地,朝廷的耕地數量是連年大增,加上新的農耕技術、水利技術,還有牲畜的數量提高,新式農具、優育的種子等等,讓如今大唐不但耕地面積大增,糧食畝產和總產量也是節節上升。

糧食大豐收,對種地的百姓來說並不是什么好事,因為這意味著糧食處於買方市場,供大於需,糧食必然大降價。

好在朝廷有儲糧計劃,糧食有一個保護價。一旦市場上糧價跌到這根線,朝廷就會以保護價大量收購糧食,然後存儲在一個個糧倉之中。

如今朝廷在東西兩大運河以及長江、黃河、淮河以及沿海等這些重要的交通線上,建立了大大小小無數的糧倉,而如漢京、長安、太原、江陵、廣州、登州、杭州、交州這些超過十萬以上人口的大城,更是從沒有停止過糧食的囤積。

這些都是官方行為,為的就是手里有糧心中不荒。就算遇大災,朝廷也能有糧可拔,並且能保護第一時間在最近的地方有糧可調。

同時,在朝廷的主導下,地方上的社倉和義倉,每年也在增加儲糧。

按朝廷的要求,是希望各地的糧倉存糧達到一個可觀數字。

什么樣的可觀數字?

官方存糧需夠九年之用。

這也算是如今朝廷糧倉里糧食保存的最長時間了,要保存的更久,只能挖地下糧窖儲藏。